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肿瘤微环境与细胞生态学导论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30229168
  • 作      者:
    吴克复主编
  • 出 版 社 :
    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肿瘤微环境与细胞生态学导论》是现代生物技术前沿丛书之一《细胞通讯与疾病》的后续与拓展。《肿瘤微环境与细胞生态学导论》的编者均为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研究所、血液病医院、实验血液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相关专业的专家。《肿瘤微环境与细胞生态学导论》是近期正在从事相关研究的专家对相关课题研究现况的综合,加上编者的工作经验、体会和看法,收集了至2008年初的微环境和干细胞研究的相关资料,包括微小RNA、细胞膜纳米管道和诱导性胚胎干细胞等最近期的研究进展。
展开
内容介绍
  《肿瘤微环境与细胞生态学导论》适用于从事肿瘤和血液学临床、科研、教学的中、高级工作者;由于《肿瘤微环境与细胞生态学导论》探讨正在形成中的细胞生态学,也适用于从事其他相关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对于研究生和高年级本科生则介绍了一个似陌生又熟悉的领域,对于拓宽思路、综合运用学到的知识有独到之处。近十多年来针对肿瘤微环境的治疗策略取得很大进展,肿瘤微环境的作用机制成为研究热点。编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将近年来肿瘤微环境和干细胞的研究和应用从不同角度进行了深入、系统的介绍,并从生态学观点予以评述和思考。不仅介绍了基本资料和最新进展,还介绍了编者近年来相关的研究结果。
展开
精彩书摘
  对于人类社会有众多的社会科学进行专门研究;对于细胞社会虽然积累了大量资料,但是,对其本质的认识仍未超越一个半世纪前Virchow的描述。20世中下叶虽然不断有人发表细胞社会学的论文或专著,作为形成学科必需的理论体系尚待建立。但是细胞社会学的基本观点——“机体是细胞社会”已被广泛接受,细胞社会的基本规则和运行机制正在邻近学科的研究进展中逐步阐明,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细胞社会学的相关理论体系形成.
  细胞社会随着生物进化而进化,不同生物的细胞社会不同。通常单细胞生物没有社会性,细菌被膜是形成细胞社会的雏形,真正的细胞社会从多细胞生物开始,随着生物的进化呈多样性,但是有共性。例如,从细胞社会形成的初级阶段开始就形成了细胞社会的制约机制——细胞凋亡。即使是只由1000个细胞构成的线虫,也已经具有所有多细胞生物都有的细胞凋亡机制,根据形态发育的需要一部分细胞必须剔除(否则只是细胞团块),通过程序性细胞死亡机制将这些细胞拆除,其组成成分作为构建其他组织的原材料或能源再利用,类似于人类社会对组织机构的改革和改造。
  多细胞生物的细胞有明显的类别,不同类别的细胞构成组织、器官在细胞社会中起不同的作用.近二十多年的研究进展表明不同细胞表面抗原表达的组合是细胞类别的标志,众所周知的ABO血型是不同个体(不同细胞社会)的标志;组织相容性抗原(HLA)则是同一细胞社会中不同类别细胞的标志,从这些标志还能检测出该细胞在细胞社会中的功能等级,如干细胞、祖细胞、终末分化细胞等。动物细胞的严格分类和分化是动物细胞社会正常运行的基础。为了保证动物的快速反应,出现了中枢神经系统等快速信号转导机制,逐渐形成高度中央集权的细胞社会。
  植物的细胞社会机制与动物明显不同,尤其是出现神经系统后的动物差别更大。植物没有拒捕和逃避能力,往往被动物吃掉或损伤部分植株,在进化过程中以构件生物的形式,凭借旺盛的组织再生能力延续物种的生存和繁衍。所以植物的细胞社会不是中央集权式的,植物组织有很强的自主性,所以能够用一块植物组织在烧瓶里培育出一颗植株,即凭借植物细胞的基因组和植物组织培养基和培养箱提供的生态环境就能生长发育成完整的植株;有些植物通过部分组织(插枝、块根)即能在适宜的土地中长成植株。
