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UG NX6大装配技术培训教程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2194545
  • 作      者:
    戴春祥编著
  • 出 版 社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09
收藏
编辑推荐
  本书内容属于UGNX软件的中高端应用技术,涉及大装配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功能,因此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或一定经验的CAD人员均可从中获益。
展开
内容介绍
  《UG NX6大装配技术培训教程(配光盘)》是UG NX软件的最新版本——UG NX6的系列培训教材之一。全书共分两篇,第1篇“大装配基础技术”,介绍了UG NX6大装配中所包含的前沿工具和技术,内容包括大装配加载选项、装配包络技术、大装配的上下文控制、大装配作业性能、引用集技术、部件间相关建模及WAVE技术、大装配可视化技术以及大装配制图技术等;第2篇“大装配应用技术”,介绍了大装配应用中涉及的主要工具及相关的应用实践,内容包括组件组、小平面表示、装配间隙分析、高级重量管理以及变形部件、装配克隆、装配排列、装配顺序与运动、装配切割、产品轮廓等。《UG NX6大装配技术培训教程(配光盘)》从第2篇起,每章中均有适当的练习,在每个练习中一般都有要求或设计意图的描述和分析,而且操作步骤清晰、详尽,练习的部件文件均在配书光盘中,同时在配书光盘中还包含相关操作的视频文件。
  《UG NX6大装配技术培训教程(配光盘)》内容属于UG NX软件的中高端应用技术,涉及大装配建模技术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功能,因此无论是初学者还是有一定基础或一定经验的CAD人员均可从中受益匪浅。
  《UG NX6大装配技术培训教程(配光盘)》亦可作为UG NX老用户升级软件版本的自学参考书或大中专院校、职业培训机构基于UG NX软件平台的设计与装配课程教材。
展开
精彩书摘
  第1篇  大装配基础技术
  第1章  大装配技术概况
  1.1  概述
  大装配技术是UG NX装配技术中的高端内容,其对象是大装配,即在装配中组件数或部件数庞大,通常为成百上千,甚至成千上万。一般来说,如果一个庞大的任务能够分解成若干个比较小并且比较简单的工作,那么完成这样的工作就比较容易,这就是大装配技术的总体思路。对于一个大装配,工作重点应该放在装配建模以及上下文设计中,而不应把时间消耗在恢复和显示不需要的数据上。
  利用UG NX提供的各种前沿工具和技术,用户在大装配上可以更加方便快捷地完成工作。要使工作效率达到最大化,首先要熟练掌握大装配加载选项、装配包络技术、大装配的上下文控制、大装配作业性能、引用集技术、部件间相关建模及WAVE技术、大装配可视化技术、大装配制图技术等各种大装配技术;同时必须建立相应的最佳实践,这通常要求在某些专业领域内调整产品生命周期。
  可以处理的最大装配规模取决于诸多因素,比如工作站的内存大小、每个装配部件的复杂度等。
  按照本章介绍的最佳实践,通常可以对包含多于10 000个组件的装配进行更改。例如,最佳实践包括仅加载需要的组件(代替装配中的所有组件),以及对不准备修改的部件使用轻量级引用集(也称为FACET小平面引用集)。
  应尽可能在装配上下文中工作,最好在可用的最高层中工作,以迅速更新有关设计可用的信息,从而及时发现和修复相应错误和干涉;否则,为了查找问题,可能需要在以后通过创建专门的实物模型来组合主要子装配并进行分析。
  通过允许加载具有完整组件结构的装配,NX可适应在上下文中工作,但组件的数据量可变。在日常工作中,通常应打开不带组件的大型装配(这在几秒内即可完成),然后聚焦到要工作的特定区域,从而快速完成相应任务。
展开
目录
第1篇 大装配基础技术
第1章 大装配技术概况
1.1 概述
1.2 加载性能和容量
1.3 大装配的上下文控制
1.4 作业性能

