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职场软实力 人生硬道理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298083
  • 作      者:
    YK著
  • 出 版 社 :
    凤凰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作者简介
YK,十余年欧美外企生涯塑造出来的资深职场人,现任某世界500强企业的高级品牌经理。她也是深受追捧的专栏作家,在《第一财经周刊》《广州日报》等多家媒体都撰有专栏文章。她那些真诚犀利、切实可行的职场忠告,在职场人中广为流传,她也被众多白领奉为最专业最贴心的职业生涯教练。
展开
内容介绍
  《职场软实力 人生硬道理》特色:
  1、关于职场,你知道的大多都是错的!
  轰动职场的热辣、IN话题,众多商业精英和强势媒体联合推荐阅读。本书颠覆“只要有实力,就会成功”、“只要努力工作,就会被认可”的传统观念,让大家重新思考对“实力”的理解,每个章节都带给你有力的震撼,相信一定会改变你看待工作的角度。
  2、让你少奋斗10年的职场心得。
  《职场软实力 人生硬道理》作者为世界500强资深经理人,毫无保留地将10余年在欧美外企修炼得来的职场心得倾囊相授。这些职场进步的心得,只有靠多年的摸爬滚打,甚至是付出“流血牺牲”的代价,才可能领悟到。正在阅读这本书的读者,真是太幸运了!有了这本书,就相当于有了一位贴心的私人职业生涯教练,可以大大缩短你独自摸索的时间,用全新不同的方式提升你的职场竞争力。
  3、真实的职场生存经验,真正的职场成功秘诀,一本所有职场人相见恨晚的入职必读书。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拥有实力,能在激烈的职场竞争中胜出。但现在是职场软实力的时代了,必须要有对“实力”的重新认识,才能有与众不同的表现;必须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协调沟通和自我管理等“软实力”,才能去得更高、走得更远。
  4、这不仅是一本书,还是一个多媒体的互动平台。
  关于职场,看一百遍“杜拉拉”也没用。你现在就可以把职场小说扔到一边去,面对现实问题,亲身向职场达人YK贴身学习!你不仅可以通过图书、杂志、报纸、网络、演讲等多种方式接触到YK,更可以和YK进行一对一的交流,让YK传授你决胜职场的秘诀。现在就发送职场问题至Just Ask YK的专属邮箱(JustAskYK@gmail.com)吧!遴选出的50位幸运读者,不仅会得到YK详尽的答复,更将会获得意外好礼。
展开
精彩书评
  面对日趋激烈的竞争,在职场成功胜出的关键就是个人软实力。无论你是刚进入职场的新鲜人还是经理级别的职场老手,只要你希望自己的职场人生往上走,这都将是一本重要的书。
  ——哥伦比亚互动传媒中国区总  王路
  
