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模式最重要的特色之一,也是最具有普世意义的是,没有依靠对外扩张和掠夺而是依靠国内的自我积累完成了经济高速发展所需要的原始积累。在此过程中,中国农民的贡献最大。正如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韩俊所说的:“只要对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稍稍有一些了解的人,都会认同这样一个判断:中国农民对中国的工业化,对城市发展的贡献之大,时间之长,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没有过的。”
新中国成立时,现代工业仅占GDP的10010左右,城市化率不足10%,支撑经济的是农业,绝大部分人生活在农村地区。中国从1952年开始推进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在当时条件下,工业化需要原始积累,需要技术装备,需要城市的发展,但在这些方面,中国可谓是“一穷二白”。在这种情况下,经过土地革命洗礼的中国农民,承担起了推进工业化的主力军角色,他们在工农业产品不等价交换形成的价格“剪刀差”中为国家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了绝大部分的原始积累,在统购统销体制下为城市提供粮食和副食品,用大量的农副产品偿还了苏联援助的技术装备贷款,以很低的工资从事工业劳动和工业基地建设,而他们自己却过着俭朴的生活。计划经济30年,中国保持了30%的积累率,工农业产值比重调整到了5:5,工业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份额达到46%,到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建成了相对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防体系,新建了61个工矿城市,修建了大量铁路、公路,有了“两弹一星”,这期间,中国农民通过“剪刀差”共提供了6000亿-8000亿元工业化资金。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