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国际会议文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1239276
  • 作      者:
    张德广主编
  • 出 版 社 :
    世界知识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国际会议文集》由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收录了在今年7月举行的“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近40篇中、英、俄文发言,收录了会议致辞、专题发言、书面发言和部分自由发言,以及部分媒体就本次会议刊发的评论文稿。集中探讨了文明对话的世界意义、和谐世界理念的时代意义、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等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全国规模的普选运动,实现了人民参与管理国家事务的民主权利。1954年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召开,并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和国家机构的职能,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奠定了中国民主和法制建设的基础,为人民当家做主提供了根本的政治保障。<br>    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198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全新口号。20多年来,中国逐步走出了一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br>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各个方面在内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下这些方面所获得的发展,无疑为中国人权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也是直接包含了人权事业发展在内的全面发展。近30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获得巨大成功,中国经济保持了近30年的快速发展,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13亿中国人解决了温饱,总体上实现了小康生活,中国社会获得了全面进步。西方某些政治家在新中国即将成立的时候就曾经断言:中国没有一个政府能够解决人民的吃饭问题。但是,社会主义中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这一历史难题。现在,中国耕地只占世界耕地的7%,人均占有量只有1。3 亩,比美国的人均12。1 6亩和世界平均数4。5 2亩低得多,却养活了占世界人口22%的人。在中国讲人权,首先就要讲这个。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宪法修正案,首次将“人权”概念引入宪法,明确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中国民主宪政和政治文明建设的一件大事,是中国人权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德广的开幕式致辞<br>“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主席弗·亚库宁的开幕式致辞(俄文)<br>第一部分 文明对话的世界意义/和谐世界理念的时代意义/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与世界和平和文化繁荣<br>文明对话:科学教育视角(俄文)<br>文明多样性与和谐世界<br>新人类秩序——文明对话进程中的障碍(英文)<br>文明对话的世界意义<br>和谐世界理念的时代意义<br>探寻“文明辩论”的长期意义(英文)<br>文明多样性与人权发展<br>文明对话与公正的世界秩序的要求(英文)<br>中国与西方的和谐思想及其对世界和平的贡献(英文)<br>国际政治的未来图景:趋同还是趋异?(英文)<br>当代国际关系范式下的世界形象(俄文)<br>有关“文明对话”意义的文明对话(俄文)<br>第二部分 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br>国际金融危机的历史教训<br>基于新技术的俄罗斯经济现代化是反危机政策的重要方向(俄文)<br>国际金融危机后的世界经济形势<br>化危为机:前进的道路(英文)<br>后危机经济:校正偏差或采用新经济模式(俄文)<br>世界金融危机是人类文明实质性转折之兆(俄文)<br>后危机时代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br>从帝国到联合:将全球治理引向公民的、联合的多元主义(英文)<br>后危机时代的国际格局和秩序<br>文明的进步——俄罗斯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挑战(俄文)<br>第三部分 中华文化与当代世界/斯拉夫文化与当代世界/开展文明对话,促进中俄关系<br>《周易》——追求和谐与平衡的古老经典<br>全球化时代的斯拉夫文化(俄文)<br>大国关系现状与中俄关系<br>后危机世界的俄罗斯与中国:协作或竞争(俄文)<br>中国传统文化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思想对当代文明的启示<br>展现文明的外交:中印遗产(英文)<br>孔子在世界文化交流中的意义<br>文化对话:理解与包容<br>俄罗斯文化与当代世界<br>中俄非传统安全合作的再思考:体制、资源与文化的三要素<br>开展文明对话,促进中俄关系<br>加强文明对话,努力构建生态外交新格局<br>金融危机的文化影响及文化理解<br>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br>从移民文化看文明对话的本质属性<br>“文明对话”世界公众论坛主席弗·亚库宁的闭幕式致辞(俄文)<br>中国国际问题研究基金会理事长张德广的闭幕式致辞<br>第四部分 新闻评论<br>“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国际会议在北京举行(中、俄、英文)<br>“文明对话”正当其时<br>找准克服金融危机的路径<br>我们为何需要文明对话(俄文)<br>文明对话与和谐世界(俄文)<br>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概念(俄文)<br>俄罗斯:东西方文化的桥梁(俄文)<br>两个古老文明的对话(俄文)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