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固态电子器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5202161
  • 作      者:
    (美)Ben G. Streetman, (美)Sanjay Kumar Banerjee著
  • 出 版 社 :
    人民邮电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固态电子器件(第6版)》被公认为论述半导体材料、物理、器件与工艺技术的经典入门教材,突出强调基本的半导体物理概念,使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当前各类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而且还能够进一步应用这些概念去分析各种新型半导体器件的特性,将其灵活地应用于各种微电子及光电子的电路与系统中。
  书中主要内容包括:固体材料和半导体材料导电的基本知识,PN结、双极型晶体管、MOS场效应晶体管以及光电子等各类半导体器件的工作原理、固态集成电路及其他相关的应用实例,发光二极管器件、雪崩光电二极管和波导光电二极管以及太阳能电池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另外,书中还配有约200道练习题,供学生进一步复习、巩固并扩展课本中所学的基本概念。
展开
作者简介
  Ben G.Streetman,IEEE,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电化学学会(ECS)会士。现任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奧斯汀分校工学院院长和该校电机工程与计算机工程讲座教授,也是该校微电子研究中心的创始人和第一任主任(1984年-1996年)。Streetman教授的教学领域和研究兴趣主要涉及半导体材料与半导体器件。
  
  Sanjay Kumar Banerjee,IEEE,美国得克萨斯大学奧斯汀分校电气与计算机工程科克里尔讲座教授,现任该校微电子研究中心主任。
展开
内容介绍
  《固态电子器件(第6版)》是介绍半导体器件工作原理的经典入门教材,其主要内容包括固体物理基础和半导体器件物理两大部分,同时也涵盖半导体晶体结构与材料生长技术、集成电路原理与制造工艺以及光电子器件与高频大功率器件等相关内容。
  《固态电子器件(第6版)》注重基本物理概念,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固态器件与电路”专业基础课的教材,也可供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技术人员参考。
展开
精彩书摘
  第2章 原子和电子
  既然本书主要是介绍固态电子器件,似乎就应该直接切入主题,而不该花费过多的篇幅阐述原子理论、量子力学以及电子模型等内容。但是,固态器件的很多性质恰恰与这些内容直接相关。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不了解电子以及电子与品格相互作用的背景知识,就难以理解半导体器件中电子是如何传输的。有鉴于此,本章将着重围绕以下两点电子的重要性质展开讨论:(1)原子中的电子结构,(2)原子和受激发电子的互作用规律(如光的吸收和发射)。只有理解了原子中的电子能量,才能理解半导体品格对参与固体导电的电子有何影响.我们的讨论涉及电子和光子的互作用规律,这是描述光激发半导体导电性改变、光敏器件以及激光器性质的基础。
  本章首先回顾一下与现代原子物理有关的一些实验观察,然后简要介绍量子力学理论。着重介绍的内容是:按照量子规則,原子中的电子被限制在特定的能级上;原子中的电子结构由量子条件决定;这种“量子化”决定了电子的跃迁以及跃迁时能量的释放和吸收。
  2.1 物理模型介绍
  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尽可能完整、简明地阐述事物运动的本质规律。物理学的任务是观察自然现象,并把观察结果同以前的理论联系起来,最终根据观察结果建立物理模型。例如,我们之所以能够容易地描述弹簧下悬挂的重物所发生的周期性运动,是因为方便地利用了牛顿经典力学已经建立起来的描述简谐运动规律的微分方程。
  研究新的物理现象时,有必要分析一下这些现象是否与现有的物理模型和物理规律相吻合。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只要根据新问题的特定条件,把已知规律的数学表达式直接加以修正,便可应用于解决新的问题。实际上,这种情况并不少见,科学家或者工程师只需要仔细研究并修正现有的物理模型或理论,在没有观察到之前,就可以预料到某种新现象的发生。很多自然现象并不是互相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科学的美就在于能够把这种联系通过解析形式的物理定律表达出来。但是,偶尔也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某些观察到的新现象不能用现有的理论来解释,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建立新的物理模型。新模型应尽可能地以现有的理论为基础,同时也要能够反映新现象的特点。提出新模型或者新原理是一项严肃的工作,只有在现有理论尝试无用的时候才可为之。提出新假设或新模型后,接下来就要围绕以下这些问题对他们进行反复的考察:“该模型能够足够精确地描述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吗?根据该模型能够得出可靠的结构或者推论吗?”模型的好坏取决于对这些问题的回答。
  在20世纪20年代,人们就曾迫切需要建立一套理论来描述在原子级别上发生的现象。在此之前,人们已经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证实原子和电子的行为在很多方面不遵守经典力学的规律。因此,必须建立一套新的理论来描述这种小尺度的粒子行为。后来,人们建立起了量子力学理论。
展开
目录
第1章 晶体性质和半导体生长 1
1.1 半导体材料 1
1.2 晶格 2
1.2.1 周期结构 2
1.2.2 立方晶格 4
1.2.3 晶面与晶向 5
1.2.4 金刚石晶格 7
1.3 块状晶体生长 9
1.3.1 制备原材料 9
1.3.2 单晶的生长 9
1.3.3 圆片 10
1.3.4 掺杂 11
1.4 外延生长 12
1.4.1 外延生长的晶格匹配 12
1.4.2 汽相外延 14
1.4.3 分子束外延 15
小结 17
习题 17
参考读物 18
自我测验 18

