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11278668
  • 作      者:
    王晓纯,吴晚云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王晓纯,男,1954年生,辽宁人,工学博士,现任北方工业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9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工程力学系,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在日本早稻田大学、日本茨城大学等高校任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三年。1991年任北方工业大学副校长,2001年任现职。长期从事机械工程以及工程力学方面的研究工作,最近几年从事节能、环保设备的开发和应用等方面的工作;兼任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力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br>    吴晚云,男,1952年生,籍贯浙江湖州,现任北方工业大学党委书记、教授。1968年参加工作,1982年本科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机械系,1988年研究生毕业于北京科技大学机械系,获工学硕士学位。曾任北方工业大学教师,机械工程测试研究所副所长,科研处处长,工学院常务副院长,中国有色金属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副书记,北方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等职。从教以来,先后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和参与各类科研课题十多项,获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
展开
内容介绍
    《大学生GE阅读(第4辑)》以“人文情怀、学术精神”为宗旨,以通识教育为主板,以文、史、哲、艺、政、经、法、社等学科为重点,陆续开设“大学讲堂”“博士开谭”“专题专论”“评书评人评事”“海外文摘”“网上撷英”以及“反馈与批评”等栏目。文章以栏目为单元,以文学、历史、哲学、艺术、政治、经济、法学、社会学为序次,举凡论文、散文、书评、随笔、讲演稿、谈话录等,文体不拘,文风不限。编者诚心虔志,企盼有创见、有发现、有风骨、有格调之文章,希望与同仁同道共同开拓一片中国大学生喜闻乐见的通识天地与文化乐园。
展开
精彩书评
    由没有个人独创性和个人目标的标准化的个人所组成的社会,将是毫无发展可能的、不幸的社会。相反,学校的目标必须是培养能独立行动和思考的个人,而这些人又把为社会服务视为最高的生活目的。<br>    ——爱因斯坦:《论教育》<br>    思想构造:“皇权观念”与“脱政治性”的二元结构……情感表征:情趣性、感受性的极度发达……审美取向:以小为美的“人形趣味”。<br>    ——王向远:《日本文学民族特性论》<br>    鲁迅、胡适、陈寅恪三位文化巨人尽管文化性质差异不小,但在独立人格这一点上是没有区隔的;在自由意志这一点上,也是相互通然的;在追求现代文明这一点上,确是殊途而同归……都是现代中国文化大拼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缺少哪一块都将产生重大缺失与遗憾。<br>    ——史仲文:《三位文化巨人的三式人格》<br>    电视将死,视频永在。这次改革,是央视在网络时代谋求生存与发展的最后一次机会。希望这是一场颠覆性而不是维持性变革,祈望三变:新闻理念变、节目形貌变、组织文化变。<br>    ——庄永志:《寄望央视新闻改革》<br>    但我又是多次多么地盼望他,我们的老校长,能够记住他刚刚得到的是诺贝尔奖,记住他提出光纤构想时的喜悦,记住他和夫人一起拖着手在校园内散步的岁月,记住我们毕业之后,偶尔在街上碰见他,笑着对他鞠躬请安“校长好”时的衷诚敬意。<br>    ——梁文道:《我的老校长高锟》
展开
精彩书摘
    庆祝日的首要目的,通常是回顾往事,尤其是纪念那些由于对文化生活的发展而获得了特殊荣誉的人物。对我们前辈的这一友好的纪念活动确实不应该被忽视,特别是因为这种对往日盛事的回忆能够鼓舞今日善良的人们勇敢地奋斗。但是这件事必须由年轻时就与这个州紧密相连,并熟悉其过去的人来做,而不是由一个像吉普赛人一样四处流浪,在各种各样的国家积累经验的人来做。<br>    因此,我只能谈论一些与空间和时间无关的,过去是,今后也将是与教育事务相联系的问题。在这一努力的过程中,我一点也不能以权威自居,特别是因为从古到今的明智的有才之士已经讨论过教育问题,并且已就这些问题反复明白地表达了他们的观点。作为教育领域的半个门外汉,我阐述除个人经验和个人信念之外毫无根基的观点的勇气从何而来呢?如果这真是个科学的问题,人们可能会对这些考虑保持缄默。<br>    但是,对活跃的人们来说,情况就不一样了。在此仅仅真理的知识就不够了。相反,若要知识不被抛弃,他就必须被不断地努力连续更新。它就像竖立在沙漠里的一座大理石雕像,虽是承受着被流沙掩埋的威胁,服务之手必须不断工作,以使大理石在阳光之下永远熠熠发光。我也要助一臂之力。<br>    学校一直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给下一代的最重要的手段。今天这种重要程度超过了以前,因为通过经济生活的现代发展,家庭作为传统和教育的载体地位已经削弱。因此,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健康比以前更加依赖于学校。<br>    有时人们把学校看成仅仅是把尽可能多的知识传递给成长中的一代的工具。但这是不对的。知识是死的,而学校却是在为活人服务。
展开
目录
大学讲堂<br>论教育<br>中国当代文学在欧洲的翻译与出版<br>中国哲学的精神<br>日本文学民族特性论<br>中国古代语境中的革命、时间与礼法<br><br>专题专论<br>三位文化巨人的三式人格<br>民主与专制的百年迷途<br>错过胡适一百年(附:吃吃喝喝的民主)<br>中国古代和谐论之流变及应用<br>后汉灭亡的真正原因<br>触摸虚无主义的脉搏<br>文化和原创文化<br>可见与不可见:福柯的视觉思想探析<br>生态的秩序——由舍勒和莫尔特曼引发的生态思考<br>中国古代怀古文学及其历史成因<br>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与禅<br>明清小说宝物描写与女性人物形象塑造<br>秘密与信仰——对“文革”文人告密“荒唐之恶”的反思<br>六个人生节点的阳光解读<br>说说发财的事(上篇)<br>论唐宋时期的救灾活民之术<br><br>评书评人评事<br>寄望央视新闻改革<br>关于摩罗近来的变化<br>我的老校长高锟<br>反思文化老人的卧底生涯<br>老舍的变<br>“莎乐美”的魅力——俞珊的故事<br>做泥土,还是做尘土?——忆韦素园<br>地上的帕斯捷尔纳克<br>下乡记:茅屋读书(外两则)<br>老犹栽竹与人看<br>“山寨版”的刍狗<br>中国式自由的演变——《金瓶梅》与中国古代自由观<br>绣帷之上的往事再现——细读周邦彦《瑞龙吟·章台路》<br>对食指《疯狗》一诗的生存论解读<br>《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首诗的阅读史<br>“半空中开放的家”:女托邦,或爱的修辞学<br>短语论文30则:中国传统经典散文的另类品题<br><br>学者访谈<br>再现·后结构主义·文化研究——克莱尔·科尔布鲁克教授谈访录<br>网络是我们时代的“唐诗——骆爽答《杂文选刊》记者问<br><br>读者回馈<br>阅读何为?——读《大学生GE阅读》有感<br>传统与现代的一种融合会通——北方工大《大学生GE阅读》印象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