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7065
  • 作      者:
    谢里阳[等]著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首先,剖析了可靠性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的、甚至目前仍存在的一些值得商榷的概念与观点,着重阐述机械可靠性问题的特殊性与复杂性、传统可靠性模型的适用性与局限性、解决机械零件与机械系统可靠性问题的思想方法。其次,在零部件可靠性方面,拓展了传统“干涉分析”的概念;在系统可靠性方面,比较详细地介绍了“系统工程”思想方法的应用和最新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新方法与新模型,反映了可靠性研究的最新进展。
展开
内容介绍
  《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以机械系统及其零部件的可靠性为背景,汇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介绍了可靠性与产品全生命周期成本关系、失效率一时间关系、载荷一强度干涉关系、系统可靠性与零件可靠性之间的关系等可靠性基本理论、模型、方法的新认识与新发展。在零件可靠性方面,从数学的一般意义上解释载荷强度干涉概念与模型,大大拓展了传统模型的应用范围;在系统可靠性方面,采用系统工程思想方法,介绍了直接在系统层进行可靠性分析、建模的方法,突破了“从零件到系统”的传统可靠性分析框架;在系统故障分析方面,介绍了Petri网模型及相应的故障分析新方法;此外,还采用通用发生函数方法详细表述了多状态零件与系统的可靠性问题。
  《机械可靠性基本理论与方法》可作为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学用书,也可作为从事可靠性研究的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机械可靠性概述
  1.1 可靠性发展历史与现状
  1.1.2 复杂载荷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
  机械系统及其零部件的服役载荷环境十分复杂。动载荷作用下的疲劳、腐蚀、磨损是机械零部件常见的失效机理。这类与时间相关的失效与静载失效(或称静强度失效,强度性能不随时间变化,或者说强度性能与时间无关)有许多不同之处,因而也需要不同的分析方法与模型。
  静强度框架下关心的只是“是否失效”的问题,而疲劳、腐蚀、磨损等还需考虑“何时失效”等问题。“是否失效”可以只涉及载荷与强度两个物理量,通过比较这两个物理量的相对大小即可建立失效判据与准则;“何时失效”还直接与时间有关,涉及损伤累积、强度退化,以及更多的影响因素。在复杂载荷历程作用下,首先需要进行累积损伤计算或性能退化规律分析,然后才能判断何时发生失效、在什么样的状态下失效等。
  由于涉及损伤累积和时间因素,尤其是损伤速率、剩余强度、损伤临界值等与载荷历程直接相关,疲劳等失效问题不像静载失效问题那样可以认为强度(对应于指定寿命的“疲劳强度”或一定载荷作用次数后的“剩余强度”)与载荷相互独立,这使得疲劳可靠性问题比静强度可靠性问题复杂得多。再加上疲劳实验耗时长、影响因素多、实验难度大,目前已有的系统及零件疲劳可靠性理论还远不成熟,方法与模型也还不能满足实际使用需求,许多实际工程问题还是要依靠统计分析或计算机仿真。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1章 机械可靠性概述
1.1 可靠性发展历史与现状
1.1.1 机械可靠性工程概述
1.1.2 复杂载荷环境下的可靠性问题
1.1.3 传统可靠性理论与方法及其基本假设
1.2 机械可靠性理论、方法与模型中的基本概念与基本问题
1.2.1 可靠性、概率与失效
1.2.2 失效率及失效率-时间关系
1.2.3 成本-可靠性关系
1.2.4 可靠性干涉分析方法、模型及其应用
1.2.5 零件静强度失效概率计算与载荷效应
1.2.6 损伤等效与失效概率等效一致性问题
1.2.7 系统可靠性与零件可靠性之间的关系
1.2.8 零件或系统状态的多态性
1.3 可靠性指标
1.3.1 寿命分布、可靠度与失效概率
1.3.2 寿命分布参数
1.3.3 失效率函数

第2章 可靠性数学基础
2.1 随机事件及其概率
2.1.1 随机试验与随机事件
2.1.2 事件之间的关系与运算
2.1.3 概率定义
2.1.4 概率基本运算法则
2.2 随机变量及其分布的数字特征
2.2.1 随机变量
2.2.2 随机变量分布的数字特征
2.2.3 矩发生函数
2.3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3.1 一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3.2 二维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3.3 随机变量的可加性
2.4 统计量与统计方法
2.4.1 母体与样本
2.4.2 统计量与样本分布
2.5 泊松随机过程
2.6 发生函数方法
2.6.1 发生函数的定义
2.6.2 发生函数法的计算复杂度
2.6.3 基于发生函数法的系统可靠度计算
2.6.4 发生函数复合算子的特性