  20世纪的细胞社会学研究以胚胎学和发育生物学为主,因为便于实验研究。G?M?Edelman(1988)提出了“拓扑生物学”的概念,注意到(拓扑)空间位置在胚胎发育中的重要性。仔细考察细胞表面抗原分布的规律和细胞的不对称性,应该承认细胞的(拓扑)空间位置在细胞社会的组成和行为中起作用,如干细胞的不对称分裂是细胞分化的基础;人体解剖位置的不对称性对行为的影响(如“左利”)等。畸胎瘤、错构瘤是否与细胞的(拓扑)空间位置异常有关有待深入研究。
  人体由天文数字数量级的细胞组成,其细胞数远远大于地球上的人口数。细胞组成组织和器官,其结构和功能受控于与机体的过去、现在和将来密切相关的法规——人类基因组,以及按照实时的环境状况,通过表观遗传学机制表达。人类基因组是人体细胞社会的宪法,由表观遗传学机制根据实时环境情况具体实施。
展开
目录
前言
绪论 对细胞生态学若干问题的思索
第一节 细胞培养的生态学原理
一、体外培养细胞的生态学
二、体外培养细胞遵循生态学的普遍规律
第二节 机体作为生态系统的思考
一、体内微环境对细胞的影响
二、程序性细胞死亡和细胞衰退的细胞生态学意义
三、从肥胖症看人类的进化
四、微环境的“气候”——分子生态学状态
五、饮食与免疫的生态学观
六、上皮细胞内淋巴细胞及其意义
第三节 细胞生态学的细胞社会学原则
一、微环境与干细胞,不仅是“土壤和种子”,而且是细胞社会的生态学
二、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社会是生命生存斗争的高级机制
三、社会的生态学原理
四、细胞社会的结构和分类
第四节 微环境的变化——衰老、炎症和肿瘤
一、免疫衰退
二、作为炎症的老年相关病——动脉粥样硬化
第五节 细胞社会的经济问题
一、代谢供求的细胞经济学调节
二、细胞社会的进化与细胞经济体系
三、细胞自噬和凋亡的细胞经济学意义
四、剂量补偿与性别决定
第六节 温度的细胞生态学意义
一、细胞生物学中的自组织概念
二、细胞极性和组织的组织性与细胞癌变
三、温度是干细胞n维生态位中的重要一维
第七节 干细胞的细胞社会作用
一、干细胞维护细胞社会的平衡和稳定
二、干细胞的细胞社会应变作用——创伤修复可塑性与细胞功能丰余性
三、干细胞是细胞社会的“骨干”,决定组织、器官的性状
第八节 细胞微环境与健康
一、线粒体能量转换效率与可塑性
二、温度适应的机制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一篇 干细胞与微环境
第一章 干细胞生物学与微环境的组成
第一节 干细胞及其生物学意义,
一、胚胎干细胞和成体干细胞
二、微环境细胞成分的干细胞——间充质干细胞
三、器官、组织的成体干细胞
四、诱导的多能干细胞及细胞间转换
第二节 微环境的含义和组成
一、微环境的含义及细胞微环境的调节
二、微环境的细胞成分
三、微环境的非细胞成分
四、微环境与机体内环境的全身一体化
五、细胞膜隧道纳米管及其作用和意义
第三节 微环境对干细胞的影响
一、干细胞巢和干细胞生态位
二、供体细胞白血病的启示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黏附分子在肿瘤微环境中的作用
第一节 细胞一微环境的连接与黏附分子
一、微环境中基质大分子与细胞的连接
二、黏附分子的概念、种类及结构
三、黏附分子介导的微环境参与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通路
第二节 黏附分子介导的微环境对细胞的调节
一、黏附分子介导的微环境对细胞极化、细胞不对称分裂及细胞运动的调节
二、黏附分子介导的微环境对细胞生长、增殖及分化的调节
三、黏附分子介导的微环境对细胞凋亡及衰老的作用
第三节 黏附分子介导的微环境改变在肿瘤中的作用
一、黏附分子在肿瘤中的异常表达及其机制
二、黏附分子介导的微环境改变对肿瘤发生的作用
