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加强自身建设,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适应时代要求的需要,也是其与时俱进本质的基本体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时代,都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大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宝库。但在新的世纪里,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向农村的进一步渗透以及村民自治在农村的完善,农村党组织如何在市场经济和村落民主进程中加强自身建设,以适应新的形势的需要,这是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出的新挑战。本书有助于探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建设农村基层党组织,丰富执政党建设理论。
2.有助于我们重新思考一些理论前沿问题
本书的研究落脚于新时期如何建设村级党组织,但也从理论高度重新思考一些前沿问题,重点包括:(1)中国共产党与农民的关系问题。即我们在强调中国共产党与农民是巩固的工农联盟关系时,应该意识到这种联盟关系有着重要的前提条件。一旦其前提条件发生了变化,这种联盟关系就有可能发生动摇。不仅党在不同时期的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新时期一些农村地区干群关系紧张,尤其是少数群体性事件的发生也印证了这一点。(2)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的统一问题。村“两委”关系涉及的问题要害在于如何构建一个有效的机制来保障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两者之间的辩证统一。至少在村级组织层面,在坚持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下,通过创新民主机制把现代民主基因引入村级党组织候选人选举中是实现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做主统一的有效途径。(3)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问题。在村庄社会里,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是互动发展的。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先导作用,人民民主的发展也促进了党内民主的发展和完善。(4)当代农民的特征和划分问题。即如何科学、准确地认识当代农民,这是建设好村级党组织的一个重要前提。(5)群众路线问题。即在民主化进程中,如何发挥群众路线的作用,并将其纳人民主化、法制化和制度化的轨道。(6)党员利益问题。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如何科学理解共产党员利益观,如何尊重和保障共产党员合法的利益。(7)村级党组织政绩观问题。即在强调村级党组织要领导发展经济工作时,也要注重促进村庄社会的文明、民主、公平、正义与和谐。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