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就来把我们上面举的例子总起来看一下。就时间先后来说,我们大体可以分成三个时期:一、前期,也可以说是纯粹来母字时期。时间大概是自后汉至南北朝。所有的梵文的t和d都是用来母字来对音。二、中期,也可以说是来母字同其他母的字混合时期。时间大概是自南北朝至隋。有的译者用来母字来对梵文的t和d,有的译者用别的字。甚至同一个译者在这部经里用来母字,在另外别的经里又不用。这样一来,时间划分上就有了困难,只好用“南北朝”这个笼统的名词了。三、后期,也可以说是来母字绝迹时期。除了少数的袭用的旧译名以外,已经没有人再用来母字来对梵文的t同d。时间是隋以后。我们已经说到,既然用来母字来对t同d,就表示这t同d已经变成了!,也就表示原文不是纯粹的梵文,而是俗语。根据这论断,我们就可以说,第一期(前期)译成中文的佛经,原文大半不是梵文,而是俗语,或混合梵文。当然除了俗语和混合梵文以外,还有许多经是从中亚古代语言里转译过来的。这些语言也从印度古代俗语里借过许多字”,这样的字我们在上面的例子里也举过。不过,这同我们这篇文章的主题没有多大关系,我们在这里就不谈了。在第二期(中期)译成中文的佛经,原文也有很多是俗语或混合梵文的。有很多经大概梵文化(Sanskriti-sierung)的程度已经进步了,所以有些地方是!,有些地方已经还原成t或d了。只有在第三期(后期)里译过来的经,原文是纯粹梵文;但这话也还需要一点补充。四五十年前在中亚出土的一般人认为是梵文佛典的经里面也有不少的俗语的痕迹(Prakritismus)。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