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近代社会思潮与广西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49509508
  • 作      者:
    刘小林等著
  • 出 版 社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畅销推荐
编辑推荐
    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广西是一个很具特点的社会区域。鸦片战争之后十年,太平天国农民革命在这里举起反抗的旗帜,起义的队伍纵横半个中国。20年后,在中法越南交涉中,广西作为中法战争主战场,镇南关大捷和黑旗军的英勇抗击,大展中华国威。清末,历时数年的广西会党起义再次震动全国。20世纪30年代新桂系崛起。正是在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20世纪初年,在各种社会思潮迭起、各种救国方案纷呈、各种学说广为传播这一中国思想文化史上最为活跃、最为解放、最为激荡的时代,作为中国后发展地区,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广西同样经受了近代启蒙思想的洗礼,并由此带来了近现代广西的历史变迁与社会发展。
展开
作者简介
    刘小林,广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国近代史、中国近代文化史的教学与研究。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数部,独著有《近代中国文化的嬗变》(中国文史出版社2001年)、《思潮  观念  范式》(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年)等,合著有《中国民主革命时期通史》(上卷  东方出版社1990年)、《近代广西社会研究》(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年)等。先后主持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五四以来启蒙思潮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广西文化建设”、广西科技厅科研项目“新桂系与近现代广西社会”、广西哲学社会科学科研项目“广西抗战文化与民族和谐精神的历史考察”等课题研究。
展开
内容介绍
    20世纪前后,中西文化碰撞会通融合,中国思想界空前活跃,各种社会思潮此伏彼起,各种学说理论广为传播,激荡着大变革中的近代中国社会,不仅书写了波澜壮阔的近代中国文化的鸿篇巨制,也演绎出各具特色的近代地方文化的绚丽篇章。围绕地方自治思潮、教育救国思潮、实业救国思潮、妇女解放思潮、民主主义思潮、社会主义思潮,本书详尽考察了近代社会思潮在广西传播、发展、流变的历史过程,并对近代社会思潮影响下广西各种政治实践活动进行了探讨,从思想文化角度揭示了近代广西社会的历史变迁。较之于以往同类著述,本书将文化史研究与社会史研究结合起来,将社会思潮研究与地方史研究结合,使有关思想文化的研究具有更为现实的品格和更加广泛的社会意义。
展开
精彩书摘
    三、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转型--抗日民主思想的提出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略中国,民族危机日益加深。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政府发表了《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深刻剖析了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给中华民族带来的严重危机,号召各党派、各团体、各军队捐弃前嫌,团结一致,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全中国统一的国防政府和抗日联军,共同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中央特别强调指出:“在目前形势下,有提出建立民主共和国口号的必要,民主共和国……更能保障抗日战争的普遍发动与彻底胜利。”“争取抗战胜利与实现民主权利不是相互分离的,而是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①在抗日战争的特殊历史时期,是否实行民主权利,是否建立民主政权,是发动广大人民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并争取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中共广西地方党组织结合广西的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自己的抗日民主思想主张。
    1.抛开党派之间矛盾,团结新桂系共同抗战。
    1936年12月17日,中共广西省工委指出:“西安事变爆发,救亡运动急转入新的阶段--抗日救亡的行动阶段……目前短促的时间内的唯一重大的任务就摆在广西救亡阵线分子面前-~鼓动民众起来造就抗敌救亡的紧张局面,把这牛鼻子(指新桂系当局)串紧拉上抗日战线。”①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广西省工委进一步强调,“迫南京政府马上出兵抗日,只有无条件与一切抗日力量共同抗日才能谈判释蒋;在总司令焦土抗日主张下,全省总动员起来拥护张学良将军”。号召民众行动起来,运用民众的“威力”改变新桂系对西安事变采取的“自由选择”的政治立场。②不仅如此,为团结新桂系实行抗战,从1938年1月起,广西地方党组织改变了土地革命时期的斗争策略,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做法,并取消了一些不利于团结抗战的口号,如把“抗租抗债”变为“减租减息”,把“反征兵”变为“拥护征兵,优待家属,改善征兵办法”,把“劳农会”改为“农民救国会”,取消学生的“反帝反法同盟”秘密组织,号召广大学生加入广西学生军、“战时工作团”等公开的抗日组织和抗日团体。广西地方党组织的这一系列做法,是在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历史关头,对党的方针、路线,包括民主思想认识的重大调整,它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大义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的博大胸襟,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的又一次升华。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地方自治思潮与近现代广西社会
第一节 地方自治思潮概述
第二节 清末广西地方自治考察
一、地方自治思潮在广西的兴起
二、清末广西地方自治的兴办
三、几个地方自治机构的考察
四、清末广西地方自治的评价
第三节 民国广西地方自治考察
一、新桂系的地方自治运动
二、民国广西地方自治的特点
三、民国广西地方自治运动的历史评价

