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Linux基础
1.1 Linux的发展历程
1.1.1 开源运动
1.1.2 Linux内核
1.1.3 桌面环境
1.1.4 发行版
1.2 常用工具
1.3 编译与调试
1.3.1 编译配置
1.3.2 交叉编译
1.3.3 GDB调试
1.3.4 内存调试
1.4 文件系统
1.4.INFS
1.4.2 EXT2/EXT3
1.4.3 ReiserFS
1.5 安装方法
1.5.1 虚拟机方式
1.5.2 双系统方式
1.5.3 Samba服务
第2章 移动终端基础
2.1 蜂窝通信
2.2 操作系统
2.2.1 Symbian
2.2.2 Linux
2.2.3 WinsowsMobile
2.3 研发语言
2.3.1 J3ME
2.3.2 BREW
2.3.3 Qtpie
2.4 展望
第3章 Qtopia基础
3.1 Qtopia的编译
3.1.1 编译Qtopia
3.1.2 环境变量
3.1.3 启动模拟器
3.2 研发环境
3.2.1 UML工具
3.2.2 集成开发环境
3.2.3 源代码分析
3.2.4 差异比较
3.3 Qt工具
3.3.1 QtDesigner
3.3.2 QtAssistant
3.3.3 QtLinguist
3.3.4 qnake
第4章 核心特性
4.1 父子化
4.2 元对象系统
4.2.1 信号与槽
4.2.2 动态属性
4.2.3 软件本地化
4.3 布局管理
4.4 插件系统
4.4.1 系统扩展
4.4.2 应用扩展
4.5 拖放
4.6 多线程
4.7 文件管理
第5章 通信机制
5.1 事件处理
5.1.1 产生事件
5.1.2 分发事件
5.1.3 事件循环
5.1.4 事件队列
5.1.5 事件过滤器
5.1.6 目标窗体
5.2 套接字通信
5.2.1 创建信道
5.2.2 注册信道
5.2.3 发送消息
5.2.4 接收消息
5.2.5 系统信道
第6章 渲染机制
6.1 着色系统
6.1.1 着色
6.1.2 填充
6.1.3 着色设备
6.1.4 读写图像
6.1.5 风格定制
6.2 图形引擎
6.2.1 图形加速
6.2.2 帧缓冲
6.2.3 屏幕显示
第7章 配置与编译
7.1 编译系统
7.1.1 环境变量
7.1.2 编译模式
7.1.3 调试方法
7.1.4 编译过程
7.2 应用程序配置
7.3 配置文件
7.3.1 Pro文件
7.3.2 Pri文件
7.3.3 Desktop文件
7.3.4 Conf文件
7.4 模拟器配置
7.5 分布式编译
7.6 链接编辑
第8章 启动过程
8.1 C/S模型
8.2 服务器
8.2.1 初始化过程
8.2.2 启动过程
8.3 应用程序
第9章 风格与主题
9.1 风格
9.2 主题
第10章 集成与安装
10.1 文件系统
10.1.1 ROMFS
10.1.2 RAMFS/TMPFS
10.1.3 JFSS2
10.1.4 CRAMFS
10.1.5 YAFFS2
10.1.6 UNl0NFS
10.2 下载与安装
10.2.1 通信接口
10.2.2 服务配置
10.3触摸屏适配
10.3.1 校准原理
10.3.2 滤波算法
10.3.3 去抖算法
10.3.4 坐标变换
第11章 设计之道
11.1 人机交互
11.1.1 用户第
11.1.2 概念模型
11.1.3 可视性
11.1.4 匹配原则
11.1.5 反馈原则
11.2 软件设计
11.2.1 研究目的
11.2.2 命名原则
11.2.3 面向对象
第12章 Qtopia设计
12.1 模块设计
12.1.1 组合模式
12.1.2 单子模式
12.1.3 观察者模式
12.1.4 工厂模式
12.1.5 Qt模式
12.2 架构设计
12.2.1 QtopiaCore
12.2.2 Model/View
第13章书籍简介
13.1 Qt
13.2 C/C++
13.3 Linux
13.4 设计模式
13.5 软件工程
13.6 通用程序设计
13.7 嵌入式
13.8 无线通信
13.9 计算机网络
13.10 其他
参考文献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