第2章 原子和电子 21
2.1 物理模型介绍 21
2.2 重要实验 22
2.2.1 光电效应 22
2.2.2 原子光谱 23
2.3 玻尔模型 24
2.4 量子力学 26
2.4.1 几率和不确定性原理 26
2.4.2 薛定谔波动方程 27
2.4.3 势阱问题 29
2.4.4 隧穿 30
2.5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31
2.5.1 氢原子 32
2.5.2 元素周期表 33
小结 37
习题 37
参考读物 38
自我测验 39

第3章 半导体能带和载流子 41
3.1 固体的结合力和能带 41
3.1.1 固体的结合力 41
3.1.2 能带 42
3.1.3 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 44
3.1.4 直接禁带半导体和间接禁带半导体 45
3.1.5 能带结构随合金组分的变化 47
3.2 半导体中的载流子 48
3.2.1 电子和空穴 48
3.2.2 有效质量 50
3.2.3 本征材料 53
3.2.4 非本征材料 54
3.2.5 量子阱中的电子和空穴 56
3.3 载流子浓度 57
3.3.1 费米能级 57
3.3.2 平衡态下电子和空穴的浓度 59
3.3.3 载流子浓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63
3.3.4 杂质补偿和空间电荷的中性 64
3.4 载流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 65
3.4.1 电导率和迁移率 66
3.4.2 漂移和电阻 68
3.4.3 温度和掺杂对迁移率的影响 69
3.4.4 高电场效应 70
3.4.5 霍尔效应 72
3.5 平衡态费米能级的不变性 73
小结 74
习题 75
参考读物 76
自我测验 77

第4章 半导体中的过剩载流子 79
4.1 光吸收 79
4.2 发光机理 81
4.2.1 光致发光 81
4.2.2 电致发光 83
4.3 载流子寿命和光导电性 83
4.3.1 电子和空穴的直接复合 84
4.3.2 间接复合与陷阱 85
4.3.3 稳态载流子产生;准费米能级 87
4.3.4 光导器件 89
4.4 载流子的扩散 90
4.4.1 扩散过程 90
4.4.2 载流子的扩散和漂移,内建电场 92
4.4.3 扩散和复合,连续性方程 94
4.4.4 稳态载流子注入和扩散长度 95
4.4.5 海恩斯-肖克莱实验 97
4.4.6 准费米能级的梯度 99
小结 100
习题 101
参考读物 102
自我测验 102

第5章 PN结 104
5.1 PN结的制造 104
5.1.1 热氧化 104
5.1.2 扩散 105
5.1.3 快速热处理 106
5.1.4 离子注入 107
5.1.5 化学气相淀积 108
5.1.6 光刻 109
5.1.7 刻蚀 112
5.1.8 金属化 113
5.2 平衡态的PN结 114
5.2.1 接触电势 115
5.2.2 平衡态时的费米能级 118
5.2.3 结的空间电荷 118
5.3 正偏结、反偏结和稳态条件 121
5.3.1 结电流的定性分析 122
5.3.2 载流子的注入 124
5.3.3 反向偏置 130
5.4 反向击穿 132
5.4.1 齐纳击穿 133
5.4.2 雪崩击穿 134
5.4.3 整流器 135
5.4.4 击穿二极管 138
5.5 瞬态特性和交流特性 138
5.5.1 存储电荷的瞬态变化 139
5.5.2 反向恢复过程 141
5.5.3 开关二极管 143
5.5.4 PN结电容 143
5.5.5 变容二极管 147
5.6 简单理论的修正 147
5.6.1 接触电势对载流子注入的影响 148
5.6.2 耗尽层中载流子的复合和产生 149
5.6.3 欧姆损耗 151
5.6.4 缓变结 152
5.7 金属半导体结 153
5.7.1 肖特基势垒 154
5.7.2 整流接触 155
5.7.3 欧姆接触 156
5.7.4 典型的肖特基势垒 157
5.8 异质结 158
小结 162
习题 163
参考读物 166
自我测验 166

