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政务微博的系统构成
本指南中所提及的“政务微博”之“政务”,并非狭义上的“政府机构事务”,而是“政府与公共管理事务”的统称或简称,一切具有为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属性的政府及公共事务管理行政职能部门的事务,均属“政务”范畴。如,政府行政机构、公共能源、公共交通,以及街道办、社区、村委会等。而以此主体名义所开设的微博,均属“政务微博”,无论其是实体单位或是基于网络的虚拟组织。
政务微博对内承担着宣导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的执政理念和社会治理思想,以及纪录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发展历程资料等功能使命。对外则承担着公共事件及舆情发布满足公众知情权、监督权,树立政府与公共服务部门的良好形象和社会责任感,提升政府的社会美誉度与和谐社会的时代义务。本指南认为:政务微博不应当是单个存在的纯粹的“信息孤岛”,而应当是一个战略传播环境下立体协同的“联合网络集群”。
1.1 政务微博系统的身份界定
1.1.1 政务微博的类别划分
依据政务微博主体的身份及资讯需求等方面的综合因素,政务微博划分为以下五大类:
1.1.1.1 政务机构官方微博
政务机构官方微博,是指以在各级人民政府机构编制管理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机构,以及各级民政部门民间组织管理机构合法登记并核准注册的字号为关键词,并以此关键词为微博昵称命名而开通建立的微博账号。主要用于以政府行政机构及其部门的名义,向社会公众传递政务公开信息、公共治理理念、公共服务内容等紧密相关的微博资讯发布。
……
展开
政务微博对于执政能力是一种挑战,也是一个新的传播机会。微博的发布和管理需要有章可循。问政者也好,被问者也罢,两者能在每个微博140个字的沟通中增进理解和互动,则可双赢,推进社会发展和进步。
——王惠 北京市政府新闻办公室主任
《政务微博实务指南》也就是为了让新闻发言人与公众更好交流,善待公众、善待媒体,包括善待微博这个“自媒体”。本书中“政务微博编辑部的职责”、“政务微博舆情检测与危机应对小组的功能”和“政务微博的‘粉丝’关注/收听管理”等等都是实在可用的“救生圈”,穿上它你就可以“下水了”。你想织个政务“围脖”吗?边看边织很好。
——杜少中 北京环保交易所董事长 北京市环保局原巡视员、副局长、新闻发言人
《微政时代:政务微博实务指南》是迄今较为系统介绍政务微博功能、作用及管理方式的教材,采用全新传播案例阐述“微博”危机中舆情的管理、监测和回应原则,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实用性,既可供新闻发言工作者作参考,又是可以让政务微博团队随手翻阅的使用手册。
——武和平 全国公安文学艺术联合会副主席 公安部原宣传局局长、新闻发言人
微政时代的政务公开需要的是开门纳谏、微聚民心。如何用好政务微博?相信您可以从本书中找到答案,自信自如地走入“微政时代”。
——董关鹏 中国公共关系协会副会长 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