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纪检监察原理与方法精要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163874
  • 作      者:
    刘国栋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方正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刘国栋,1965年生,河南荥阳人,西南政法大学法理学硕士,现在河南省纪委监察厅工作,投身纪检监察事业20余载,先沉心于文字工作10余年,后投笔“从戎”,走上办案一线。负责组织查办多起在全省、全国有影响的大要案。发表理论文章30余篇,参与《行政法词典》、《纪检监察教程》、《行为法学在中国的崛起》等书撰稿,曾合著出版《党政监督学》(1993年河南人民出版社)。
展开
内容介绍
    《纪检监察原理与方法精要(第2版)》是作者从事纪检监察工作20年来对纪检监察基本实践进行理性思考的成果。该书的出发点是“合署”——从深刻领会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体制的精神实质和本质要求出发思考问题;立足点是“实践”——回答纪检监察最重要也最复杂的实践问题:着眼点是“基本”——研究纪检监察的基本理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规律:着力点是“规律”——力求揭示合署办公体制下纪检监察内在的规律性落脚点是“原理”——探索纪检监察实务的理论精髓和原理要义。
    《纪检监察原理与方法精要(第2版)》力求做到立意高、思想新、观点明、语言精。结构上既覆盖全面,囊括了纪检监察实务的基本内容,又突出重点,比如对查办案件进行了大篇幅论述;内容上思路开阔、论述深刻、观点新颖、见解独到,把司通见惯的问题论述得耳目一新;语言上表述精练、逻辑严谨、语言活泼、文风自然,使深奥生涩的问题通俗易懂,书中文字,除原文引述之外,都是作者“自己的话”,有“语不惊人誓不休”的锤炼精神。
展开
精彩书评
    这本书让我这个刚考进来的新兵,面对纷繁复杂的纪检监察工作任务,真的像书中说的那样“多了些提纲领之自信、少了理无头绪之迷茫”。我在很短的时间里了解了我们这个系统的结构、任务、工作特点和内客,这本书提了“捷径”。
    ——河南读者
    真没想到还有这么好读的专业书!这夺书的思想、逻辑、话言都相当“抓人”,内客很丰富,概括得却很精筒,让人觉得又“实”又“透”又“精”!我是一口气读完的,太痛快了!
    ——辽宁读者
    偶然从隔壁检查室的同事那儿看到这本书,读过之后如获至宝,因此专门又去买了一本留在手边。看得出作者对咱们的纪检监察工作相当有感情,他的思考和感悟建立在扎实的学习和丰富
    的实践基础上,说话非常有见地,非常值得一读!
    ——江苏读者
    对于廉洁政治的追求,是一中漫长的过程,需要大量的像作者一样能文能武的人,也需要大量的像《精要》一样摆事实讲道理的书。本书读罢,令我敬佩。期待作者再接再厉,有新作问世。
    ——山西读者
展开
精彩书摘
    五是它的高位性。在政府的行政管理系统中,行政监察具有双重地位:一方面,它是政府行政管理系统整个过程即决策一执行一监督一反馈中处于“监督”地位的一个制衡环节;另一方面,它又是对政府整个行政管理系统即政府所有部门和公务员进行全面监督的一个约束层面。可以说,是对政府各部门行政管理活动的再管理,是对政府各部门行政监督活动的再监督。也就是说,“监察”既是“行政”的组成部分,又是“对行政”的监督力量,在政府系统中具有更高的法律地位。董必武同志在1951年《目前政法工作的重点和政法部门工作人员中存在的几个问题》中,曾把法院、检察署、监察委员会、公安部列为“政法机构”。1982年制定新宪法时,尽管我国行政监察制度尚未恢复,但仍把“监察”明确地载人了宪法。
    “行政监督”与“行政监察”虽一字之差,却含义迥异。对行政监督含义的理解,分歧颇多,其中最大的分歧在于,行政监督究竟是“行政的监督”,还是“对行政的监督”?所谓“行政的监督”,是指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权力、对社会事务进行管理过程中,对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实施的监督,在这里,“行政”是监督的主体,而不是监督的对象。所谓“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权力机关、政党组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等监督主体,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在这里,“行政”是监督的对象,同时也是监督的主体,在这种意义上,理论界通常把它叫做“监督行政”。我认为,行政监督的准确含义,应当是“对行政的监督”。它包括两大部分:一是行政系统之外的各监督主体,如权力机关、政党组织、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民团体、新闻舆论和人民群众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二是行政系统内部各监督主体,基于行政管理权和行政隶属关系,对所属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进行的监督,这种内部监督,既有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以及相互之间所进行的一般性监督,如层级监督、职能监督、主管监督、行政复议等,也有行政机关内部专司监督权的机关如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等对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行使权力和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专门性监督。可见,行政监督是一个类概念或普通概念。行政监察是一个种概念或特殊概念。行政监察是行政监督的一种,是行政监督的组成部分。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纪检监察合署体制要义
第一节 “纪检”之含义
第二节 “监察”之含义
第三节 纪检与监察的体制演变
第四节 纪检监察合署办公体制
第五节 派驻纪检监察机构统一管理体制
第六节 纪检监察的职能
第七节 合署体制下的“两项职能论”
第八节 合署体制下的行政监察职能
第九节 合署体制下纪检与监察的异同
第十节 纪检监察的工作格局
第十一节 完善纪检监察体制的思考
小议“合署”的不只是“体制”

