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魏晋思想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7614319
  • 作      者:
    刘大杰著
  • 出 版 社 :
    岳麓书社
  • 出版日期:
    2010
收藏
内容介绍
    曹操虽是读书人,但对于儒家的伦理名教,并不重视。《本纪》上说他“少机警,有权谋,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这就可以看出他的性格。他一旦得势,便采取了严格的法治政策,严刑罚,禁诽谤,士大夫的生命与言论,都失去了自由。他对于当代那些讲礼法名节的儒教徒,有点瞧不上眼。他所尊重的人才,是那些有权谋有胆略的英雄好汉。只要你有本领有计划,不问你的德行和学问。他认为德行学问,在政治的运用上,并无用处。正如叔孙通所说:儒家难与进取,可与守成。曹操的时世,正是进取的时代,所以他不能重视那些可与守成的儒家。
展开
精彩书评
    先生之《魏晋思想论》……着手于魏晋,却立足于当代,充满时代精神。其所叙述之问题,其所可否之态度,都有意识或下意识地表现出其处身当代的立场与观点。书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来的当代意识,较为明显的有自由思想、主体意识、文学观念、民族精神诸方面。这些新的意念构成了本书的时代风貌。
    ——林东海
    刘大杰《魏晋思想论》从社会政治背景、宇宙学说、政治思想、人生观、文艺思潮、清谈思潮中的派别这几大方面描述魏晋思想总貌,以浪漫主义来概括魏晋学术研究、文艺创作与社会人生的特点,揭出一经学玄学化一,对玄学始作本体论探究,在内容的广度与阐释上对魏晋玄学研究都有所推进,自具一格。
    ——罗义俊
展开
精彩书摘
    苟足于天然,而安其性命,故虽天地未足为寿,而与我并生。万物未足为异,而与我同得。则天地之生又何不并,而万物之得又何不一哉?(《齐物论》注)
    要达到逍遥的境界,必先达到齐物的境界。物的界限不打破,逍遥的境界永远无法实现。物的差别只是形体,逍遥的本性,是心性的同一。形体的障碍破除了,心性的同一便可以建立起来。到了“天地未足为寿,万物未足为异,足于天然,安于性命”的地步,那便是逍遥心境的实现了。但是人类永远是不能满足的动物,两眼只注意外界的差别,而忽略心性的建设。于是望泰山而羡其大,见彭祖而羡其寿,尊帝王而羡其贵,慕陶朱而羡其富了。由羡慕而贪图,由贪图而用诈力,由用诈力而起争夺。因此人类的生活离开逍遥的本性,一天远一天.苦恼的事体也就更多起来了。他们又说:
    夫物未尝以大欲小。而必以小羡大。故举小大之殊,各有定分,非羡欲所及,则羡欲之累,可以绝矣。夫悲生手累,累绝则悲去,而性命不安者未之有也。(《逍遥游》注)
    夫物情无极,知足者鲜,故得止不止,复逐于彼,皆疲役终身,未厌其志,死而后已。故其成功者。无时可见也。(《齐物论》注)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魏晋思想的环境
一 曹氏父子的风尚
二 儒学的堕落
三 政治与民生

第二章 魏晋学术思想界的新倾向
一 浪漫主义与老庄复活
二 经学玄学化
三 佛学的发展
四 怀疑精神与辩论风气

第三章 魏晋时代的宇宙学说
一 老子的宇宙论
二 宇宙本体与万物生成
三 天道与天

第四章 魏晋时代的政治思想
一 法家思想
二 儒家思想
三 道家思想
四 无政府思想

第五章 魏晋时代的人生观
一 人性觉醒及其原因
二 人生有什么意义
三 机械的天命论
四 厌世不厌生
五 逍遥论
六 养生论
七纵欲论
八排圣贤反礼法
结论

第六章 魏晋时代的文艺思潮
一 文学理论的建设
二 时代生活的反映
三 个人主义的浪漫文学
四 小说书画的新倾向

第七章 魏晋时代的清谈
一 清谈的发展
二 清谈的派别
三 名理派
四 玄论派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