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供配电系统都有两个接地问题:其一是系统内电源侧带电导体的接地;其二是负荷<br> 侧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就低压供配电系统而言,前者通常是指发电机、变压器等之中性点的接地,称为系统接地;后者通常是指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布线用金属管槽等外露可导电部分的接地,称为保护接地。系统接地的主要作用是保证供电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也叫工作接地。保护接地则对电气安全十分重要。<br> 我国的380/220V配电系统占了低压配电系统的绝大多数,只有在一些特殊工业场所,如矿井等处,有660V或1140V低压配电系统。选择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主要从供电可靠性和电击防护等方面考虑。低压配电系统是电力系统的末端,分布广泛,几乎遍及现代工业与民用建筑的每一角落,而低压配电系统所面对的人绝大多数是非电气专业人员,因此电击事故的发生率大大高于高压系统。在向国际标准靠拢的过程中,我国电气工程界对低压配电系统从表述到认识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长期以来形成的一些认识和不规范的表述往往使概念不能被准确地掌握,从而影响对系统形式及其分析计算的正确理解,下面的介绍就从名词解释开始。<br> 一、名词解释<br> (1)系统中性点。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和电器的绕组以及串联电路中有一点,它与外部各接线端之间的电压绝对值相等,这一点就称为中性点。在正常情况下,系统中性点一般在电路接线的中间点处,比如星形接线的中心点,但在故障时,系统中性点有时会从电路接线的中间点处移走,这种情况称为中性点位移。<br> (2)外露可导电部分。电气装置的能被触及的导电部分,它在正常时不带电,但在故障情况下可能带电。例如电动机、变压器和开关柜的金属外壳等。并不是所有的电气设备都有外露可导电部分,如塑壳电视机等家用电器就没有外露可导电部分。<br> (3)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给定场所中不属于电气装置组成部分的可导电部分。例如场所中的金属管道(水管、暖气管等),它可能引入高电位。<br> (4)等电位联结。使各个外露可导电部分之间及装置外可导电部分之间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在此特别指出,等电位联结采用“联结”(Bonding)一词而非“连接”(Connection)一词,是因为等电位联结的作用主要是通过电气连通来均衡电位,而不是通过电气连通来构造电流通道。<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