  《职场软实力,人生硬道理》颠覆了“只要有实力,就会成功”、“只要努力工作,就会被认可”的传统想法,让大家重新思考和定义“实力&r
展开
精彩书摘
  做被需要的员工
  如何做一个值得公司长期投资的保值品,如何做一个高潜力人才,如何做一个不可替代的职场人?
  常听人在换工作的时候说:我觉得在这个公司已经学不到什么了。首先,这句话应该改成:“这间公司已经没有什么我想学的了。”活到老学到老,这么早就做独孤求败状,话是不是说得太满了么?
  其次要看说这话的人有多大年纪。如果已经三十出头,那么你这条海绵,已经不该还处在孜孜不倦汲取知识和养分的状态,而是如何挤出你的能量来为公司做贡献的时候了。从踏入职场到现在,你参加过多少次培训?犯过多少次错误?公司对你的投资总也应该见到点回报了吧。
  这就是公司和学校的区别。只要你交学费,你可以永远在学校里学习下去;而即使在最讲究培训与发展的公司,学习也是为了将来给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公司不但不收学费,白白教你,还给你发工资呢,所以你必须在短时间内把学会的东西转化为生产力,这压力其实比考试大得多。磨刀不误砍柴工,有眼光的大公司,都愿意找到最有潜力的新人,然后不吝于给他们最好的培训。他们不介意你刚出校门什么行业知识都不懂,只要你聪明好学、素质优良,他就有信心投资在你身上。你好比公司购买的一只潜力股,十年之后必须变成一只蓝筹股,公司才能盈利,否则你就变成不良资产,卖掉你,机构才能健康发展。
  所以你刚毕业的那两年,只靠着名牌大学的文凭和流利的英语,就很容易找到工作,而当你年近三十,想找到一个符合你年龄和经历的高职位,公司对你的要求就会非常高。你做过什么样的项目?有过什么主要成就?现有多少个客户?受过何类褒奖?即便你一直服务于同一间公司,老板也会给你设定更高的目标。你可以在工作中不断地充实自己,但公司已经不会再给你学习的时间了。很多大公司有那种培养管理人才的计划,但三十岁以上的人不会成为目标。三十岁是一个坎,三十岁之前,企业看重的是你的潜力,而三十岁以后,企业看重的就是你的实力了。到这个年纪,你如果还没有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专业人士或者高级经理人,你就是一个随时可能被公司抛弃的垃圾股。
  市场的优胜劣汰是残酷的,尤其对我们资源紧迫竞争激烈的亚洲人来说,每天都有那么多的长江后浪成长起来,要如何才能使自己在公司里成为一个保值品,职场上的抢手货呢?你有以下的几种选择:
  一、同类人群里的佼佼者:不管你是天资特别聪颖,还是比别人更加刻苦,总之如果你做的是一般大众都可以去做的工作,比如说销售、会计、电脑工程师……你一定得比别人做出更大的成绩。有些人聪明得做,有些人则只能靠没日没夜的加班来提高自己的印象分;
  二、稀缺型人才:人才市场也有细分,同样有NICHE MARKET(缝隙市场)。为了规避竞争,你可以从一开始就选择做这种稀缺性人才。这种职业有两个特点,一是永远有市场需求,然而需求量又不大;二是并不风光时髦,不会被所有人趋之若鹜。一旦选择了这个职位,就得不怕寂寞地坚持下去,往往做上十年以后,也不由得你不坚持下去:这条路通常都很窄,但是最终因为稀缺,你同样会变成十分有价值的人才;
  三、如果你并没有高于一般人的智商,又干着跟一般人一样的工作,你就只能跟人拼经验和资历了。在一个好公司扎根下去,认真肯干,尽量多的掌握公司和行业的所有流程和方方面面的技巧,十年之后也将成为一个公司最宝贵的资产之一。
  这三种人都不容易做,最要紧的是时刻保持紧迫感,一直到退休前五年都不要想歇下来。听上去好像很辛苦,不过大家也都热火朝天地朝前奔,你歇下来又可以干什么呢?
  软实力的硬道理:
  三十岁以后,你如果还没有成为一个不可替代的专业人士或高级经理人,你就是一个随时可能被公司抛弃的垃圾股。
  虚伪才是对彼此的尊重
  为什么“有一说一”并不等于对人真诚?我们该怎样面对职场上那些心照不宣的“虚伪”?
  这是一封真实的辞职信,来自一名入职仅两天的员工,原信用英文写就,翻译如下:
  我不知如何说起……来公司两天了,我感觉我跟公司在方位上有点犯冲。我老是觉得咱们办公室在风中飘来飘去(该公司位于某大厦47层),地板也在抖,我根本无法集中精神。看来我是不能在高层居住和生活了。所以最好的办法只能是离职,我连我们家也打算搬到一平房去,好接点地气(这俩字特别用的是中文)。
  可惜这家公司的人事部不兴搞EXIT INTERVIEW(离职面谈),咱们无从知道这位仁兄说得究竟是真心话,还是为离职找了一个史上最蹩脚的借口。我们都知道离职的时候不能说公司坏话,但也不过是用一句“追求个人职业新发展”搪塞一下。无论多想粉饰太平,也犯不着把自己定位成一个神经病吧?如果是真的,他也实在是太纯真可爱了。话说回来,您既然那么笃信风水,为什么面试的时候没揣个罗盘去呢?
  我想人事部没有兴趣了解他的本意,人家只要知道他不靠谱就够了,看了这封辞职信,不仅不会象征性地挽留他,也许还得抚胸庆幸,这个神经兮兮的人主动(而且是及时地)提出了辞职,避免了在日后工作中造成更戏剧化的局面——现在不过是重新招聘一个人的工作量。事情可以更糟,他可能在长期接不着“地气”的情况下精神愈加恍惚以致失常,也可能因为自己患了什么病而起诉公司……到时候出来清理残局的还是人事部。没准人事经理看到辞职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通知自己的亲朋好友们:大家小心有位某某,此人有病,千万不可聘用。
