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802375390
  • 作      者:
    郭大方著
  • 出 版 社 :
    军事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郭大方,1955年出生,1972年入伍,军事学博士、教授。历任省军区政治部干事、处长,军分区副政委,2002年调入装备学院从事教学工作。
  2000年以来,出版《挑战腐败》、《“周期率”的思索》、《熔铸中华民族之魂》、《治权论——中国共产党民主执政能力建设》、《中国共产党六十年执政理念的探索与实践》等学术专著10部;主编学术著作12部;参编学术著作8部。在《人民日报》、《求是》、《中国军事科学》、《学术论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等报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执笔文字成果共约500余万字。学术成果先后获全军政治理论优秀成果特别奖两项、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各一项,总装备部政治理论优秀成果一等奖三项。全军优秀教师、军队院校育才金奖获得者。
展开
内容介绍
  在现代政治中,政党是主导性的政治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着重要影响。执政党是政党政治的必然产物,它作为一个国家的核心力量,在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新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出现新态势,全球思想文化交流交锋交融呈现新特点,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正处在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处在一个矛盾凸显期,发展中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出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国际国内局势的复杂变化,迫切需要我们以改革创新精神推进执政党建设,加强执政党建设研究,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我们研究执政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正是基于这些考虑。
  《中国共产党执政党建设研究》比较深入地研究了执政党建设问题,涉及党的建设理论、党建历史、党建现实问题及未来发展等诸多领域,提出了许多值得参考的意见和建议。
展开
精彩书摘
  3.关于生产力的标准问题。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事实,即人类社会的发展史归根结底是生产的发展史。马克思、恩格斯特别注重生产力的作用。列宁继承马克思、恩格斯的这一思想,提出了要把“生产力的发展”作为“社会进步的最高标准”。毛泽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进一步提出:“中国一切政党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结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邓小平一贯坚持把发展生产力,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早在1962年他就强调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要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指出:“在生产关系上不能完全采取一种固定不变的形式,看用哪种形式能够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就采用哪种形式。”在1980年4月至5月间,邓小平又多次强调:“社会主义经济政策对不对,归根结底要看生产力是否发展,人民收入是否增加。这是压倒一切的标准。”
  4.关于“三个有利于”的标准问题。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了庸俗化地理解“生产力标准”的倾向,在一些人的思想中,“生产力标准”等同于简单的钱的标准。,这时,有人开始怀疑“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以抽象的姓“社”姓“资”标准决定取舍为特征的“左”的倾向有所抬头,阻碍了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如何既坚持“生产力标准”的科学性,又避免对这一标准可能产生的误解,成为邓小平十分关注的重要问题。1992年初,邓小平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发表了重要讲话。讲话中准确地抓住了束缚人们思想,阻碍改革开放深入发展,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要害问题。他指出:“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资本主义道路。要害是姓‘资’还是姓‘社’的问题。”针对这一要出:“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邓小平的立场和观点,为解除人们的思想顾虑,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三个有利于”的大标准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实事求是地总结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经验,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本质的基础上做出的科学结论。
  1.关于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的标准问题。随着改革开放实践的逐步深入,关于用什么标准衡量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正确性问题,关于如何评价改革开放的是非得失问题,邓小平提出新的标准,消除人们思想中的迷惘、困惑,为新的实践指明方向。1983年1月,邓小平指出:“各项工作都要有助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都要以是否有助于人民的富裕幸福,是否有助于国家的兴旺发达,作为衡量做得对或不对的标准。”邓小平的这些思想,为全党所接受。
  ……
展开
目录
导论
一、政党的概念及特征
二、执政党的内涵及类型
三、执政党的职能
四、执政党建设研究的内容和方法

第一编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
第一章 毛泽东:奠定执政理念的根基
一、执政理念的深厚渊源
二、执政理念的本质内涵
三、执政理念的伟大实践
第二章 邓小平:确立执政理念的主题
一、曲折磨砺的新智慧
二、发展理念的新脉络
三、探索实践的新步伐
第三章 江泽民:丰富执政理念的内涵
一、社会环境的挑战
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真谛
三、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保证
第四章 胡锦涛:实现执政理念的发展
一、时代进步的呼唤
二、科学发展观的内涵
三、执政理念的实践
第五章 一脉相承的执政理念
一、根本——为了人民
二、核心——谋求发展
三、保证——保持先进
四、关键——提高能力
五、途径——改革创新

第二编 中国共产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第六章 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萌芽
二、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创立
三、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
四、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第七章 当代西方思潮的冲击
一、西方人本主义思潮的冲击影响
二、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冲击影响
三、西方新自由主义和新保守主义思潮的冲击影响
四、文明冲突论的冲击影响
第八章 现实挑战的焦点
一、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
……
第三编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权力治理机制
第四编 中国共产党的治军方略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