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实用磷化及相关技术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11261773
  • 作      者:
    王建平编著
  • 出 版 社 :
    机械工业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内容介绍
    《实用磷化及相关技术》共分12章,内容包括基本概念、除油、除锈、表面调整、磷化、磷化应用、分析与检测、磷化处理设备、磷化应用实例、氧化、退漆、三废治理等。书中以磷化为主线,以实用为目的,对近年来迅速发展的磷化技术作了较多的介绍。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章 概述<br>    1.1 基本概念<br>    1.1.1 表面处理<br>    1.表面处理<br>    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对材料的表面进行加工处理,以提高材料抵御环境作用的能力,或赋予材料表面某种功能特性,这种处理方法称为表面处理。如果材料的性质是金属,则称为金属表面处理。<br>    表面处理包括电镀、涂装、热喷涂、瓷涂敷、气相沉积、转化膜处理、缓蚀剂暂时覆盖等。用机械、物理、化学等方法,改变材料表面的形貌、化学成分、相组成、微观结构、缺陷状态或应力状态,如喷丸强化、表面热处理、化学热处理等,也都属于表面处理的范筹,表面处理的分类见表l-1。<br>    2.表面技术<br>    广义上说,直接与各种表面现象或表面过程有关的技术称为表面技术。表面技术有非常广泛的涵义,它包括表面技术的基础理论、表面处理技术、表面加工技术、表面分析和测试技术、表面工程技术设计等。<br>    3.表面工程<br>    通过对表面技术的深入研究,根据不断积累的经验,借助数据库、知识库,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通过演绎和归纳等科学方法,对表面技术进行研究、试验、选择、开发和应用,称为表面工程。表面工程主要内容如下:<br>    1)研究基体材料的成分、结构和状态。<br>    ……
展开
目录
前言<br>第1章 概述<br>1.1 基本概念<br>1.1.1 表面处理<br>1.1.2 化学转化膜<br>1.1.3 磷化及磷化技术<br>1.1.4 氧化与着色<br>1.1.5 前处理与后处理<br>1.1.6 涂装与塑性加工<br>1.2 化学基础<br>1.2.1 化学反应<br>1.2.2 电化学反应<br>1.2.3 缓冲溶液<br>1.2.4 难溶强电解质的溶度积<br>1.2.5 相似相溶原理<br>1.2.6 溶液的含量<br>1.3 磷化技术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br>1.3.1 磷化技术的发展过程<br>1.3.2 磷化技术的发展趋势<br>1.4 磷化处理的典型工艺<br>1.5 磷化技术的应用范围<br>1.6 磷化所涉及的相关技术<br>1.6.1 除油与磷化的关系<br>1.6.2 除锈与磷化的关系<br>1.6.3 表面调整与磷化的关系<br>1.6.4 磷化、氧化、钝化与退漆<br>1.6.5 磷化与磷化设备<br>1.7 清洁生产与保护环境<br>第2章 除油<br>2.1 工件上油污的来源<br>2.2 工件上油污的性质<br>2.2.1 防锈油<br>2.2.2 润滑油<br>2.2.3 润滑脂<br>2.2.4 切削液<br>2.3 除油机理<br>2.3.1 溶解<br>2.3.2 皂化<br>2.3.3 表面张力<br>2.3.4 润湿<br>2.3.5 卷离<br>2.3.6 乳化<br>2.3.7 分散<br>2.3.8 增溶<br>2.3.9 鳌合<br>2.3.1 0温度<br>2.3.1 