  公司从来不是一个展览真性情的地方,所谓诚信,指的也不过是专业操守。也就是说:你不能偷拿公司的钱,不可以拿假学历骗公司,但是你家发生了什么事,公司没有兴趣知道。在办公室里,无所谓真话和假话,只有该说的话和不该说的话。事实上,如无必要,最好少说与业务无关的废话。不错,有些人具天生的性格魅力,他无论说什么做什么,开出格的玩笑都不会惹人讨厌,但是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你必须假设自己不是其中的一员。
  正常人都知道有些话不能说:面试时你不能说纯粹为了那50%的工资涨幅才加入公司;离职时你不能说这公司管理混乱不是人待的地方,心中每天默念一百遍老板是白痴,也得捂着嘴别让它不留神从牙缝间蹦出来。这些心照不宣的虚伪是人之常情,更是对彼此的尊重。
  导演史蒂文?索德伯格,在他的新片《告密者》的记者会上回答关于撒谎的问题时说:“我想撒谎对于我们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件事,如果我们每个人百分之百坚持说实话的话,大家恐怕早就开始杀人了。”他承认他经常撒谎,以致为了绞尽脑汁说谎才得以一直保持苗条身材。由此可见他其实是个很诚实的人,诚实的人从来不会欺骗自己,对自己说:“有一说一是对别人真诚。”不,你不是想对别人真诚,你只是不愿替对方着想。
  软实力的硬道理:
  在办公室里,无所谓真话和假话,只有该说的话和不该说的话。有一说一不是想对别人真诚,你只是不愿替对方着想。
  谁对谁错,重要吗?
  怎样才能多一点“软性的技能”(soft skills)?怎样巧妙地指出或更正老板的错误而又不挑战他的权威?
  我有个朋友在德国公司上班。上司是德国人,像大多数德国人一样对待工作严肃认真。看报告的时候喜欢像语文老师一样圈圈点点,斟酌字句。但是英文不是德国人的母语,他们的英文也就是一般商业函电的水平,并不比咱们在大学里写作文练出来的水平高很多。凡是有个单词或修辞是他不熟悉的,他就当你是错的,浓墨重彩地圈出来,要你改成他的习惯用法。
  下属有时就不免不服气,我明明没有错吗,而且觉得自己的措辞更好。于是就跟老板解释:“我这样写没错啊,在学校里老师就是这样教我的。”德国人倨傲地问:“你们老师是哪国人?”没想到下属老老实实地说:“我老师是美国人。”本来以为老板会在人家的母语面前败下阵来,没想到他像大多数的德国人一样固执,当下一翻白眼:“美国人说英语吗?”
  你得理解,作为欧洲人,是跟英国人一样看不上美式的简化休闲英语的,他们连有些单词的拼法都缺斤少两,还能更偷懒吗?但是你老板并不是在跟你展示欧美文化差异,他其实就是在简单的告诉你:“这个问题不需要再讨论下去了,我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
  当然老板不可能一切都是正确的。我们总不能在他做出明显错误决策的时候也像头瞎眼驴子一样跟着冲过去,盲目服从的结果很可能是把一只黑锅稳稳地顶在自己的头上。所以我们工作中很重要的一环就是要学会怎样巧妙地指出/更正老板的错误而又不挑战他的权威。但这种事还是尽量少做,能不做就不做,好钢用在刀刃上,留待性命攸关的时候再跟他较劲吧,平时那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尽管听他的好了。
  但是多年的考试经验培养了我们对“对和错”的偏执狂,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习惯:我可以听命于你,但我必须证明我是对的。这个名份真的就那么重要吗?我不确认当面指出别人的错误到底有多大的快感,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没有人愿意被人指出自己的错误。既然这样得不偿失,为什么还一定要跟别人较劲呢?得到实惠难道还不够吗?
  广告公司和客户之间也经常有这样的斗争,仿佛不跟客户作对就显示不出自己的艺术良心似的。同样,客户虽然贵为上帝,也不见得永远正确,事关策略大计、设计方向,可以跟客户据理力争。但是在我跟设计公司打交道的漫长生涯中,最长遇到纠缠不清的问题,就是logo的大小,与某些字体的大小。客户当然希望logo越醒目越好,而美工总是觉得logo放大影响画面美感。是,在设计方面您是专家,很可能你的设计图是最完美的比例。而且,我其实也很怀疑小小一张海报上,logo缩小一点点,对消费者能产生什么巨大影响。但是同样的,在小小一张海报上,logo放大一点点,会让它变得不堪入目吗?为这件事争执其实十分无聊,在谈判中,这种无关紧要的小事,简直应该被当作礼物送给对方,你喜欢这样?听你的好了,下次有大事再按我的意见办。
  不光是对老板和客户,和同事也没必要在小事上斤斤计较,平时谦让了,偶尔据理力争起来,才更容易赢。
  软实力的硬道理:
  老板也不可能永远是正确的,但他必须看上去是正确的,我们的工作技能之一就是要在不挑战权威的情况下,巧妙地更正他的错误。
    ……
展开
目录
更有智慧的职场生存
让上班YK起来
自序

