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21090585
  • 作      者:
    何桥主编
  • 出 版 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br>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系统地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硬件技术及应用基础。主要内容包括:微型计算机硬件基础知识、微处理器(CPU)及其系统机构、指令系统和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总线技术、存储器、输入/输出系统、中断系统、定时/计数器、接口电路、A/D和D/A、外部设备及其接口、单片计算机应用技术等,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的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教学内容。<br>    《计算机硬件技术基础(第2版)》在内容的取舍上尽量做到少而精,力图通俗易懂,由浅入深,通过实例和习题加深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掌握。在每章之后均配有习题,供自学自测用。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br>    1.1  计算机发展概述<br>    电子计算机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的出现是20世纪的重大科学技术成就之一,有力地推动了各门科学技术的发展,其应用已深入到科学文化、工农业生产、国防建设甚至于家庭厨房等各个领域,成为科学研究、工农业生产和社会生活所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计算机的应用程度成了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的重要尺度。<br>    在推动计算机发展的诸多因素中,电子元器件的发展是一个重要因素。电子计算机更新换代的主要标志,除了电子元器件的更新之外,还有计算机系统结构方面的改进和计算机软件发展等重要内涵。计算机更新换代的大体时间划分如下:<br>    第一代(1946-1958年),电子管计算机。在美国,为了解决军事上的需要,由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设计的数字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rgrator And Calculator)于1946年诞生。这台世界上的第一台计算机,是一个庞然大物。它有18800多个电子管,1500个继电器,重达30吨,占地170平方米,耗电150千瓦,价值48万多美元,运算速度5000次/秒,与今天的微型计算机相比真是不可同日而语了。但是,它却奠定了电子计算机的技术基础,如采用二进制数进行运算和控制,建立程序设计的概念等。<br>    第二代(1958-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这一代计算机的硬件部分采用了晶体管,主存储器采用铁氧磁心和磁鼓,外存储器已开始使用磁盘,软件已开始有很大的发展,还提出了操作系统的概念,出现了各种高级语言及编译程序。这一代计算机除进行科学计算之外,在数据处理方面也有广泛的应用。<br>    第三代(1964-1971年),集成电路计算机。随着半导体集成技术的发展,使得几十、几百甚至上千个元件能够集成在只有几平方毫米的半导体芯片上。这一代计算机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取代了晶体管分立元件。采用集成电路后,计算机的体积进一步缩小,耗电减少,可靠性和运行速度明显提高。在技术上引进了多道程序和并行处理,操作系统的功能也不断加强和趋于完善,这些都更加方便了人们对计算机的使用。在这一时期,计算机在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和过程控制等方面都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
展开
目录
第1章 计算机系统概述<br>1.1 计算机发展概述<br>1.2 微型计算机的分类<br>1.3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br>1.4 计算机硬件基础<br>1.4.1 计算机中数的表示和运算<br>1.4.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电路<br>1.5 微型计算机系统<br>1.5.1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br>1.5.2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br>1.6 微处理器的组成<br>1.7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br>1.8 微型计算机的一般工作过程<br>习题<br>第2章 80x86微处理器及其系统结构<br>2.1 8086/8088的内部结构<br>2.1.1 8086/8088的编程结构<br>2.1.2 8086/8088的寄存器结构<br>2.1.3 8086/8088的存储器组织及地址形成<br>2.1.4 8086/8088的I/O端口组织<br>2.2 8086/8088的外部结构<br>2.3 8088的工作模式<br>2.4 8086/8088的总线操作和时序<br>2.5 8086/8088的横向提升<br>2.5.1 数值数据协处理器8087<br>2.5.2 输入/输出协处理器8089<br>2.6 80x86高档微处理器<br>2.6.1 80286的体系结构<br>2.6.2 80386的体系结构<br>2.6.3 80486的体系结构<br>2.6.4 Pentium微处理器的体系结构<br>习题<br>第3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br>3.1 寻址方式<br>3.2 指令系统<br>3.2.1 数据传送指令<br>3.2.2 算术运算指令<br>3.2.3 