第二章 纪检监察范畴精要
第一节 “范畴”的语义
第二节 纪检监察范畴体系
第三节 纪检监察的基石范畴
第四节 纪检监察的基本范畴
第五节 纪检监察的普通范畴
第六节 纪检监察的价值范畴
第七节 纪检监察范畴的发展模式
小议范畴虽多莫“犯愁”

第三章 纪检监察基本要素
第一节 何谓“基本要素”
第二节 纪检监察主体
第三节 纪检监察职责
第四节 纪检监察对象
第五节 纪检监察职权
第六节 纪检监察程序
小议“实体”与“程序”

第四章 纪检监察思想来源
第一节 中国古代监督思想
第二节 西方的监督理念
第三节 孙中山的监督思想
第四节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监督理论
第五节 毛泽东、邓小平的监督思想
第六节 建国后纪检监察的历史经验
第七节 纪检监察的科学原理
小议监督是“权力”也是“权利”

第五章 党政监督的实现条件
第一节 党政监督概说
第二节 夺取政权时期的艰苦探索
第三节 建国后的曲折历程
第四节 新时期的恢复发展
第五节 新形势下的全面完善
第六节 党政监督的实质
第七节 党政监督在国家监督体系中的地位
第八节 党政监督的实现条件
第九节 创立我国的“纪检监察学”
小议监督的“5w”法则

第六章 纪检监察业务通义
第一节 纪检监察综合性业务
第二节 纪检监察专门性业务
第三节 纪检监察信访要义
第四节 纪检监察案件检查要义
第五节 纪检监察案件审理要义
第六节 廉洁自律要义
第七节 纠风要义
第八节 执法监察要义
第九节 效能监察要义
第十节 巡视工作要义
小议纪检监察人员的“职业化”

第七章 违纪行为构成
第一节 违纪与违纪构成的含义
第二节 违纪构成的理论来源
第三节 违纪构成的基本要件释义
第四节 违纪因果关系的认定
第五节 共同违纪与集体违纪
第六节 违纪构成与“量纪三要素”
第七节 违纪构成与类推
小议权力的“边界”

第八章 纪检监察证据规则
第一节 证据的概念和特征
第二节 证据形成的逻辑过程
第三节 中外证据制度要义
第四节 证据的种类解析
第五节 收集证据的基本要求
第六节 审查证据的原则与方法
第七节 证据的证明标准问题
第八节 证据的证明模式
小议要“善待”证据

第九章 纪检监察办案原理
第一节 纪检监察办案特征
第二节 案件检查的基本矛盾
第三节 纪检监察办案理念
第四节 查办案件中的心理学原理
第五节 查办案件中的博弈论原理
第六节 查办案件中的信息流原理
第七节 查办案件中的行为学原理
小议办案人员的“学习阶梯”

第十章 纪检监察办案规律
第一节 纪检监察办案规律概说
第二节 事实再现规律
第三节 法的实现规律
第四节 程序同步规律
第五节 矛盾转化规律
第六节 突破口规律
第七节 取证规律
第八节 时空规律
第九节 分化瓦解规律
第十节 组织协同规律
第十一节 攻心规律
小议办案中的“规律”与“法律”

第十一章 纪检监察办案方法
第一节 办案的自然过程
第二节 侧面了解的基本要领
第三节 初核(查)的方法策略
第四节 案件调查思路的选择
……
第十二章 国企纪检监察实务要论
第十三章 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后记
第二版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