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电信级以太网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190284
  • 作      者:
    徐荣[等]编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电信级以太网》内容详尽、条理性强,在叙述时力求深入浅出,适合从事宽带接入网、宽带城域网和企业互联网的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工程建设以及运营维护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师生的实用参考书。
展开
内容介绍
  本书根据通信业务IP化、网络融合与转型的趋势推动分组传送网的产生和发展这一背景,介绍了电信级以太网以及通过增强以太网的电信级业务提供能力来实现分组传送和业务提供方面的有关技术。
  本书共分7章。第1章简要介绍了以太网的发展历史和基础知识。第2章分析了电信级以太网的产生背景,介绍了电信级以太网的定义、体系结构、技术特征和技术分类。第3章详细论述了能够增强以太网的服务质量(QoS)、运营维护管理(OAM)能力、可扩展性和可靠性的各种电信级增强技术。第4章介绍了增强以太网网络性能和业务提供质量的分组同步技术,总结了分组网的同步实现方案。第5章详细论述了可提供电信级以太网业务的几种以太网改良方案,包括ERP、PBB/PBT、PVT、VPLS、PWE3 over MPLS等。第6章介绍了基于弹性分组环(RPR)实现的电信级以太网方案。第7章全面总结了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定位和建设策略,分析了为什么选择电信级以太网和怎样使用电信级以太网的问题,并简要介绍了几个厂家的设备和解决方案。
  本书内容详尽、条理性强,在叙述时力求深入浅出,适合从事宽带接入网、宽带城域网和企业互联网的技术研发、设备生产、工程建设以及运营维护人员阅读,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工程专业师生的实用参考书。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以太网基础知识
  以太网(Ethemet)技术简单易用、价格低廉,且带宽可不断提高,无论是作为一种业务还是作为一种网络结构在企业网、城域网、广域网范围内都已经得到大规模应用。以太网的优势是以太网端口价格相对低廉、应用普遍、技术易于理解;以太网作为一种发展了30多年的技术能有效支持IP业务、通过自带协议实现路径学习、配置维护简单、支持多播、能很好地满足未来IP化的数据业务的接入与承载需要。
  本章简要介绍以太网的起源、发展历程和各阶段的主要技术形态,以便为本书后续章节在叙述以太网为了增强电信级业务提供能力而形成的分组传送技术时所涉及的以太网业务和网络应用方案打下基础。
  1.1 以太网及其发展
  什么是以太网?传统上,以太网是指以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测多址(CSMA/CD)协议作为控制算法的一类局域网(LAN)。由于包括CSMA/CD协议在内的以太网的各种标准均制定在IEEE 802.3之中,因此,也有人说“以太网就是IEEE 802.3局域网”。
  在过去几十年问,以太网是最流行、最常用的一种LAN技术。通常认为以太网最初的原型是夏威夷大学的ALOHA网络。实际上,ALOHA系统同时也是所有共享式媒质网络的先祖。
展开
目录
第1章 以太网基础知识
1.1 以太网及其发展
1.2 以太网体系结构
1.3 以太网帧格式
1.4 以太网的媒体访问控制(MAC)
1.4.1 共享式以太网的MAC
1.4.2 交换式以太网的MAC
1.4.3 全双工的交换式以太网
1.5 快速以太网
1.5.1 线缆物理规范
1.5.2 介质无关接口(MII)和AUI
1.5.3 协调子层(RS)
1.5.4 物理层编码
1.5.5 新增全双工模式
1.5.6 自动协商(Auto Negotiate)
1.5.7 不同的中继器规范
1.5.8 物理层帧格式的微小变化
1.5.9 网络拓扑距离的变化
1.6 虚拟局域网(VLAN)
1.6.1 VLAN的工作原理
1.6.2 VLAN的划分类型
1.6.3 VLAN通信方式
1.6.4 VLAN交换机的互连方法
1.7 光以太网
1.7.1 光以太网技术与标准
1.7.2 光以太网分层参考模型
1.7.3 光以太网数据链路层技术
1.7.4 光以太网物理层技术
1.7.5 光以太网的技术特点
1.7.6 光以太网的应用

第2章 电信级以太网概论
2.1 以太网的业务运营压力
2.2 电信级以太网的提出
2.2.1 传统以太网的弊端
2.2.2 电信级以太网的定义和体系结构
2.2.3 电信级以太网与分组传送网
2.3 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特征
2.3.1 标准化的业务
2.3.2 灵活性和扩展性
2.3.3 可靠性和安全性
2.3.4 电信级服务质量
2.3.5 电信级网络管理
2.4 电信级以太网的标准化情况
2.5 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选择
2.5.1 电信级以太网的技术分类
2.5.2 可选的电信级以太网方案