三、肿瘤发生引起的微环境改变及黏附分子在微环境改变中的作用
第四节 黏附分子介导的造血微环境改变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一、黏附分子介导的造血微环境对正常造血的调节
二、造血微环境中的黏附分子异常在血液肿瘤中的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双向细胞间通讯
二、肌成纤维细胞对肿瘤的影响
第七节 成纤维细胞与遗传性结缔组织疾病
一、爱-唐氏综合征
二、马凡氏综合征
三、迪皮特朗病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成纤维细胞在微环境中的作用
第一节 成纤维细胞的分类和异质性
一、成纤维细胞的分类、形态和功能特点
二、成纤维细胞的发育分化与位置特点
第二节 成纤维细胞与实质细胞的关系
一、促进功能细胞的分化和组织发育
二、组合实质细胞,构建功能组织
三、维护实质细胞,保持组织稳定
第三节 成纤维细胞与组织损伤修复
一、成纤维细胞的增殖迁移和表型转化
二、成纤维细胞与实质细胞相互作用
第四节 成纤维细胞与结缔组织疾病
一、成纤维细胞与关节损伤
二、成纤维细胞与皮肤损伤
三、成纤维细胞与心肌损伤
四、成纤维细胞与血管损伤
五、结缔组织疾病的临床特点
第五节 成纤维细胞与脏器纤维化
一、成纤维细胞与肺纤维化
二、成纤维细胞与肝纤维化
三、成纤维细胞与肾间质纤维化
四、成纤维细胞与骨髓纤维化
第六节 成纤维细胞与肿瘤
一、肿瘤性间质增生
第五章 微循环和肿瘤的血管新生
第一节 现代微循环的概念
一、微循环的来源及其传统概念
二、现代微循环的概念
第二节 血管新生的机制及其病理生理学意义
一、血管新生的概念
二、肿瘤血管新生的条件和诱因
三、血管新生的病理生理学意义
第三节 肿瘤的血管新生
一、内皮细胞生物学
二、肿瘤血管新生的内皮细胞变化
三、肿瘤血管新生调控因子
四、肿瘤血管新生的实验及临床研究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篇 肿瘤、炎症与微环境
第六章 肿瘤的起源和演化
第一节 肿瘤的起源
一、癌基因与肿瘤一一细胞癌变的多步学说
二、肿瘤起源的潜在机制
三、生物进化的辩证法——基因功能的多向性拮抗
第二节 肿瘤的演化
一、中性突变与遗传漂变
二、肿瘤发展中的无性演化
三、肿瘤细胞多克隆共存的机制
第三节 肿瘤微环境的形成
一、恶性基质化
二、遗传不稳定性和微环境选择压
三、肿瘤微环境中的生物因素
四、血液肿瘤和前列腺癌的肿瘤微环境
第四节 微环境对肿瘤表型的影响
一、乳腺癌微环境对癌细胞的影响和作用
二、胚胎微环境与转移肿瘤细胞的基因重新编程
第一节 Eph和ephrin介导的双向细胞间通讯
一、Eph和ephrin的分子结构特点
二、Eph受体介导的正向信号传递机制
三、ephrin介导的反向信号传递机制
四、小结
第二节 TNF超家族及其受体介导的双向细胞间通讦
一、TNF配体超家族成员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
二、TNF受体介导的正向信号传递
三、膜结合TNF配体超家族成员介导的反向信号传递
第三节 IL-15及其受体介导的双向细胞间通讯
一、IL-15及其受体的分子结构
二、IL-15受体介导的正向信号传递
三、膜结合IL-15介导的反向信号传递
展望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肿瘤和炎症微环境的免疫状态
第八章 肿瘤微环境中的树突状细胞
第九章 溶血磷脂在肿瘤中的作用
第十章 表观遗传学改变与肿瘤发生
第十一章 炎症与肿瘤
第十二章 以肿瘤干细胞及其微环境为靶标的抗肿瘤治疗
第十三章 白血病的微环境
第十四章 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的若干细胞生态学问题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