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知识处理论:实现知识处理环境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57444
  • 作      者:
    王树林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知识处理是将人类知识整体和发展与科学方法论、计算机科学、控制论、系统论、人工智能等结合起来,将知识作为处理对象,以统一的元知识表示作为基本结构,系统地讨论其理论、方法及应用。<br>    《知识处理论:实现知识处理环境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主要内容包括理论基础、元知识表示、科学方法、科学技术革命与进化、软件设计、虚拟环境、交互式辅助创造环境、人文学及社会科学交叉学科、学科交叉的启发式、自然语言处理、未来学、机器人、机器学习、知识处理系统体系结构等。<br>    《知识处理论:实现知识处理环境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可供从事计算机体系、软件应用、人工智能等研究的科技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先验论认为人的知识是先天就存在于人的心灵中,通过学习只是唤起先天的知识,感觉、经验是不重要的,因此认为社会实践不重要。康德认为,认识知识是主体先天就具备的能力,早已先于人们的经验而存在。<br>    1.1.5 能动的反映论<br>    能动的反映论是指客观世界反映到头脑中的映像,不仅是真实的写照,而且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进行检验,利用已有的知识去改变客观世界,通过人类的实践行为中进一步加深认识。这种认识-实践-再认识的反复过程,能动的认识世界,不断纠正人们的错误。人们在设计实验或改变现实的行为中,具有人的主观意志,不同的环境可能发生偶然的情况,但是,通过大量重复的实验及实践,可以排除偶然的因素,而获得真理、规律,而这些规律不再依赖个人的因素。<br>    1.1.6 知识处理系统与操作主义<br>    面向科技的知识处理系统中所设置的规则,是人类总结出来并经过无数次实验的真理,这些规则不仅仅是个别人的实验的经验,一经被其他人多次证实,就承认它的客观性。不像操作主义(operationism)者认为的那样:经验仅仅属于个人的[操作主义是由美国物理学家布里奇曼(P.w.Bridgeman,1882~1961)所倡导的]。我们承认人的感官构造的同一性,感受的共同性,规律具有客观的真理性,除了人类反复应用、证实之外,还根据新的发现而纠正过去错误的认识,从而不断地修正规则。人们所利用的工具也是知识的一部分,工具也有局限性,借助工具所进行的实验也不一定就是准确的。工具本身也需要不断地改进,例如计算机已经达到每秒上千万亿次,哈勃望远镜也不断地改进。知识处理系统利用虚拟科学实验室进行实验来模拟实际的实验,在虚拟实验室中所进行的步骤与实际的一样,所得到的实验结果与实际相同,也应该视同实验操作的步骤。虚拟实验可以代替实际很难实现的实验环境,例如,具有很高的马赫(Ernst Mach,1838~1916)数的风洞虚拟实验。<br>    维纳(N.wiener)曾说“今天的科学是操作的科学”。我们用一种元知识表示描述科学知识,把发展知识、运用知识的过程以及知识处理的方法体现在计算机的操作中,把科学知识看作是可以操作的对象。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一章  关于知识处理的理论基础<br>1.1  知识的认识论<br>1.2  虚拟与现实<br>1.3  知识的层次<br>1.4  启发式知识<br>1.5  知识系统及其特性<br>1.6  判断具体科学知识的不同标准<br>1.7  知识与人择原理<br>1.8  关于“知识经济”<br>1.9  知识发展的模式<br>1.10  知识的分类<br>1.11  研究全学科知识处理系统的理由<br>1.12  知识发展的动力<br>1.13  什么是知识处理<br>1.1  4知识处理与人工智能<br>1.1  5人类感官的局限与五维空间<br>1.1  6在知识系统中几个思考问题<br>第二章  统一的元知识表示<br>2.1  关于知识记载<br>2.2  LZ系统<br>2.3  统一的元知识表示<br>2.4  常用的知识表示是元知识表示的特例<br>2.5  国内外专家系统研究的情况<br>2.6  评专家系统发展中的问题<br>第三章  科学方法与知识处理<br>3.1  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br>3.2  理论宇宙学课题挑战科学方法论<br>3.3  数学方法与知识处理<br>第四章  科学技术革命与进化<br>4.1  科学革命<br>4.2  技术革命<br>4.3  产业革命<br>4.4  科技革命、科技进化与知识处理<br>4.5  在知识处理中实现科技进化的基本思想<br>4.6  可操作的科技进化与遗传算法<br>4.7  