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343043
  • 作      者:
    杨德敏著
  • 出 版 社 :
    中国法制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杨德敏,1973年7月出生,男,汉族,江西乐安人,法学博士,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江西财经大学经济法学硕士(1999—2002),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博士(2007—2010)。主要研究方向为经济法学,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学。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项目1项、省社科规划重点项目1项、省级课题10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撰写专著2部;副主编教材3部。兼任中国法学会社会法学研究会理事,江西省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展开
内容介绍
  《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研究》立足于就业援助法律机制基本理论和制度现状的分析,就如何完善就业援助实施主体、受助对象、援助措施、援助程序、法律责任等进行全面、系统、深入的研究,以期实现就业援助制度化、法制化、长效化,促进和谐就业、保障公民的生存和发展权,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稳定。
  《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研究》研究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共七章。第一部分剖析了就业援助理论基础及政府就业援助的职能,在梳理我国就业援助法律制度现状,并考察国际劳工组织及外国就业援助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探究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现状成因,并提出了应如何完善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理念、模式、原则及立法体系;第二部分对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的援助主体、援助措施、援助程序的具体法律制度构建进行设计。

 

展开
精彩书摘
  六、规划与直接雇佣职能
  就业援助的一方主体是国家,且国家在就业援助中起主导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资源应由劳动力市场按照价值规律配置,但市场的作用是有限的,市场追求的是经济利益,无法兼顾社会公共利益,竞争的结果必然会导致优胜劣汰,造成失业和贫困。因此,政府介入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就业援助,改变其现状是必须的,否则,与我们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和根本目标背道而驰。由于市场机制对劳动力资源调节的局限性,政府总是要介入劳动力市场运行以矫正和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这就为政府履行调控劳动力资源,对就业市场进行规划或直接雇佣的职能奠定了基础。政府特别是地方政府在就业援助规划方面的职能就是根据本地区的特点、本地区就业困难人员的数量、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开发出可以安置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的公益岗位,提出切实可行的就业援助规划,制定积极的扶助政策,来扩大就业困难人员的就业比例。就业援助规划应当纳入劳动和社会保障规划中,使之成为劳动和社会保障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政府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中,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当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科学预测在今年的一段时间里可能出现的就业困难人员的数量,结合本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提出稳妥的就业援助政策和措施。直接雇用职能是指对于就业困难人员,各地方政府采取了由政府所属部门或事业单位如街道办事处、交通管理部门。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就业援助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第一节 就业援助的界定
一、就业的界定
二、就业援助的界定
三、就业援助制度与相关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就业援助制度的性质及其发展历程
一、就业援助制度的性质
二、我国就业援助制度的发展历程
第三节 就业援助的理论基础
一、国家干预理论
二、就业权保障理论
三、公平正义理论
四、政府责任理论
五、充分就业理论
第四节 政府就业援助的职能定位
一、调控职能
二、保障职能
三、协调职能
四、监管职能
五、服务职能
六、规划与直接雇佣职能

第二章 我国就业援助制度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我国就业援助制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就业援助制度现状
二、我国就业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我国就业援助制度存在的问题之原因分析
一、体制障碍
二、经济发展水平不高
三、政府调控行为不力
四、法律制度环境不完善
五、社会保障与就业援助衔接机制缺失
六、受援助对象自身观念落后、文化素质不高
第三节 就业援助制度的政策及法律分析
一、就业援助政策及其功能分析
二、就业援助法律体系及其功能分析
三、就业援助政策及法律的功能评析

第三章 外国就业援助立法考察与启示
第一节 国际劳工组织就业援助立法概况
一、国际核心劳工标准中涉及就业援助的内容
二、国际劳工立法对“三方机制”与就业援助制度的规定
三、国际劳工立法对失业保险与就业援助互动的规定
四、对禁止就业歧视、倡导公平就业、扶持特殊群体就业的规定
第二节 发达国家就业援助的立法经验
一、美国的就业援助立法
二、德国的就业援助立法
三、日本的就业援助立法
四、英国的就业援助立法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就业援助的立法经验
一、印度的就业援助立法
二、巴西的就业援助立法
三、埃及的就业援助立法
第四节 外国就业援助立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一、推进就业援助法制化建设
二、构建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就业援助制度
三、扩大就业援助对象、强化“能力”援助
四、注重就业援助岗位开发
五、注重社会保障与就业援助互动机制构建
六、充分发挥高校在就业援助中的作用

第四章 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构建理念、模式及原则研究
第一节 构建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构建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的必要性
二、构建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的可行性分析
第二节 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构建的理念及模式
一、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理念:保障就业权
二、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模式:政府主导、综合援助
第三节 构建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的原则
一、公平优先、兼顾效率原则
二、国家支持、社会综合援助原则
三、平衡协调、部门配合原则
四、就业援助与人力资源开发相结合原则
五、公平、公正、及时原则
第四节 构建我国就业援助法律机制的立法体系
一、制定《就业援助法》
二、制定《反就业歧视法》
三、制定《公共就业服务法》
四、制定《小额担保贷款法》
五、完善《就业促进法》
六、完善就业援助相关立法及配套制度

第五章 我国就业援助主体
第一节 就业援助实施主体
一、政府
二、社区
三、高校
四、公共就业服务机构
五、社会中介组织
六、金融服务机构
七、用人单位
八、行业协会
九、就业困难人员
第二节 就业援助对象
一、就业援助对象界定
二、援助对象确定标准
三、具体分类及援助内容
第三节 就业援助监督主体
一、权力机关
二、行政机关
三、司法机关
四、社会组织
五、公民个人

第六章 我国就业援助措施
第一节 公益性就业岗位援助
一、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定义及其功能
二、公益性就业岗位援助措施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完善公益性就业岗位援助措施的建议
第二节 财税政策援助
一、我国财税政策对就业援助的现状
二、我国就业援助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就业援助的财税政策建议
第三节 小额担保贷款援助
一、我国小额担保贷款的立法状况及主要内容
二、我国小额担保贷款制度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小额担保贷款的就业援助法律机制
第四节 公共就业服务援助
一、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援助实施的现状
二、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援助存在的问题
三、完善我国公共就业服务援助的建议
第五节 职业技能培训援助
一、职业技能培训对就业援助的作用
二、我国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不足
三、完善职业技能培训援助的建议
第六节 社会保障援助
一、社会保障对就业援助的作用
二、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与就业援助制度之评析
三、完善我国社会保障援助的对策

第七章 我国就业援助程序
第一节 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程序
一、就业困难人员的概念及其特征
二、就业困难人员产生的原因分析
三、就业困难人员的认定程序
第二节 就业援助的实施程序
一、就业援助证的含义及其功能
二、就业援助证的申领程序
三、实施就业援助措施
第三节 就业援助联动机制
一、就业援助联动机制的内涵及原则
二、就业援助联动机制的构建
第四节 就业援助监督机制及法律责任
一、就业援助监督制度的基本原则
二、明确监督主体,实行监督权责法治化
三、构建相互协调、相互监督的就业援助监督制度
四、构建就业援助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法律机制
五、明确就业援助法律责任
后记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