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085418
  • 作      者:
    陈锐著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陈锐,杭州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主要从事中西哲学文化的研究,著有《中西文化的振荡与循环》、《思想与生存》、《马一浮与现代中国》等。
展开
内容介绍
    对于那些以人文教育和社会科学为职业的人来说,无论他们对自己的事业抱有怎样的信心,但在事实上却与自然科学的距离在日益扩大。在一个日益技术化和世俗化的世界里,每一个技术的进步都在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使它们更丰富多姿。而那些人文社会科学的成果又是如何影响着我们的心灵和生活呢?无可否认,它们的现状仍然是不能令人满意的。那位社会学的大祭司孔德将关于社会的科学置于科学等级的顶端,并相信社会现象可以像自然事件那样客观地研究,相信一切知识是为了预测,预测是为了控制。但是在近两个世纪后,在“预测还是一个理论被归入‘科学’的必要条件”时,“我们对是否把经济学、社会学、历史学或文学批评归入科学感到犹豫不决,因为这些学科似乎都无法回答‘如果我们这样做,事情将会怎样?’这种形式的问题。”
展开
精彩书摘
    不管我们持何种观点,至少到现在为止,人文社会科学确实还不能等同于自然科学意义上的知识。一些人依据西方人文学科的传统,认为我们虽然致力于那些所谓人文素质的教育和研究,但并不是要去对社会和人进行有效的预测和控制,而是要体现人对世界的想象、情感、思考和希望,体现人的精神中对真、善、美的追求。但是假如真的把人文科学的理想与预测完全对立起来,也会导致许多问题。例如有的人会说,哲学在人文教育中是重要的,但也很难按照其目标培养出思想家;对伦理学和儒学教育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获得关于道德的知识,但不能保证我们成为一个道德的人,而且很可能像王阳明所说的“知识愈多,愈滋其所恶”。逻辑的课程也未必就使人思想清晰。在对古代的经典进行解释、考证和标准化的考试时,也很难激发出人思考和创造的热情。至于文学的教育,除了长于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和扼杀人仅有的文学想象以外,是很难培养出什么诗人和小说家的。我们有许多在科学的名义下对人类自身研究的成果,但仍然不能使我们免于同类相残的威胁,战争的阴影仍然是在我们的无意识中孕育的。即使是在和平与稳定的年代,那种无时不在的人与人的斗争、掠夺和奴役也并没有随着所谓的进步而减少。总之我们外在的自然已经完全改变了,更赏心悦目了,但我们的人性却并没有多少改变,仍然时时保持着对同类的警惕。在科学昌盛的时代,古老的迷信和野蛮仍然时时在卷土重来,我们也仍然在时时反复阅读那些古老的经典,与古代的思想家交流和探讨人性的美与丑、善与恶,在感受着人性的荒诞和虚无。
展开
目录
导言
一、社会科学的科学性
二、浪漫派与人文科学的崛起
三、19世纪的范式及其问题
四、社会学和历史的视野

第一章 可预测的理想
一、心灵、社会与自然
二、过去对预测的信念
三、历史的偶然性
四、普遍的社会理想及变迁
五、人是否高于自然
六、东西方的不同预测

第二章 价值与科学的客观性问题
一、理想与事实的对立
二、历史中的价值
三、社会科学的客观性
四、主观与客观的同
五、价值的确定性

第三章 社会变迁中的力
一、力的状态
二、活力论与机械论
三、19世纪社会科学对力的描述
四、力与人的情感
五、外在的运动原因
六、空间和时间

第四章 社会系统的开端——自组织
一、消除自然与价值的对立
二、变化着的系统和整体
三、作为系统灵魂的价值
四、自组织与外在的运动
五、祛魅与创生
六、理想的空间

第五章 系统的变迁
一、不稳定的系统
二、外力的消失与变化的方向
三、从形而上的精神到此岸世界
四、变迁中的价值和力量的扩张
五、从扩张、冲突到和谐
六、从外部征服到内部竞争

第六章 系统的两重性
一、双重的存在与预测的可能性
二、二元论与文化的冲突
三、内部的有序与外部的无序
四、系统变迁中的双重性
五、人的有限性

第七章 文明变迁中的中道
一、美德和政治技艺
二、秩序、稳定和中道
三、力量的大小与变迁
四、文质彬彬与周期中的过渡状态
五、自然的力量与禀赋
六、无所不在的中道
七、过渡中的代价与疾病

第八章 振荡、分裂与演化
一、运动的方向
二、振荡概念的优点
三、振荡的扩大——进化和突变
四、振荡的衰减
五、不同文化中的振荡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