虚拟科学组织<br>4.8  基于知识处理进化的意义<br>第五章  计算机知识的进化——从科技进化的观点来分析计算机的历史<br>5.1  元件的发展<br>5.2  设计的发展<br>5.3  外部设备的发展<br>5.4  软件的发展<br>5.5  在我国研制计算机的事例<br>5.6  计算机的仿真性<br>5.7  曾经历关于非Von Neumann体系的讨论<br>5.8  关于人工智能与智能计算机的讨论<br>5.9  Turing测试的矛盾<br>5.10  Von Neumann机设计的隐患<br>5.11  健壮计算机概念<br>5.12  虚拟知识处理系统与计算机体系<br>5.13  计算机科技的进化<br>第六章  基于知识处理的软件设计<br>6.1  回顾软件的发展<br>6.2  软件工程及其基本原理<br>6.3  软件开发环境<br>6.4  人工智能与软件工程<br>6.5  知识处理与软件开发模型<br>6.6  专家系统的研制及其开发工具<br>6.7  应用软件领域<br>第七章  虚拟环境与知识处理<br>7.1  “虚拟”与“现实”<br>7.2  虚拟现实技术存在不足之处<br>7.3  虚拟现实技术<br>7.4  虚拟科技实验室<br>7.5  虚拟现实与虚拟社会<br>7.6  虚拟教育<br>7.7  虚拟工厂<br>7.8  虚拟体育<br>7.9  面向艺术的虚拟环境<br>第八章  基于知识处理的交互式辅助创造环境<br>8.1  发现与发明<br>8.2  创造的动力<br>8.3  从知识处理观点论述有关创造学方法<br>8.4  改进产品的方法<br>8.5  创新产品的启发式<br>8.6  关于创新思维<br>第九章  从知识处理观点看人文学及社会科学<br>9.1  科学的界定<br>9.2  人文学学科及其知识处理<br>9.3  有关社会科学知识处理讨论<br>9.4  人文学与社会科学学科的交叉<br>9.5  人文学内部学科的交叉<br>9.6  人文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br>9.7  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交叉<br>9.8  人文学、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的特点<br>第十章  学科交叉知识处理启发式<br>10.1  研究交叉学科的重要性及其事例<br>10.2  关于学科交叉的启发式思想<br>10.3  基于元知识表示的学科交叉语言<br>10.4  在知识空间中建立交叉学科<br>第十一章  自然语言处理与知识处理<br>11.1  关于自然语言几点注记<br>11.2  从知识处理观点看自然语言的分支<br>11.3  自然语言处理的几个课题<br>11.4  基于知识处理的机器翻译设计思想<br>11.5  知识处理与问题解答系统<br>11.6  面向科技书籍的知识获取<br>第十二章  知识处理与教育<br>12.1  教育的目的与功能<br>12.2  教育系统及教育科学<br>12.3  网络教育将成为教育的主流<br>12.4  现代科技与教育<br>12.5  知识处理与教育中的几个问题<br>12.6  用虚拟现实技术建立丰富的教育环境<br>12.7  创业教育的环境<br>12.8  终身教育论<br>12.9  教育全球化<br>12.10  教育的进化<br>第十三章  知识处理与未来<br>13.1  关于未来学<br>13.2  研究未来学的假定<br>13.3  对未来时期的划分及其课题<br>13.4  探索中期、远期未来的几个议题<br>13.5  从信息社会过渡到知识社会<br>13.6  探讨在知识社会中观念的变化<br>13.7  近期未来的对策<br>13.8  知识处理对未来的影响<br>第十四章  机器人与知识处理<br>14.1  机器人及其分类<br>14.2  评论机器人的设计原则<br>14.3  仿人型机器人<br>14.4  机器人与人工智能<br>14.5  仿人型机器人的“人格化”<br>14.6  专家系统与机器人结合<br>14.7  智能机器人两种砌究方法<br>14.8  人与仿人型机器人的关系<br>14.9  机器人的组合系统<br>14.10  虚拟机器人<br>14.11  生物机器人<br>14.12  结语<br>第十五章  基于知识处理的机器学习<br>15.1  机器学习概述<br>15.2  评论机器学习方法分类<br>15.3  学习行为的层次<br>15.4  基于知识处理的机器学习特点<br>15.5  机器学习与格式塔<br>15.6  讨论什么是机器学习<br>15.7  对于学习的限制<br>第十六章  知识处理系统体系结构<br>16.1  知识处理系统体系结构框图<br>16.2  知识处理系统的控制<br>16.3  知识处理系统的特性<br>16.4  知识处理系统的开发原则<br>16.5  知识处理系统与其他工作类比<br>16.6  知识处理系统软件设计目录<br>参考文献<br>结束语<br>衷心致谢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