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印象弘一大师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39635880
  • 作      者:
    孙叙伦选编
  • 出 版 社 :
    安徽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编辑推荐
    才华横溢的富家公子,悲天悯人的一代高僧。公元1942年10月13日(农历九月四日)晚8时,一代高僧弘一法师于泉州不二祠温陵养老院晚晴宅安详圆寂。世寿63岁,僧腊25年。<br>    星落光在,人去名存。诚如林语堂先生所言:“李叔同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中国近现代的历史长河中,英雄辈出,群星璀璨,李叔同当属其中明亮的一颗,他若流星般划过中国历史的茫茫夜空。他在给后人留下宝贵精神财富的同时,也给人留下不尽的怀念、追忆、传说与疑云。<br>    这本《印象弘一大师》,带你回眸弘一大师!
展开
内容介绍
    他的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他“是我们时代里最有才华的几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在诗词、书画、篆刻、音乐、戏剧、佛学等多个领域均有造诣的弘一大师(李叔同)。本书收录若干纪念和回忆大师的文章,展现了他多姿多彩的、传奇的一生。
展开
精彩书摘
    距今29年前,我17岁的时候,最初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里见到李叔同先生,即后来的弘一法师。那时我是预科生,他是我们的音乐教师。我们上他的音乐课时,有一种特殊的感觉:严肃。摇过预备铃,我们走向音乐教室,推门进去,先吃一惊:李先生早已端坐在讲台上。以为先生总要迟到而嘴里随便唱着、喊着,或笑着、骂着而推门进去的同学,吃惊更是不小。他们的唱声、喊声、笑声、骂声以门槛为界限而忽然消灭。接着是低着头,红着脸,去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端坐在自己的位子里偷偷地仰起头来看看,看见李先生的高高的瘦削的上半身穿着整洁的黑布马褂,露出在讲桌上、宽广得可以走马的前额,细长的凤眼,隆正的鼻梁,形成威严的表情。扁平而阔的嘴唇两端常有深涡,显示和蔼的表情。这副相貌,用“温而厉”三个字来描写,大概差不多了。讲桌上放着点名簿、讲义,以及他的教课笔记簿、粉笔。钢琴衣解开着,琴盖开着,谱表摆着,琴头上又放着一只时表,闪闪的金光直射到我们的眼中。黑板(是上下两块可以推动的)上早已清楚地写好本课内所应写的东西(两块都写好,上块盖着下块,用下块时把上块推开)。在这样布置的讲台上,李先生端坐着。坐到上课铃响出(后来我们知道他这脾气,上音乐课必早到。故上课铃响时,同学早已到齐),他站起身来,深深地一鞠躬,课就开始了。这样地上课,空气严肃得很。<br>    有一个人上音乐课时不唱歌而看别的书,有一个人上音乐时吐痰在地板上,以为李先生不看见的,其实他都知道。但他不立刻责备,等到下课后,他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郑重地说:“某某等一等出去。”于是这位某某同学只得站着。等到别的同学都出去了,他又用轻而严肃的声音向这某某同学和气地说:“下次上课时不要看别的书。”或者:“下次痰不要吐在地板上。”说过之后他微微一鞠躬,表示“你出去罢”。出来的人大都脸上发红。又有一次下音乐课,最后出去的人无心把门一拉,碰得太重,发出很大的声音。他走了数十步之后,李先生走出门来,满面和气地叫他转来。等他到了,李先生又叫他进教室来。进了教室,李先生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向他和气地说:“下次走出教室,轻轻地关门。”就对他一鞠躬,送他出门,自己轻轻地把门关了。最不易忘却的,是有一次上弹琴课的时候。我们是师范生,每人都要学弹琴,全校有五六十架风琴及两架钢琴。风琴每室两架,给学生练习用;钢琴一架放在唱歌教室里,一架放在弹琴教室里。上弹琴课时,十数人为一组,环立在琴旁,看李先生范奏。有一次正在范奏的时候,有一个同学放一个屁,没有声音,却是很臭。钢琴及李先生、十数同学全部沉浸在亚莫尼亚气体中。同学大都掩鼻或发出讨厌的声音。李先生眉头一皱,管自弹琴(我想他一定屏息着)。弹到后来,亚莫尼亚气散光了,他的眉头方才舒展。教完以后,下课铃响了。李先生立起来一鞠躬,表示散课。散课以后,同学还未出门,李先生又郑重地宣告:“大家等一等去,还有一句话。”大家又肃立了。李先生又用很轻而严肃的声音和气地说:“以后放屁,到门外去,不要放在室内。”接着又一鞠躬,表示叫我们出去。同学都忍着笑,一出门来,大家快跑,跑到远处去大笑一顿。<br>    李先生用这样的态度来教我们音乐,因此我们上音乐课时,觉得比上其他一切课更严肃。同时对于音乐教师李叔同先生,比对其他教师更敬仰。那时的学校,首重的是所谓“英、国、算”,即英文、国文和算学。在别的学校里,这三门功课的教师最有权威;而在我们这师范学校里,音乐教师最有权威,因为他是李叔同先生的缘故。<br>    ……
展开
目录
孙叙伦 引言<br>曹聚仁 李叔同<br>丰子恺 怀李叔同先生<br>我的老师李叔同<br>李叔同先生的爱国精神<br>李叔同先生的文艺观——先器识而后文艺<br>我与弘一法师<br>法味——纪念弘一大师<br>高文显 弘一大师逸闻<br>广洽 纪念与回忆弘一大师<br>胡宅梵 记弘一大师之童年<br>刘质平 弘一大师遗墨的保存及其生活回忆<br>钱君勾 弘一法师在我心中<br>瑞今 亲近弘一大师学律和办学的因缘<br>夏丐尊 弘一法师之出家<br>叶圣陶 全面调和<br>赵朴初 弘一大师书画金石音乐展弁言<br>菩提 弘一大师之娑婆因缘<br>朱光潜 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纪念弘一法师<br>林子青 弘一大师传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