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概述·反思
一、30载变迁个案说发展
1.北京长安街见证改革
2001年1 2月31日我们在为《北京十大建筑设计》撰写“编者导言”时曾说:“编就《北京十大建筑设计》一书的作用除了历史、经典、记录这些关键词外,更让人想起一个时代。”我们承编的《长安街的过去、现在、未来》一书(2004年3月)曾从六个方面介绍了北京长安街的特点及城市形态。之所以说长安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起点是因为它是串联京西宾馆(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地)、人民大会堂、中南海及众多党政军机构的横轴线,长安街越来越成为与会决策者和执行者将改革开放大政方针宣传贯彻的必经之地。更为重要的是,长安街“时空”在30年间的变迁引领着改革开放的新风尚。30年前,它还只是一个特殊符号,而如今从上空俯瞰长安街,它简直成了现代版的“清明上河图”,作为20世纪及21世纪初中国的一面镜子,长安街之变可追溯到1984年马来西亚“糖王”郭鹤年在大陆的投资,即长安街上兴建的国贸中心;最典型的建筑是20余个部级单位、40余个市级单位、100余个区属单位及1 800多户居民在半年之内搬迁,开创了政府为商业项目建设让路创造机会的“先河”。由于改革的深化,长安街两侧新建的项目性质也在变化之中,据统计,20世纪90年代新建的21座建筑中,属于商业金融和写字楼类的已占到70%,而在20世纪50年代它们的比例仅为20%左右。特别值得说明的是,长安街建筑风格的演变使国人的观念也变得愈加开放、包容、多元。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