第3章 以太网的电信级增强技术
3.1 电信级以太网面临的挑战
3.2 以太网的QoS增强技术
3.2.1 传统以太网在QoS方面存在的缺陷
3.2.2 实现QoS的标准和协议
3.2.3 电信级以太网的QoS控制
3.3 以太网的OAM增强技术
3.3.1 电信级以太网的OAM体系结构
3.3.2 增强以太网OAM的标准化工作
3.3.3 电信级以太网的OAM功能
3.4 提高以太网可扩展性的技术
3.4.1 以太网的可扩展性标准
3.4.2 Q in Q扩展技术
3.4.3 MAC in MAC扩展技术
3.5 提高以太网可靠性的技术
3.5.1 以太网业务保护需求
3.5.2 以太网连接的保护技术分类
3.5.3 生成树保护协议STP
3.5.4 链路聚合LACP保护
3.5.5 以太网APS保护倒换——ITU-T G.8031
3.5.6 以太环网保护技术——ITU-T G.8032

第4章 分组网的同步增强技术
4.1 同步基础知识
4.1.1 时钟同步
4.1.2 时间同步
4.2 分组网的同步需求
4.2.1 分组网上层业务应用的同步需求
4.2.2 分组网承载传统TDM业务的定时需求
4.2.3 分组网承载无线接入网的同步需求
4.3 分组网的定时参考模型
4.3.1 参考模型和网络限值
4.3.2 分组网定时的参数表征法
4.3.3 参考定时信号通过分组网络的分配
4.4 分组网上业务时钟的恢复机理
4.5 分组网络的同步增强技术
4.5.1 分组网同步的标准化
4.5.2 TOP
4.5.3 CES
4.5.4 物理层同步
4.5.5 PTP(Precision Time Protocol)
4.6 分组网的同步实现方案
4.6.1 环回定时法
4.6.2 网络同步法
4.6.3 差分同步法
4.6.4 自适应同步法
4.6.5 专用分组同步消息

第5章 电信级以太网组网方案
5.1 以太环技术
5.1.1 以太环网协议(ERP)
5.1.2 快速环保护协议RRPP
5.2 PBT技术
5.2.1 工作原理
5.2.2 PBT的技术特点
5.2.3 运营商链路状态桥接(PLSB)技术
5.2.4 PBT标准化现状
5.3 PVT(Provider VLAN Transport)
5.3.1 PVT体系结构
5.3.2 PVT的电信级特性
5.3.3 PVT应用场景
5.3.4 PVT的标准化状态
5.4 EoMPLS(Ethernet over MPLS)
5.4.1 MPLS技术
5.4.2 MPLS VPN技术
5.4.3 以太网伪线仿真技术
5.5 VPLS
5.5.1 VPLS体系结构
5.5.2 VPLS技术特点
5.5.3 VPLS标准和应用潜力分析

第6章 弹性分组环(RPR)传送技术
6.1 RPR的发展背景
6.2 RPR的标准化进程
6.3 RPR的协议栈和数据帧结构
6.3.1 RPR的协议栈
6.3.2 RPR的帧格式
6.4 RPR的MAC层技术
6.4.1 MAC服务接口
6.4.2 服务级别
6.4.3 MAC控制子层
6.5 RPR的双环结构
6.6 空间重用技术
6.6.1 原理
6.6.2 空间重用公平算法
6.7 拓扑发现协议
6.8 RPR的保护机制
6.8.1 RPR保护的特性
6.8.2 RPR保护机制
6.8.3 RPR保护消息格式
6.9 RPR操作管理和维护
6.10 RPR的同步措施
6.10.1 RPR传送定时信息的机制
6.10.2 RPR对时钟精度的要求
6.10.3 在RPR环路上提供异步TDM业务
6.11 RPR技术特征
6.11.1 分组ADM式交换机制
6.11.2 自动拓扑识别
6.11.3 高带宽提供和高效复用
6.11.4 多等级CoS定义
6.11.5 源路由环保护倒换技术
6.11.6 物理层的媒质独立性
6.11.7 带宽管理和拥塞控制机制
6.11.8 对广播和多播业务的支持
6.11.9 简单化的服务配置
6.11.10 RPR的MPLS增强技术
6.11.11 RPR与其他传送技术的比较
6.12 RPR的应用
6.12.1 基于RPR的城域网优化方案
6.12.2 基于RPR的NGN解决方案
6.12.3 使用专线支持TDM业务

第7章 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
7.1 新业务对现有以太网的挑战
7.2 为什么选择电信级以太网
7.2.1 扩展使用三层IP网的困难
7.2.2 电信级以太网与MSTP的对比
7.2.3 构建真正的运营商级以太网
7.3 电信级以太网的业务提供
7.3.1 家用业务
7.3.2 商用业务
7.4 电信级以太网的测试与认证
7.4.1 电信级以太网的性能测试
7.4.2 电信级以太网的认证测试
7.5 电信级以太网的市场定位
7.5.1 电信级以太网助推城域/接入网改造
7.5.2 城域/接入网改造的关注点
7.5.3 以CE实现无线接入网的承载
7.6 电信级以太网建设思路
7.6.1 新建电信级以太网
7.6.2 改造增强以太网的电信级功能
7.6.3 电信级以太网的应用展望
7.7 部分厂家的电信级以太网解决方案
缩略语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