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的理论基础
2.1 概述
磨蚀科学,就是腐蚀及其控制的学问,常称为腐蚀与防护学,“防护”所在的表面技术,在20世纪下半叶得到长足发展,成为表面工程学。
20世纪80年代的腐蚀调查发现“从一个新产品的诞生到退役报废,始终存在腐蚀及其控制问题”、“腐蚀需要进行系统控制才能达到目的”,之后经过近30年的努力,通过大量的产品、设备和工程项目的设计、制造、使用中的腐蚀及其控制的具体实践、提高、再实践、再提高,逐步形成了“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的六大原则:
(1)设计工程师必须具有腐蚀控制的责任和知识;
(2)制造工艺必须被证实对材料没有腐蚀损伤、不留下腐蚀隐患才能应用;
(3)充分利用表面工程技术进行表面保护,防止腐蚀;
(4)使用过程必须时时处处拥有防止环境侵蚀的措施;
(5)新产品从诞生到退役的全过程,需要进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核算;
(6)从设计开始进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员参与的系统管理。
在这些重要原则的指导下,逐步形成了“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可见图2-1。
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源于腐蚀科学这门多种学科的边缘科学,所以它的基础理论首先应该包括腐蚀科学的基础理论:化学、电化学、冶金学、金属学、金属氧化理论、高温氧化动力学、高分子材料学、工程力学、生物学等;在这些理论基础上实现与工业建设的结合,强调腐蚀科学与工业设计理论的结合,突出“人”的关键影响,强调了设计师、制造工程师和使用维护工程师的功能与核心作用,从而引入了管理学,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腐蚀经济学,追求社会与经济效益,构成了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的基础理论。
个意义上说,“腐蚀控制系统工程学”又超越了“腐蚀科学”,在“腐蚀科学”的基础上,解决了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桥梁”问题。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