第3章 可靠性问题中常用的分布函数
3.1 二项分布
3.1.1 二项分布率及数学特征
3.1.2 二项分布的性质
3.2 泊松分布
3.3 指数分布
3.4 正态分布
3.4.1 标准正态分布
3.4.2 截尾正态分布
3.4.3 正态分布的可加性
3.5 对数正态分布
3.6 威布尔分布
3.6.1 威布尔分布的形状参数
3.6.2 威布尔分布的数字特征
3.7 次序统计量分布
3.8 极值分布
3.8.1 I型极大值分布
3.8.2 I型极小值分布

第4章 蒙特卡罗方法在可靠性分析中的应用
4.1 蒙特卡罗方法概述
4.2 蒙特卡罗方法的基本原理
4.3 随机数产生
4.3.1 随机数和伪随机数
4.3.2 产生随机数的方法
4.3.3 随机数检验
4.4 随机变量抽样方法
4.4.1 反函数法
4.4.2 舍选抽样法
4.4.3 变换抽样法
4.4.4 重要抽样法
4.4.5 混合抽样法
4.4.6 离散随机变量抽样
4.5 发动机轮盘可靠性仿真
。4.5.1 概述
4.5.2 轮盘疲劳寿命模型
4.5.3 蒙特卡罗数字仿真
4.5.4 分析处理仿真结果
4.5.5 计算实例

第5章 可靠性分析原理与零件可靠度计算
5.1 可靠性参数的随机性及其影响因素-
5..I.1 载荷及其特征
5.1.2 零件尺寸
5.1.3 材料与结构性能
5.2 分布参数计算方法——矩法
5.2.1 一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参数
5.2.2 多维随机变量的分布参数
5.3 应力一强度干涉模型与可靠度基本表达式
5.3.1 基本概念
5.3.2 T靠度的基本表达式
5.3.3 干涉模型的统计平均解释
5.3.4 零件可靠度的发生函数模型
5.4 载荷多次作用下的动态可靠性模型
5.4.1 载荷顺序统计量
5.4.2 载荷多次作用情况下的可靠性等效载荷
5.4.3 载荷多次作用情况下的零件可靠性模型
5.4.4 零件动态可靠性模型
5.5 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方法
5.5.1 疲劳设计准则
5.5.2 平均应力修正公式
5.5.3 疲劳强度可靠性设计计算
5.6 程序载荷下疲劳强度可靠性递推方法
5.7 随机疲劳可靠度预测的状态分析方法
5.7.1 非恒幅载荷下的剩余疲劳寿命分布
5.7.2 随机载荷下疲劳可靠性计算
5.8 随机恒幅循环载荷疲劳可靠度的统计平均算法
5.8.1 概述
5.8.2 疲劳可靠度计算的载荷统计加权平均模型
5.8.3 疲劳寿命分布与循环应力水平之间的关系
5.8.4 异构干涉模型与传统的应力-强度干涉模型的一致性

第6章 机械系统可靠性
6.1 系统可靠性经典模型
6.1.1 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6.1.2 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6.1.3 串-并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6.1.4 并-串联系统可靠性模型
6.1.5 表决系统可靠性模型
6.1.6 贮备系统可靠性模型
6.1.7 复杂系统可靠性分析方法及模型
6.2 系统层可靠性分析与建模方法
6.2.1 相关失效现象与机理
6.2.2 系统层载荷-强度干涉模型
6.3 系统可靠性的次序统计量模型
6.3.1 基于次序统计量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6.3.2 模型分析与比较
6.4 可靠性干涉模型的扩展
6.4.1 各零件承受不同载荷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6.4.2 由不同零件构成的系统的可靠性模型
6.5 参数化形式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6.5.1 系统可靠性模型离散化
6.5.2 模型验证与分析
6.6 载荷多次作用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6.6.1 载荷多次作用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基本形式
6.6.2 不考虑强度退化时的系统动态可靠性模型
第7章 失效模式、影响及危害度分析
第8章 故障树分析
第9章 系统故障分析的Petri网模型
第10章 多状态系统
第11章 多状态系统可靠性理论与基本方法
第12章 多状态系统可靠性发生函数方法
参考文献
附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