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br>3.2.4 串操作指令<br>3.2.5 输入/输出指令<br>3.2.6 控制转移指令<br>3.2.7 处理器控制指令<br>3.3 系统功能调用<br>3.4 汇编语言程序设计<br>3.4.1 汇编语言的语言格式<br>3.4.2 常数<br>3.4.3 伪指令<br>3.4.4 汇编语言源程序的结构<br>3.4.5 汇编语言程序举例<br>习题<br>第4章 总线技术<br>4.1 总线的基本概念<br>4.2 IBM PC总线<br>4.3 ISA总线<br>4.4 PCI总线<br>4.4.1 PCI总线的特点<br>4.4.2 PCI总线的系统结构<br>4.4.3 PCI总线信号<br>4.5 STD总线<br>4.6 主要外设总线介绍<br>4.6.1 USB总线<br>4.6.2 IDE总线<br>4.6.3 SCSI总线<br>4.6.4 IEEE 1394总线<br>4.6.5 AGP总线<br>4.6.6 IEEE 488总线<br>4.6.7 CAN总线<br>习题<br>第5章 存储器<br>5.1 半导体存储器概述<br>5.1.1 半导体存储器的分类<br>5.1.2 半导体存储器的结构<br>5.1.3 半导体存储器的主要性能指标<br>5.2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br>5.2.1 半导体存储器与 CPU总线相关的信号线<br>5.2.2 半导体存储器芯片的外特性<br>5.3 半导体存储器的应用<br>5.3.1 半导体存储器电路的分析方法<br>5.3.2 半导体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的设计方法<br>习题<br>第6章 输入/输出系统<br>6.1 接口概念<br>6.2 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信息<br>6.3 CPU与外设之间的数据传送方式<br>6.3.1 无条件传送方式<br>6.3.2 查询传送方式<br>6.3.3 中断传送方式<br>6.3.4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控制方式<br>6.4 DMA控制器8237A<br>6.4.1 8237A的内部结构<br>6.4.2 8237A的引脚功能<br>6.4.3 8237A的工作方式<br>6.4.4 8237A的编程<br>习题<br>第7章 中断系统<br>7.1 中断概述<br>7.1.1 中断的必要性<br>7.1.2 中断源<br>7.1.3 中断系统的功能<br>7.2 CPU响应中断的条件和过程<br>7.2.1 CPU响应中断的条件<br>7.2.2 CPU对中断的响应<br>7.3 中断优先权及多重中断<br>7.3.1 中断优先权<br>7.3.2 多级中断的概念<br>7.4 8088的中断方式<br>7.5 IBM PC/XT 的中断方式<br>7.6 中断控制器8259A<br>7.6.1 8259A的内部结构<br>7.6.2 8259A的引脚功能<br>7.6.3 8259A的工作方式<br>7.6.4 8259A的编程<br>习题<br>第8章 可编程定时/计数器8253<br>8.1 概述<br>8.1.1 8253的内部结构<br>8.1.2 8253的引脚功能<br>8.1.3 8253的控制字<br>8.1.4 8253的工作方式<br>8.2 8253的编程<br>习题<br>第9章 接口电路<br>9.1 可编程并行接口8255A<br>9.1.1 8255A的结构<br>9.1.2 8255A的工作方式<br>9.2 可编程多功能接口8155<br>9.2.1 8155的结构及引脚<br>9.2.2 8155的工作方式与基本操作<br>9.3 串行通信及可编程异步通信接口8250<br>9.3.1 串行通信基础<br>9.3.2 8250的内部结构<br>9.3.3 8250的引脚功能<br>9.3.4 8250的编程<br>9.4 D/A转换及其接口<br>9.4.1 D/A转换原理<br>9.4.2 8位D/A转换器<br>9.4.3 8位CPU与超过8位的DAC接口<br>9.4.4 12位D/A转换器<br>9.5 A/D转换及其接口<br>9.5.1 A/D转换的基本过程及转换原理<br>9.5.2 8位A/D转换器<br>9.5.3 12位A/D转换器<br>9.5.4 双积分式A/D转换器<br>9.6 闭环控制系统<br>习题<br>第10章 外部设备及其接口<br>10.1 概述<br>10.2 键盘及其接口<br>10.2.1 捎除抖动及重键处理<br>10.2.2 线性键盘<br>10.2.3 矩阵键盘<br>10.2.4 键盘工作方式<br>10.2.5 PC键盘与接口<br>10.2.6 BIOS键盘中断及DOS键盘功能调用<br>10.3 LED显示器及其接口<br>10.3.1 七段LED显示器结构<br>10.3.2 LED显示器的显示方式<br>10.3.3 LED显示器接口及应用举例<br>10.4 打印机及其接口<br>10.5 视频系统<br>10.5.1 CRT显示器<br>10.5.2 液晶显示器<br>10.5.3 字符和图形显示的基本原理<br>10.5.4 显示器的主要性能指标<br>10.5.5 显示适配器<br>10.5.6 对显示器的编程<br>10.6 鼠标器及其接口<br>10.7 其他外部设备<br>10.7.1 扫描仪<br>10.7.2 绘图仪<br>习题<br>第11章 MCS-51单片机<br>11.1 MCS-51单片机的组成<br>11.2 MCS-51单片机的芯片引脚<br>11.3 存储器配置<br>11.4 时钟电路及时序<br>11.5 定时/计数器<br>11.6 中断控制系统<br>11.6.1 中断系统结构<br>11.6.2 中断系统的控制<br>11.7 串行口<br>11.8 MCS-51单片机指令系统<br>11.8.1 寻址方式<br>11.8.2 指令格式及说明<br>11.8.3 数据传送类指令<br>11.8.4 算术运算类指令<br>11.8.5 逻辑运算指令<br>11.8.6 位操作指令<br>11.8.7 控制转移类指令<br>11.9 应用举例<br>习题<br>附录A 8088/8086运算指令对标志位的影响<br>附录B DOS功能调用INT 21H<br>附录C BIOS功能调用<br>附录D MCS-51指令表<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