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朱熹的宗教思想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61534724
  • 作      者:
    (加)秦家懿著
  • 出 版 社 :
    厦门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朱熹的宗教思想》主要把重点放在了朱熹的宗教思想上,集中在朱熹自己是如何处理这些问题的。这些问题包括太极、灵魂、宗教仪式和他的人性与修身的哲学。《朱熹的宗教思想》共分十一章阐述。

展开
精彩书摘
  对禅宗所指的人出生前的佛性,或者隐喻性的“本相”(original countenance),道家的哲学著作提供了对“有”和“无”的辩证讨论。尽管有“道本身是不能命名的”,以及“无多于有”这些主张,然而它们却认为原初的气是万物来源的最初实体。虽然这个气不是一个纯粹的唯物主义的范畴,但是它仍然不能为佛教徒所接受,因为佛教徒是忠于唯心主义的。然而,与儒家学者一样,道士和中国的佛教徒都认为,从《易经》的三线形的卦和六线形的卦中,都可以找到对各自学说的支持。
  佛教一道教的遗产留下了丰富的词汇,其中的一部分被朱熹及其前辈和后继者所接受。我认为,所使用的术语“道”,可以恰当地当作儒家的道,它与“体”或“本体、“太极”和“无”一样,都是指最终的实体。在某些情况下,它也可以用来指称“理”,“理”这个字,我们后面将会有更为详细的讨论。“体”和“用”这两个词出自新道家的哲学家王弼(wang Pi,226-249),在他评注《老子》第4章中的“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时,他评论说,“体”(字面意是“身体”,引申意是“物体”)被引用来指道的本身,与“用”(字面意是“使用”或“功用”)相对。在这种语境下,这种表述有一种双重的矛盾,即取之不尽的“用”和道是空的是相矛盾的,而且取之不尽是没有意义的。。。“体”和“用”是一对并列的概念,指实在和它的表现,或者指潜在和现实。这些也具有佛教的双重真理论的色彩,僧肇和尚(Seng Chao,?一414)在他的著作中,把真和妄(或者我们可以称为更高和更低的真理,或者终极的和世俗的真理)作为体和用,并在某种程度上看作是同一的。这些并列的术语经常被朱熹和他的学派所援引。这种用法的根基是形而上的对内和外的区分。“内”被假设为是善的,而且是完满的。作为隐藏的和潜在的东西,它不能总是让自己显现。它的显现取决于外。通常,内或潜在的,被称为“体”;而外或现实的,被称为“用”。“体”经常指一种处于静止状态的更深层的实体,而“用”指它的活动的显现。因此,真理是去蔽后发现的。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朱熹时代的思想界
一、引言
二、宇宙学的关注
三、精神的和伦理的关注:聚焦四书
四、宗教的关注:道教和佛教
五、太极:世界和人性
六、周敦颐的《太极图》
七、理和气的形上学
八、结论

第二章 太极
一、引言:《易经》中的宇宙论
二、太极:这个概念的历史
三、作为朱熹秘学的太极
四、太极:“理”还是“气”?
五、一个象征的两个面
六、对“无极”的考察
七、结论

第三章 鬼神
一、引言
二、论天
三、鬼神
四、论与鬼神交流
五、结论

第四章 礼
一、引言
二、礼学家
三、一位礼仪的改革家
四、朱熹对礼仪的践行
五、乐与礼
六、结论

第五章 人性与道德的完善
一、引言
二、人性论
三、理:内在性与超越性
四、情
五、自我超越的伦理学
六、仁的学说
七、结论

第六章 修身
一、引言
二、天理对人欲
三、中和说
四、打坐
五、敬
六、求知:致知
七、结论

第七章 与陆九渊的哲学之争
一、引言
二、道问学或尊德性:鹅湖之辩(一)
三、九卦:鹅湖之辩(二)
四、义与利:一次讲演
五、其他的争辩
六、结论

第八章 朱熹与道教
一、引言
二、朱熹与道教哲学
三、朱熹与道教
四、两本特殊的道书
五、朱熹对道学的贡献
六、结论

第九章 朱熹与佛教
一、引言
二、朱熹学佛
三、朱熹对佛教的认识
四、朱熹对佛教的批评
五、佛教对于朱熹哲学的影响
六、结论

第十章 朱熹的批评者
一、引言
二、朱熹生时所受的批评
三、来自王阳明的批评
四、来自传教士的批评
五、清朝的批评者
六、日本的批评者伊藤仁齐和荻徂莱
七、现代的批评者
八、结论

第十一章 朱熹的相关性
一、引言:正统性与相关性
二、朱熹的核心思想
三、朱熹的思维方法
四、常变说
五、结语

附录一朱熹生平和著作年表

附录二关于周敦颐《太极图》的一些争论
一、可能的道教起源主张
二、无极图
三、一种可能的佛教启示
四、质疑周敦颐的传稿
五、一些结论

附录三朱熹与怀特海:上帝和世界
一、引言
二、结构的比较
三、范畴的设计
四、关于上帝的问题.
五、一种偶极的终极?
六、结论

附录四关键术语的解释
一、术语解释
二、术语表
三、缩略语
参考文献

译后记:西方汉学界朱子学研究的里程碑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