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法则问题方法论研究:建筑理论读书笔记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5061202
  • 作      者:
    杨健著
  • 出 版 社 :
    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畅销推荐
内容介绍
    《法则问题方法论研究:建筑理论读书笔记》以法则问题的研究方法为脉络,较详尽地梳理了西方建筑理论的变化与发展历程,试图总结出一套可以供中国建筑界理解的理论思考体系,以便反思过去,展望未来。《法则问题方法论研究:建筑理论读书笔记》资料丰富,条理清晰,论证充分,对许多理论问题都作出了思辨的探讨,对全面认识和理解西方建筑理论的演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也可以为目前国内建筑学界的学术讨论提供一些思考的线索。<br>    《法则问题方法论研究:建筑理论读书笔记》适于建筑史与建筑设计理论方向的研究生和教师,也适合建筑师,甚至文化史和艺术史研究人员使用.对建筑、文化、文学等感兴趣的一般人文读者,也可以阅读。
展开
精彩书摘
    1  绪论<br>    1.1  问题的提出<br>    在近代自然科学研究范式的压迫下,建筑理论面临着来自学科内外的诸多置疑。有人怀疑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关系.甚至否认建筑理论存在的价值;另一方面,从维特鲁威(Vitruvius,公元前1世纪)到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的建筑理论家却宣称建筑学是出现最早的,也是居于第一位的艺术与科学,是一切创造性活动的最终目的。<br>    争论的焦点集中在研究方法方面。人们通常认为,理论研究的权威性来自严谨、一致、明晰、客观的研究方法,因为过于主观,建筑设计不适合进行学术研究,也不适合使用大学承认的两个主要研究模式,即历史和科学的研究模式。在实际研究中,建筑设计领域的论文也经常因为缺少实验、数据和公式,缺少问卷调查和数理统计方法,而被各种工程技术类与社会科学类刊物拒之门外。<br>    决然相反的两种看法使我们不得不进行思考:问题出在哪里?<br>    大致说来,这与建筑学本身的学科特点有关,因而不存在一个简单化的解答。本书试图从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的角度来探讨建筑学学术研究所具有的特点、并在广泛的相容性前提下论证该学科的合理性和科学性。换言之,建筑学是一门可以具备最大理性和创造性的学科,只是其研究目的、研究方法与其他学科有着一定的区别,因此,一旦把它们放在人类认识世界的整体特性中,这种区别就是非常微小而且耐人寻味的了。
展开
目录
总序<br>序<br>序二<br>前言<br>1 绪论<br>1.1 问题的提出<br>1.2 方法和目的<br>1.3 概念层次<br>1.4 叙述方式<br><br>2 人文主义传统与比例理论<br>2.1 作为起点的维特鲁威<br>2.1.1 《建筑十书》概述<br>2.1.2 还原、隐喻、类比和分类<br>2.1.3 六个基本概念的辨析与诠释<br>2.1.4 建筑法则的数学方案<br>2.2 阿尔伯蒂:文本诠释与新的起点<br>2.2.1 诠释与实证:人文主义新传统<br>2.2.2 自然范型与生物类比<br>2.2.3 分类:学科定义与“个性说”<br>2.3 文艺复兴盛期的建筑理论<br>2.3.1 菲拉雷特的还原、类比和虚构<br>2.3.2 乔其奥:作为论证手段的人体类比<br>2.3.3 文学体裁与想象力:克罗纳的梦中之旅<br>2.3.4 理智和圣启之间:维拉潘多与所罗门圣殿<br>2.3.5 古典文、本的再阐释:维特鲁威著作的译本<br>2.4 文艺复兴晚期的建筑理论<br>2.4.1 塞利奥和维尼奥拉:经验主义方法的悖论<br>2.4.2 