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理论篇<br> 1 反思传统人性化设计 <br> 人性化设计的兴起<br> 如今,20世纪40~50年代由德国包豪斯学院创立和倡导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逐渐走人成熟。当年,人们面对二战后的物资匮乏,重建家园时怀着悲壮的心情,建立起朴素、理性、追求高功能和高质量的现代主义设计风格,甚至到了70年代发展成为席卷各国,统领全球的国际主义。米斯·凡·德罗“少就是多”的名言被无数设计精英奉为设计第一要旨。从建筑到工业产品,设计各方都抵制浮华和繁琐的装饰。<br> 这段时间,全球设计界从未有过如此统一。同一张脸孔的建筑,可能出现在美国,可能出现在德国,也可能出现在日本。巨大、方正、混凝土、玻璃和钢架,材料和形式感的语言遵循着同样的语法。城市,成为冷漠、理性的代名词。人和城市的关系复制着机器和产品之间的纽带。<br> 50~60年代的经济快速增长,为许多国家的人们开始过富裕生活奠定了基础。节俭和理性积累出的巨大财富,反而使得人们对千篇一律的设计产生厌烦。人们在得到功能的同时开始追忆往昔优雅、丰富的生活。文化的繁荣进一步促进了世人对多彩世界的渴望。大家对设计的要求不再仅仅停留在满足生理需求和物质功能的实现上,人们开始追求更多的审美的、文化的、精神的、个性的元素。这种呼声到了80~90年代时形成一种形势,逼迫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反思设计的目的。<br>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