第二章 教育救国思潮与近现代广西社会
第一节 20世纪前后教育救国思潮的涌动
第二节 教育救国思潮在广西
一、教育救国思潮在广西的萌发
二、教育救国思潮在广西的发展
三、教育救国思想在30年代的广西
第三节 20世纪广西新式教育的兴办
一、初等教育
二、中等教育
三、高等教育
四、社会教育
五、留学教育
第四节 评价与思考
一、思想文化领域的觉醒
二、妇女阶层的的觉醒与进步
三、社会习俗的改良

第三章 实业救国思潮与近现代广西社会
第一节 实业救国思潮概论
第二节 实业救国思潮在广西
一、20世纪前后的广西社会
二、地方官员对实业救国主张的大力倡导
三、建立实业机构调整经济政策
四、兴办实业教育培养实业人才
第三节 20世纪初年广西实业兴办热潮
一、招商垦荒发展农林实业
二、筹办铁路掀起自办铁路热潮
三、创办航运公司发展航运实业
四、开放矿禁兴办矿产实业
五、清末民初广西近代工业企业的创办
第四节 清末民初广西实业救国思潮综观及剖析
一、实业救国思潮在广西的特点与作用
二、广西地方政府经济政策与实业救国思潮之关系
三、历史的思考

第四章 妇女解放思潮与近现代广西社会
第一节 20世纪初年妇女解放潮流在中国
一、民族危机日益加剧推动着妇女解放思潮的勃兴
二、近代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奔涌的中国妇女解放潮流
三、西方资产阶级人权学说与中国妇女解放潮流的熔融
第二节 妇女解放思想在广西的兴起
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广西妇女生存状况面面观
二、妇女解放思想在广西的兴起
三、这一时期妇女解放思想传播的特点
第三节 大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在广西的发展
一、大革命时期的广西政治形势
二、大革命时广西妇女解放思想的传播与发展
三、大革命时期妇女解放思想传播的特点
第四节 评价与反思
一、妇女解放思想在广西传播的历史作用
二、近代妇女解放思想传播与发展之反思

第五章 民主革命思潮与近现代广西社会
第一节 五四前民主思想在广西的萌芽、产生和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回顾
二、近代民主思想在广西的萌芽与产生
三、资产阶级民主共和思想在广西
第二节 以新桂系为代表的官方三民主义思想及其宣传
一、树立三民主义旗帜宣扬三民主义精神
二、奉行三民主义思想创立“三自”地方政策
三、三民主义思想的升华--“以民主促抗战”思想的提出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的民主思想及其宣传
一、放弃资本主义民主倡导社会主义民主
二、建立工农民主专政实现真正民权与自由
三、无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转型--抗日民主思想的提出
四、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第四节 国民党民主派及其他民主人士的民主思想及其宣传
一、反对国民党的“一党专政”
二、要求保障人民的四大自由与权利
三、主张国民党尽快结束训政实施宪政
四、关于中国民主制度形式的设计
第五节 五四后三十年民主思想在广西之检讨
一、民主思想是广西地方政治建设的理论先导
二、民主思想对广西抗日民主运动的推动
三、民主思想对抗战胜利后广西民主运动的促进与推动
四、建立人民民主专政--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第六章 社会主义思潮与近现代广西社会
第一节 社会主义思潮在中国的传播
一、西学东渐的产物
二、资产阶级改良派对社会主义的介绍
三、资产阶级革命派对社会主义的传播与探索
四、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全面兴起
第二节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
一、马君武对社会主义思潮的早期传播
二、孙中山北伐在桂林时对社会主义的宣传
第三节 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思潮的传播
一、对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历史规律的探讨
二、对十月革命和苏维埃俄国的宣传
三、对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阐述
四、对帝国主义侵略本质的认识
五、宣传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和国民革命思想
第四节 社会主义在广西的革命实践
一、中国共产党广西地方组织的建立和发展
二、国民革命运动在广西的开展
三、武装暴动在广西的发动
四、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第五节 社会主义思潮在广西传播之检讨
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对社会主义的认知
二、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的认知
三、中国革命的必由之路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