第2章 大装配加载选项
2.1 装配加载选项
2.2 按保存加载
2.3 版本规则
2.4 加载方法
2.5 加载组件选项
2.5.1 仅加载结构
2.5.2 使用最近的组件组
2.5.3 所有组件
2.6 使用部分加载
2.7 默认引用集
2.8 管理大型用户组的加载选项
2.9 大装配的轻量级小平面表示
2.9.1 组件级小平面表示
2.9.2 装配级小平面表示

第3章 装配包络技术
3.1 装配包络概况
3.2 用缠绕包络简化装配
3.3 用链接的外部包络简化装配
3.4.简化复杂部件
3.4.1 使用实体简化的装配
3.4.2 使用线框简化的装配

第4章 大装配的上下文控制
4.1 组件组
4.2 查找组件和按邻近度打开
4.3 装配书签
4.4 品轮廓

第5章 大装配作业性能
5.1 可视化性能
5.1.1 固定帧速率可视化性能参数预设置
5.1.2 强调工作部件装配参数预设置
5.1.3 视图平截头可视化性能参数预设置
5.2 硬件建议
5.3 避免重量级事例
5.4 其他
5.4.1 使用引用集
5.4.2 擦除整个组件或子装配
5.4.3 创建和修改引用集
5.4.4 抑制特征和组件

第6章 引用集技术
6.1 概述
6.2 模型引用集和轻量级引用集
6.2.1 模型引用集
6.2.2 轻量级(小平面)引用集
6.3 其他引用集及操作技巧
6.3.1 整个部件引用集
6.3.2 组件组
6.3.3 避免在子装配中使用引用集
6.3.4 用户定义的引用集
6.3.5 外来的引用集
6.3.6 从旧版本引用集迁移

第7章 部件间相关建模及WAVE技术
7.1 链接数据技术
7.2 部件间表达式
7.2.1 部件间表达式的概念
7.2.2 何处使用部件间表达式
7.2.3 覆盖部件间表达式
7.2.4 命名部件间表达式
7.2.5 重命名部件间表达式
7.2.6 部件间表达式在部分加载时的效果
7.2.7 排除部件间表达式的错误
7.3 约束组件
7.4 主模型草图数据链接
7.5 提升
7.6 WAVE几何链接
7.6.1 简单WAVE链接
7.6.2 WAVE自顶向下(Top-Down)链接控制
7.6.3 WAVE控制结构
7.6.4 WAVE控制结构最佳实践
7.6.5 可视化编辑器
7.6.6 建模电子表格

第8章 大装配可视化技术
8.1 为何使用大装配模型可视化技术
8.2 大装配模型可视化技术简介
8.2.1 线框显示保存和着色显示保存的区别
8.2.2 完全着色和部分着色的区别
8.2.3 边缘强调、透明度及线宽显示等选项的影响
8.2.4 大模型参数预设置
8.3 大装配模型可视化技术的实现
8.3.1 可视化预设置
8.3.2 可视化性能参数预设置
8.4 作业特定设置与部件特定设置

第9章 大装配制图技术
9.1 概述
9.2 装配主模型策略
9.3 延迟视图更新
9.4 改进视图创建和视图更新性能及效率
9.4.1 隐藏组件
9.4.2 制图参数预设置
9.4.3 修改视图显示精度
9.4.4 简化小特征
9.4.5 在剖视图中关闭剖面线
9.5 抽取相关边缘视图
9.5.1 AEE及AEE视图的特点
9.5.2 为新图纸视图设置AEE选项
9.5.3 将装配图纸转换为AEE显示
9.5.4 大装配中AEE视图的设置方法
9.6 小平面表示视图
9.6.1 设置小平面表示视图
9.6.2 小平面表示的局限性
9.7 大装配模型图纸中各种视图类型的比较

第2篇 大装配应用技术
第10章 大装配主要工具及应用
第11章 组件组及其应用
第12章 小平面表示及其应用
第13章 装配间隙分析
第14章 高级重量管理
第15章 其他装配应用技术
附录A 装配间隙分析中的批处理命令行选项
附录B 高级重量管理中的精度设置
附录C UG NX6中快捷键、功能键的使用法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