1压力<br>2.4 除油方法<br>2.4.1 除油方法分类<br>2.4.2 有机溶剂除油<br>2.4.3 碱液除油<br>2.4.4 表面活性剂除油<br>2.4.5 脱脂剂除油<br>2.4.6 电化学除油<br>2.4.7 超声波除油<br>2.4.8 其他除油方法<br>2.5 影响除油效果的因素及除油中注意的问题<br>2.5.1 影响除油效果的因素<br>2.5.2 除油中应注意的问题<br>2.6 各种除油剂配方<br>2.7 除油剂常用化工原料简介<br>2.7.1 有机溶剂类<br>2.7.2 无机类<br>2.7.3 表面活性剂类<br>第3章 除锈<br>3.1 锈的基本成分与成因<br>3.1.1 金属腐蚀<br>3.1.2 锈的成因<br>3.1.3 生锈的化学反应过程<br>3.1.4 锈的成分及性质<br>3.1.5 金属腐蚀的基本特征<br>3.1.6 金属腐蚀的鉴别<br>3.1.7 金属锈蚀程度等级<br>3.2 除锈机理<br>3.2.1 机械剥离<br>3.2.2 化学溶解<br>3.2.3 包化学还原性溶解<br>3.2.4 化学剥离<br>3.2.5 氧化作用<br>3.2.6 还原反应<br>3.2.7 络合作用<br>3.3 除锈方法<br>3.3.1 除锈方法分类<br>3.3.2 物理除锈法<br>3.3.3 化学除锈法<br>3.3.4 电化学除锈法<br>3.3.5 超声波除锈法<br>3.3.6 除锈后的等级及表面状况<br>3.4 除锈常用酸<br>3.4.1 盐酸<br>3.4.2 硫酸<br>3.4.3 硝酸<br>3.4.4 磷酸<br>3.4.5 氢氟酸<br>3.4.6 铬酸<br>3.4.7 氨基磺酸<br>3.4.8 有机酸<br>3.5 除锈添加剂<br>3.5.1 缓蚀剂<br>3.5.2 抑雾剂<br>3.5.3 渗透剂<br>3.5.4 络合剂<br>3.6 除锈后的防锈<br>3.7 影响除锈效果的因素及注意事项<br>3.7.1 影响除锈效果的因素<br>3.7.2 除锈时需注意的事项<br>3.8 常用除锈剂配方<br>3.9 除锈剂常用化工原料简介<br>3.9.1 酸类基本化工原料<br>3.9.2 缓蚀剂类化工原料<br>第4章 表面调整<br>4.1 表面调整的目的<br>4.2 表面调整的作用<br>4.3 表面调整对磷化膜质量的影响<br>4.3.1 表面调整对磷化膜晶体结构的影响<br>4.3.2 表面调整对磷化膜重量的影响<br>4.3.3 表面调整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br>4.4 表面调整方法<br>4.4.1 表面调整方法分类<br>4.4.2 机械法表面调整<br>4.4.3 化学法表面调整<br>4.4.4 物化法表面调整<br>4.5 表面调整剂配方<br>4.6 表面调整的应用<br>第5章 磷化<br>5.1 磷化的作用及分类<br>5.1.1 磷化的作用<br>5.1.2 磷化的分类<br>5.2 磷化机理<br>5.2.1 磷酸及磷酸盐<br>5.2.2 磷化成膜过程<br>5.2.3 磷化过程动力学<br>5.2.4 磷化速率<br>5.2.5 晶核的形成<br>5.2.6 碱金属磷酸盐的成膜机理<br>5.3 磷化加速剂<br>5.3.1 重金属离子促进剂<br>5.3.2 硝酸盐促进剂<br>5.3.3 亚硝酸盐促进剂<br>5.3.4 有机硝基化合物促进剂<br>5.3.5 氯酸盐促进剂<br>5.3.6 过氧化物促进剂<br>5.3.7 钼酸盐促进剂<br>5.3.8 氟化物促进剂<br>5.4 磷化膜的基本特性<br>5.4.1 磷化膜的结晶形状<br>5.4.2 磷化膜的组成<br>5.4.3 磷化膜的重量与厚度<br>5.4.4 磷化膜的“P”比<br>5.4.5 “P”比对磷化膜性能的影响<br>5.4.6 磷化膜的孔隙率<br>5.4.7 磷化膜的热稳定性<br>5.4.8 磷化膜的绝缘性及抗腐蚀性<br>5.5 磷化工艺参数<br>5.5.1 磷化槽液的pH值<br>5.5.2 