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身体的智能:智能科学新视角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50261
  • 作      者:
    (瑞士)Rolf Pfeifer,(加)Josh Bongard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身体的智能:智能科学新视角》采用易于理解的非技术化语言,通过介绍大量例子以及建立在机器人学、生物学、神经科学和心理学最新发展成果之上的基本概念,来阐述关于智能的可行理论。书中还介绍了这一理论在普适计算、经济与管理学以及人类记忆的心理学领域中的应用。两位作者描述的具身性智能对我们理解自然智能和人工智能都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的大脑控制着身体,人尽皆知,那么我们的身体又是如何影响思维的呢?Rolf Pfeifer和Josh Bongard两位作者将通过《身体的智能:智能科学新视角》向您揭示我们的思想并非独立于身体,而是受到身体的紧密约束和激励。他们认为我们所能具有的种种思想都是基于具身性——我们身体的形态和材质特性。
  《身体的智能:智能科学新视角》可供人工智能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及研究生参考,也可供相关专业的科研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智能、人工智能、具身性及本书内容
  1  智能、思维以及人工智能
  “我思故我在(I think,therefore I am)”这是17世纪法国哲学家笛卡儿在其1637年出版的《方法论》(Discourse On Method)中广为流行的名言。这句名言的惊人之处在于它暗示人存在的原因不在于身体,而是思想!在笛卡儿看来,存在两个分立的系统:身体和思想。这种分立引出了关于这两个系统如何彼此联系的问题,而这一问题被称为心一身问题(见插注1.1)。该问题引起的一个主要挑战就是一个发生在非物质脑海中的想法如何能够潜在性地影响身体。例如,我能够在思想意识中决定拿起一个杯子喝口咖啡,随后我的胳膊和手开始移动并完成该动作。这是我们习惯于去思考我们自己的方式:思想控制我们的行动,这暗示我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进而我们的生命,这就是所谓的西方文化的“笛卡)L(Cartesian)遗产”。个人、个人主义的重要性和自我控制是西方社会极为注重的两个价值观:作为个体的我们决定某事一我们想达到的目标,如成为一个医生或抓住飞盘,之后我们制订计划并着手进行。或者在某个聚会,我们决定我们想要与某人相识,于是开始同此人说话。这看起来很自然,事情应当如此。但是事实真是如此么?换言之,这是描述我们作为智能生物功能的准确方式么?像你们可能期望的那样,按我们前面所述,我们的答案是“不”。可能存在一些关于这种审视我们自己的方式的真相,但这很大程度上基于主观臆想,基于我们希望如何去观察我们自己,而没有建立在事实基础上(详细见聚焦框1.1)。这说明,不是我们的思想或者说意识控制我们的行为,而是我们的身体控制着我们的思想。这就是我们将在本书中探究的问题:身体是如何塑造我们的思维方式的。我们坚信,对身体和思维之间关系的探究将以一种有趣的方式来澄清智能的难题。我们希望这将如题目所说,确实能引领智能研究的一个新观点。
展开
目录
中译本序
译者的话
前言

第一部分  智能、人工智能、具身性及本书内容
1  智能、思维以及人工智能
1.1  思维、认知和智能
1.2  智能之谜
1.3  定义智能
1.4  人工智能
1.5  具身性及其意义
1.6  小结
2  人工智能:概貌
2.1  古典方法的成功之处
2.2  古典方法的难题
2.3  具身化转折点
2.4  神经科学的作用
2.5  多样性
2.6  仿生机器人学
2.7  发育机器人学
2.8  普适计算与界面技术
2.9  人工生命与多智能体系统
2.10  进化机器人学
2.11  小绪
第二部分  走近智能理论
3  智能理论的前提条件
3.1  一般性的程度及理论的形式
3.2  多样性及顺应性
3.3  参照系
3.4  综合方法论
3.5  时间观点
3.6  涌现
3.7  小结
4  智能系统:性质和原理
4.1  真实世界和虚拟世界
4.2  完全智能体的性质
4.3  智能体设计原理1:三要素原理
4.4  智能体设计原理2:完全智能体原理
4.5  智能体设计原理3:廉价设计
4.6  智能体设计原理4:冗余性
4.7  智能体设计原理5:感觉一运动协调
4.8  智能体设计原理6:生态平衡
4.9  智能体设计原理7:并行、松散耦合的过程
4.10  智能体设计原理8:价值
4.11  小结
5  发育:从运动到认知
5.1  动机
5.2  如何实现发育机器人的设计
5.3  从移动到认知:一个案例研究
5.4  从步态到体象到认知
5.5  符号接地问题
5.6  大脑和身体动态机制的匹配
5.7  扩展视野:发育的其他方面
5.8  具身化系统中的学习
5.9  社会性交互
5.10  我们在何处,又将从此走向何方?
5.11  小结:发育系统的设计原理
6  进化:从零开始的认知
6.1  动机
6.2  进化计算的基本思想
6.3  进化计算的起源
6.4  真实世界中的人工进化:关于管道、天线和电路
6.5  进化机器人学
6.6  对形态与控制的进化
6.7  基因调控网络及发育可塑性
6.8  自组织——变异和选择的强大盟友
6.9  人工进化:我们身在何处,又将去向何方?
6.10  小结:进化系统设计原理
7  集体智能:从交互中认知
7.1  动机
7.2  基于智能体的建模
7.3  仿真与真实机器人的比较
7.4  机器人群体
7.5  关于合作的一个注释
7.6  模块化机器人
7.7  可扩展性、白组装、自修复、同质与异质
7.8  可自再造的机器
7.9  集体智能:我们在何处,从此走向何方?
7.10  小结:集体系统的设计原理-
第三部分  应用和案例研究
8  普适计算和界面技术
8.1  作为支架的普适技术
8.2  普适技术:特性及原理
8.3  同普适技术的交互
8.4  电子人
8.5  小结
9  创建智能化公司
9.1  管理和创业:不确定性情况下的决策和行动
9.2  作为具身性系统的公司
9.3  管理的综合方法
9.4  创建智能公司的设计原理
9.5  推测的证实
9.6  小结
10  记忆在哪里?
10.1  引言
10.2  仓库比喻及其问题
10.3  记忆的概念
10.4  在记忆研究中参考系问题:Ashby的提议
10.5  记忆的具身化观点:把设计原理应用到智能系统中
10.6  记忆研究的含义:小结和思索
11  日常生活中的机器人技术
11.1  引言:日用机器人
11.2  真空吸尘器:Roomba、Trilobite以及同类
11.3  娱乐机器人
11.4  治疗、医护和救援机器人
11.5  拟人伙伴机器人
11.6  能社交的机器人
11.7  能够产生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的机器人
11.8  理论注释
11.9  小结
第四部分  原理与启示
12  身体怎样塑造思维
12.1  迈向智能理论的脚步
12.2  精选要点
12.3  以不同的方式来看待事物
12.4  尾声
参考文献
索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