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美国的中国形象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6170
  • 作      者:
    姜智芹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姜智芹,女,博士,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救授、外国语学院研究员。2002年获山东大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在南京大学中文系做博士后研究。主要帆事欧美文学、中两比较文学等方面的研究,在《外国文学研究》、《国外文学》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近五十篇,出版专著《文学想象与文化利用——英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傅满洲与陈查理——美国大众文化中的中国形象》、《镜像后的文化冲突与文化认同——英美文学中的中国形象》等四部,出版译著《世界历史中的中国》、《跨越边界——知识学科学科互涉》、《卡莱尔文学史演讲集》等四部,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山东省社科规划项目等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美国的中国形象是变化不居的,从“令人恼怒的异教徒”到“中国使你相信一切皆有可能”;从白人作品中令人难以提摸的“中国佬”到华裔作家笔下充满阳刚之气的“金山客”,从好莱坞跨种族恋情中中国男性和白人女性的爱情禁忌到自种男性对华人女性的拯救神话;扶“黄祸”化身傅满洲到“模范族裔”陈查理,再到传教生儿女剪不断理还乱的中国情结……美国的中国形象很大程度上是美国文化自身的投影,它所代表的并不是现实地理中的现实国家,而是想象地图上的变化他青,经过了美国的经验、需要、好恶、价值观等方方面而的过滤。
展开
精彩书摘
    在美国的开国元勋中,对中国的农业立国政策最为推崇的还要数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当然,杰斐逊对中国的肯定和他的社会理想及治国策略密不可分。早在18世纪80年代,杰斐逊就反对发展工业,主张把美国建成一个农业国家,并勾画出他的农业理想国蓝图。在这个理想国中,几乎所有的公民都是农民,他们可以享受经济上独立、自由的地位;每个人都有文化知识,可以享受家庭的天伦之乐,过一种悠闲幸福、安居乐业的生活;人与人之间和谐友爱,讲求道德,没有冷冰冰的金钱关系。杰斐逊的这种以农立国、以农民为主体的美好社会理想显然受到了重农学派的极大影响,而这种影响自然使他对中国社会经济状况赞赏有加。他曾直言道:“我不希望我国去发展贸易或航海业,而应该与欧洲一起去效仿中国,使我们的社会保持中国那样的状况,这样,我们就能避免战争,所有的公民就都能过上农民的日子。”
    以上我们谈到的三位美国启蒙思想家都对中国十分感兴趣,富兰克林32岁时在《宾夕法尼亚报》上登载孔子的思想,佩恩38岁时发表关于中国的文章,杰斐逊28岁时推荐阅读中国的两部文学作品。三者可谓都是美国早期的“颂华派”人物,但综合考察,富兰克林对中国文明更为推崇,作为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特别是作为美国《独立宣言》和((美国宪法》的起草人,他在如何努力从中国文明中汲取有价值的东西,以建设一个新的美洲文明方面,做出的贡献更大。除了上面谈到的富兰克林对中国儒家思想、对中国农业生产模式的欣赏之外,我们在这里还要进一步探讨他对中国政府制度、中国产品、中国植物的态度和评价。富兰克林对中国的喜爱是方方面面的,他甚至写过一个连载故事《中国来信》,述说他对中国的热爱、认识和想象。
展开
目录
总序
前言

第一章  美国的中国形象的流变
第一节  早期北美人和美国建国初期的中国形象
第二节  鸦片战争至新中国成立美国的中国形象
第三节  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末美国的中国形象

第二章 美国文学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美国作家笔下的“中国佬”
第二节  华裔作家笔下的“金山客”
第三节  《陆路月刊》上的短篇中国故事

第三章  好莱坞电影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跨种族婚恋:爱情禁忌与拯救神话
第二节  “黄祸”化身与“模范族裔”
第三节  “功夫”与“木兰”的复魅与祛魅

第四章  传教干儿女们眼中的中国形象
第一节  赛珍珠:中国“大地”上的农民夫妇
第二节  卢斯:美国《时代》周刊上的领袖夫妇
第三节  赫西:文化壁垒间传教士的两难处境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