第6章 场效应晶体管 169
6.1 晶体管的工作原理 170
6.1.1 负载线 170
6.1.2 放大和开关 171
6.2 结型场效应晶体管 171
6.2.1 夹断与饱和 172
6.2.2 栅极的控制 173
6.2.3 电流-电压特性 175
6.3 金属半导体型场效应晶体管 176
6.3.1 GaAs型MESFET 176
6.3.2 高电子迁移率型晶体管 177
6.3.3 短沟道效应 178
6.4 金属绝缘半导体型场效应晶体管 179
6.4.1 基本原理和构造 179
6.4.2 理想MOS电容 182
6.4.3 实际的表面效应 190
6.4.4 阈值电压 192
6.4.5 MOS管的电容-电压特性分析 194
6.4.6 时变电容的测量 196
6.4.7 MOS管栅氧的电流-电压特性 197
6.5 MOS场效应晶体管 199
6.5.1 输出特性 200
6.5.2 传输特性 201
6.5.3 迁移率模型 204
6.5.4 短沟道MOSFET的伏安特性 205
6.5.5 阈值电压的控制 206
6.5.6 衬底偏置效应 210
6.5.7 亚阈值特性 211
6.5.8 MOSFET等效电路 212
6.5.9 MOSFET的尺寸缩放及热电子效应 214
6.5.10 漏极感应势垒降低 217
6.5.11 短沟道效应和窄宽度效应 219
6.5.12 栅极感应的漏极漏电流 220
小结 221
习题 222
参考读物 225
自我测验 225

第7章 双极结型晶体管 229
7.1 BJT的基本工作原理 229
7.2 BJT的放大作用 231
7.3 BJT制造 234
7.4 少数载流子分布和端电流 236
7.4.1 基区扩散方程的求解 237
7.4.2 端电流计算 238
7.4.3 端电流的近似表达式 240
7.4.4 电流传输系数 242
7.5 BJT的一般偏置状态 243
7.5.1 耦合二极管模型 243
7.5.2 电荷控制分析 247
7.6 BJT的开关特性 248
7.6.1 截止 249
7.6.2 饱和 250
7.6.3 开关周期 251
7.6.4 开关晶体管的主要参数 252
7.7 某些重要的物理效应 252
7.7.1 基区内的载流子漂移 252
7.7.2 基区变窄效应 253
7.7.3 雪崩击穿 254
7.7.4 注入和热效应 255
7.7.5 基区电阻和发射极电流集边效应 256
7.7.6 Gummel-Poon模型 257
7.7.7 Kirk效应 261
7.8 晶体管的频率限制 262
7.8.1 结电容和充电时间  262
7.8.2 渡越时间效应 264
7.8.3 Webster效应 264
7.8.4 高频晶体管 265
7.9 异质结双极型晶体管 266
小结 267
习题 268
参考读物 270
自我测验 270

第8章 光电器件 272
8.1 光电二极管 272
8.1.1 光照下PN结的电流和电压 272
8.1.2 光单元 275
8.1.3 光检测器 277
8.1.4 光检测器的增益、带宽和信噪比 279
8.2 发光二极管 280
8.2.1 发光材料 280
8.2.2 光纤-光通信 282
8.3 激光器 285
8.4 半导体激光器 287
8.4.1 PN结的粒子数反转 287
8.4.2 PN结激光器的发射光谱 289
8.4.3 基本的半导体激光器 290
8.4.4 异质结激光器 290
8.4.5 半导体激光器材料 292
小结 294
习题 294
参考读物 296
自我测验 296

第9章 集成电路 298
9.1 背景知识 298
9.1.1 集成的优势 298
9.1.2 集成电路的分类 299
9.2 集成电路的发展历程 300
9.3 单片集成电路元件 302
9.3.1 CMOS工艺集成 302
9.3.2 绝缘体上硅(SOI) 312
9.3.3 其他电路元件的集成 314
9.4 电荷转移器件 317
9.4.1 MOS电容的动态效应 317
9.4.2 基本CCD 318
9.4.3 CCD基本结构的改进 318
9.4.4 CCD的应用 320
9.5 ULSI 320
9.5.1 逻辑器件 323
9.5.2 半导体存储器 329
9.6 测试、焊接和封装 337
9.6.1 测试 338
9.6.2 引线压焊 339
9.6.3 倒装片焊接技术 340
9.6.4 封装 341
小结 343
习题 343
参考读物 343
自我测验 344

第10章 高频和大功率器件 345
10.1 隧穿二极管 345
10.2 崩越二极管 347
10.3 Gunn二极管 350
10.3.1 电子输运机制 350
10.3.2 空间电荷区的形成和漂移 352
10.4 PN-PN二极管 353
10.4.1 基本结构 353
10.4.2 双晶体管近似 354
10.4.3 载流子注入时a的变化 355
10.4.4 正偏关断状态 355
10.4.5 导通状态 356
10.4.6 触发机制 356
10.5 半导体控制整流器 357
10.6 绝缘栅双极晶体管 359
小结 361
习题 361
参考读物 362
自我测验 362

附录A 常用符号定义 363
附录B 物理常数以及转换系数 367
附录C 半导体材料的特性 368
附录D 导带状态密度的推导 369
附录E 费米-迪拉克统计的推导 373
附录F 在Si(100)上生长的干、湿热氧化层厚度随时间、温度变化的关系 376
附录G 杂质在Si中的固溶度 377
附录H Si和SiO2中杂质的扩散系数 378
附录I Si中注入深度和范围与入射能量之间的关系 379
自我测验题部分答案 380
索引 384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