Career 别挡了自己的路
你选错公司了吗?
最好的路,不一定适合你
追求Know-How的乐趣
尊重你面前这份工作
除了工作,还有人生

Happy Working 唯有清醒者,才能生存
别拿自己不当外人
别让公司绑了票
就做职场演技派
加班也是公司文化
谁更在乎,谁就得付出更多
个人声誉是你最宝贵的资产
那些比实力更重要的事
也许,你知道的太多了
这件事,公司利益说了算
这些歧视是职场的现实
每个人都有一个价格
显规则比潜规则更重要

Enable & Enrich 八小时以内的人生
做被需要的员工
办公室不相信眼泪
在公司,只许调情不许恋爱
加班不是万能的
不做隐形劳模
办公桌上的表演
简直就是性骚扰
别人的工资,还是不知道的好
其实,钱并没有铜臭味
别拿办公室当茶餐厅
你总得扮演一个角色
专业形象靠衣妆
SOS,与老板撞衫了

Relationship 职场关系千万重
虚伪才是对彼此的尊重
不必人人展露真性情
拥抱未来胜于缅怀过去
面对是非事,不做是非人
谁对谁错,重要吗?
没有人愿意被当众纠正
和同事保持一个安全的距离
该为过度的人情减肥了
关系,怎样才算好?
危险的办公室“工蜜”
同事是朋友,也是敌人
被人提防着也不是件坏事
调教办公室的“小公主”
认清关系,找对路
分享的不应该是私生活
烫手问题就是要冷处理
永远别搭上私人感情
可以忠心,决不愚忠
抱粗腿也是有风险的
你要做上司的陪嫁丫鬟?

Upward Management 让老板听我的
做挑选伯乐的好马
对上司不要有太多期待
每个人都是别人的棋子
不做Boss-Hater
你打不赢和老板的战争
坦诚示弱,才能赢得更多
给你的上司安全感
聪明搞定“猪头老板”
以退为进,管理你的老板
做一个懂得说不的人
拒绝别人是一门艺术
老板说好,才是真的好
会哭的孩子有奶吃

Leadership 做有担当的Leader
飞跃透明天花板
换了位子就要换脑袋
哀怨心理也于事无补
没有真正的“黑锅”可背
带人带心,收服你的下属
厚道不是职场美德

Change 勇于换车的智慧
生命不息,找工作不止
跳槽要有高境界
与猎头相处的法则
离开公司,你可能什么都不是
肯熬肯做,总有你出头的一天
改行不如改变自己
世界很小,敬业到最后一秒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