磷化槽液的游离酸度<br>5.5.3 磷化槽液的总酸度<br>5.5.4 磷化槽液的酸比<br>5.5.5 磷化槽液的促进剂浓度<br>5.5.6 磷化槽液的锌离子浓度<br>5.5.7 磷化温度<br>5.5.8 磷化时间<br>5.6 磷化方式<br>5.6.1 浸渍磷化<br>5.6.2 喷淋磷化<br>5.6.3 喷浸结合磷化<br>5.6.4 刷涂磷化<br>5.7 磷化处理液的配制<br>5.8 磷化后处理<br>5.8.1 磷化后的水洗<br>5.8.2 磷化后的纯水洗<br>5.8.3 磷化后的钝化<br>5.8.4 磷化后的干燥<br>5.9 影响磷化膜质量的因素及生产管理<br>5.9.1 影响磷化膜质量的因素<br>5.9.2 磷化生产管理及质量管理<br>5.10 有色金属的磷化<br>5.10.1 铝及其合金的磷化<br>5.10.2 锌及其合金的磷化<br>5.10.3 镁及其合金的磷化<br>5.11 特殊磷化工艺<br>5.11.1 有机磷化<br>5.11.2 “二合一”磷化处理<br>5.11.3 “四合一”磷化处理<br>5.11.4 磷化漆与磷化底漆<br>5.11.5 着色磷化<br>5.12 磷化残渣的清除<br>5.12.1 磷化残渣的生成<br>5.12.2 磷化残渣的组成<br>5.12.3 磷化残渣的危害<br>5.12.4 磷化残渣的控制<br>5.12.5 磷化残渣的清除<br>5.13 常用磷化液配方<br>5.14 磷化剂常用化工原料简介<br>第6章 磷化应用<br>6.1 防锈<br>6.1.1 金属的重型磷化<br>6.1.2 重型磷化后的钝化<br>6.1.3 重型磷化后涂油<br>6.1.4 重型磷化后皂化或涂蜡<br>6.1.5 重型磷化后的着色<br>6.2 涂装底层<br>6.2.1 漆前处理<br>6.2.2 油漆涂装<br>6.2.3 电泳涂装<br>6.2.4 粉末涂装<br>6.3 冷塑性加工<br>6.3.1 冷塑性加工前处理<br>6.3.2 冷镦<br>6.3.3 冷挤压<br>6.3.4 拔管<br>6.3.5 拉丝<br>6.3.6 深拉延<br>6.4 减摩及润滑<br>6.5 绝缘<br>第7章 分析与检测<br>7.1 磷化分析中常用的仪器<br>7.2 常用标准液及指示剂的配制<br>7.2.1 氢氧化钠标准溶液的配制<br>7.2.2 硫酸标准溶液的配制<br>7.2.3 盐酸标准溶液的配制<br>7.2.4 高锰酸钾标准溶液的配制<br>7.2.5 常用指示剂的配制<br>7.3 槽液分析<br>7.3.1 除油槽液的分析<br>7.3.2 除锈槽液的分析<br>7.3.3 水洗工序水的测定<br>7.3.4 磷化槽液的分析<br>7.3.5 磷化槽液的全自动分析与补加<br>7.3.6 润滑处理槽液的分析<br>7.3.7 钝化槽液的分析<br>7.4 工件除油后的检验<br>7.4.1 水润湿法<br>7.4.2 验油试纸法<br>7.5 工件除锈后的检验<br>7.6 磷化膜的检验<br>7.6.1 磷化膜外观的检验<br>7.6.2 磷化膜重量的测定<br>7.6.3 磷化膜厚度的测定<br>7.6.4 磷化膜孔隙率的测定<br>7.6.5 磷化膜耐蚀性能的测定<br>7.6.6 磷化膜电泳时溶出量的测定<br>7.7 磷化膜与涂膜配套性能的检测<br>7.7.1 涂膜光泽的检测<br>7.7.2 涂膜厚度的检测<br>7.7.3 涂膜硬度的检测<br>7.7.4 涂膜的附着力的检测<br>7.7.5 涂膜耐冲击性能的检测<br>7.7.6 涂膜耐弯曲性能的检测<br>7.7.7 涂膜耐杯突性能的检测<br>7.7.8 涂膜耐盐雾性能的检测<br>7.7.9 涂膜耐酸碱性能的检测<br>第8章 磷化处理设备<br>8.1 浸渍式设备<br>8.1.1 槽体<br>第9章 磷化应用实例<br>第10章 氧化<br>第11章 退漆<br>第12章 三废治理<br>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