帕拉第奥:延续性与创造性的统一<br>2.5 方法论小结<br><br>3 美学转向和功能主义转向<br>3.1 法国:从绝对主义走向相对主义<br>3.1.1 最初的学习和历史性预演<br>3.1.2 顶点与转机:法兰西建筑学会内外的争论<br>3.1.3 相辅相成:美学转向与功能主义转向<br>3.1.4 新理论与旧传统:令人惊异的综合<br>3.2 18世纪的意大利建筑理论<br>3.2.1 洛多利的还原和类比<br>3.2.2 皮拉内西的虚构和真实<br>3.2.3 米利萨:18世纪建筑理论的综合<br>3.3 方法论小结<br><br>4 图像研究、物体诗学与道德批评<br>4.1 建筑革命与作为开端的图像研究<br>4.1.1 部雷的还原、分类、虚构和类比<br>4.1.2 勒杜的伦理学类比与虚构的类型学<br>4.2 实证主义,抑或是物体诗学<br>4.2.1 建筑学教程:迪朗的分类和还原<br>4.2.2 实证与虚构:基于历史学研究的范式变革<br>4.2.3 勒一迪克的体系化论述及其方法<br>4.2.4 唯物主义与艺术意志:森佩尔的分类与还原<br>4.3 伦理学类比与道德批评:19世纪的英格兰建筑理论<br>4.3.1 普金的宗教性伦理学类比和论证修辞<br>4.3.2 拉斯金的还原、类比、分类和隐喻<br>4.3.3 艺术的社会条件:莫里斯的类比和虚构<br>4.3.4 其他20世纪建筑理论的开启者<br>4.4 方法论小结<br><br>5 现代建筑理论:乌托邦的宣言书及其破灭<br>5.1 乌托邦的前奏:从格里诺到沙利文<br>5.1.1 格里诺的类比、还原、分类与文本诠释<br>5.1.2 沙利文的功能概念:类比、还原和分类<br>5.1.3 沙利文的装饰理论:生物类比与自然范型<br>5.2 乌托邦的前奏:路斯的理性与修辞<br>5.2.1 装饰与罪恶:对现实的批判与类比方法<br>5.2.2 装饰是罪恶:对人性的批判与类比方法<br>5.2.3 还原到材料的真实性与“空间设计<br>5.2.4 回归原始构筑形式及其实证主义本质<br>5.3 乌托邦的产生和破灭:从德意志制造联盟到包豪斯<br>5.3.1 陶特与“玻璃链”:乌托邦虚构中的理性精神<br>5.3.2 贝尔拉戈的社会主义理念与几何法则<br>5.3.3 “风格派”:还原到形式要素<br>5.3.4 格罗皮乌斯:向中世纪行会合作模式的回归<br>5.3.5 乌托邦的破灭:从梅耶到密斯的包豪斯<br>5.4 乌托邦的反动以及对现代建筑理论的背离<br>5.4.1 从芬斯特林到哈林:生物类比与有机建筑论<br>5.4.2 范。德.拉恩的隐喻、类比、还原和分类<br>5.4.3 格罗皮乌斯之外的还原:指向心灵的回归<br>5.4.4 另一种形式的乌托邦:赖特的有机建筑理论<br>5.4.5 走向“后现代”:对功能主义法则的反讽与消解<br>5.5 方法论小结<br><br>6 虔诚之思与无思想的等待<br>6.1 勒·柯布西耶:古典理论家<br>6.1.1 诠释与实证:人文主义传统<br>6.1.2 机器隐喻与数学法则<br>6.1.3 两分法与原始棚屋<br>6.1.4 类比方法与理性精神<br>6.2 阿尔多。罗西:方法论辩难<br>6.2.1 隐喻性起点和还原过程<br>6.2.2 作为排除手段的分类法<br>6.2.3 还原到理型<br>6.2.4 自治论与学科类比<br>6.3 作为终点和起点的路易斯·I·康<br>6.3.1 静谧与光明:基于分类和隐喻的还原<br>6.3.2 orderis路易斯·I·康的话语方式和修辞策略<br>6.4 走向未来:虔诚之思与无思想的等待<br>6.4.1 原始屋:回到人类存在的精神性本原<br>6.4.2 时间性问题:关于法则问题的再思考<br><br>7 结语<br>7.1 建筑理论及其研究方法的再思考<br>7.2 广义理性与广义修辞的辩证关系<br>7.3 再论“文本诠释”的本体论地位<br>7.4 也谈中国建筑理论的困境和出路<br>参考文献<br>人名索引<br>书名索引<br>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