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整合能力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社会整合是政党的重要功能之一,也是执政党必须履行的基本职责。作为中国唯一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担负起这一职责,责无旁贷。因为,这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基础的巩固和扩大,是对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的重大考验。因此,《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尝试对党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整合能力加以研究。主要涉及与社会整合能力相关的基本理论以及与提高社会整合能力,发挥社会整合功能密不可分的利益整合、意识形态整合和构建和谐社会等方面。
全书由导论、正文(共五章)和结语组成。
导论部分主要说明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的研究意义,介绍了本选题的研究现状,阐明了《社会转型期中国共产党社会整合能力问题研究》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第一章集中梳理了社会整合能力的一般理论。首先,对社会整合的概念和构成,特别是对社会整合理论进行全面介绍,为更好地研究社会整合能力提供理论依据。其次,着重阐述社会整合能力的基本概念,重点分析了影响社会整合能力的政治文化、选举制度、政党体制、法律制度、社会因素等相关因素。最后,总结了社会整合能力与执政能力的辨证关系,分析了社会整合能力在社会转型中的价值,提出了构建科学有效的社会整合能力评估体系。
第二章对中国的社会转型进行全面分析。首先,介绍了社会转型理论。其次,对中国社会转型进行了历史考察,重点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新背景和转型期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即劳资对立、干群对立、党群对立、贫富对立和仇富仇官心理。最后,指出社会分层复杂化、价值观念多样化、全球化和信息化、公民社会对党的社会整合能力提出新挑战,要求执政党以新思维来应对。
第三章从利益整合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社会整合能力。从理论上说,社会整合的本质是利益整合,执政党是利益整合的工具。确立“执政党思维”是中国共产党实现利益整合的前提,国外执政党利益整合的成功实践对中国共产党具有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党的利益整合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面对转型社会带来的巨大挑战,我们党要建立有效的利益表达机制、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规范的利益均衡机制。
第四章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如何提高社会整合能力。意识形态工作是执政党社会整合的重要工具。在转型社会中,我国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着十分复杂的局面,市场经济、社会结构分化、信息化都给执政党带来了严峻挑战。根据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原则,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创新意识形态就成为执政党提高社会整合能力的路径选择。
第五章从构建和谐社会的角度分析了如何提高社会整合能力。无论是利益整合还是意识形态整合,最终目标都是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因此,提高党的社会整合能力,必须围绕增进社会和谐来加强,最终落脚到构建和谐社会上。社会和谐是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目标。在转型社会中,要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弱势群体利益和构建良性社会阶层结构来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要发展社会民主,拓宽民意表达的制度及民间、媒体、民调等渠道,保持民意表达渠道的畅通。要构建和谐的政党关系,完善多党合作制度的社会整合功能。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着重处理好发展问题、人才问题、稳定问题等难点问题,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结语从逻辑上对全书进行了回顾和梳理,指出把社会转型与执政党社会整合能力结合起来,是一个新课题,还有进一步展开的研究空间。除了本书重点论述的问题,中国共产党如何调整组织形态、全面认识和自觉利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以提高社会整合能力,也是一项重要内容,有待于在今后的研究中加以重点关注。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