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爆发,学校由民国政权接管,新人对马尚欠文凭一事了无所闻,马遂于一九一五年顺利毕业。其时,学校已改称湖南省立第三师范。马早在中学时代,就在王船山的著作中得到启发,对满清的统治极为不满,清王朝覆灭前,就剪了辫子,及“辛亥革命义旗一举,欣跃之情不能自己”,革命情绪颇为激烈。后袁世凯篡权,进而图谋称帝,军阀割据,国家糜烂,社会紊乱,他觉得“国事益不可问”遂二意于学,无复用世之志气。
马毕业后,因年年成绩均居学校榜首,被留母校教授中国文学。一九一八年,湘、鄂、豫、赣四省各选三名代表赴武汉国立武昌高等师范参加教育部主办的注音字母研讨讲习班,湘省中、南、西三路各推代表一名,马被选为南路代表参加该班√逗也可算是马于文字音韵学以及文字改革运动结缘之始。
一九一九年,马意外地收到江苏省武进女子师范校长刘某的聘函。刘曾在湖南南路师范任教,对于马的才学印象极深,故此不远千里修下聘函。这并不足为奇,令马惊奇的是刘在聘书申明言聘马去武进乃就任高年级英语教师。马虽在校读书时各科成绩均臻优秀,但无论在就读以及后来任教时,均致力于中国文学和史地,对于英文并无专好。几乎所有的亲友都劝马辞聘《马之祖母和母亲却尚蒙在鼓裹,及至临行才得知》,但马却认为江苏占地利之便,得风气之先,趁此机会去江苏势必有利于日后事业之发展,遂毅然就道,于中秋之夕,赶到了武进。事后证明,这一决定是马一生中最重要也最正确的决定,倘无此行,恐怕就不会有学者马宗霍其人。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