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网络法律评论.第15卷.Volume 15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01220030
  • 作      者:
    张平,黄绅嘉主编
  • 出 版 社 :
    北京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时近岁末,新一卷的网络法律评论又与读者见面了,本卷的主题是“互联网与创新社会管理”。
  “专题链接”中刊登了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四位博士的论文,他们分别从不同角度阐释了网络时代政府应如何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以适应网络发展带来的社会变迁。步超的“微博”冲击一文提出我国现已形成了与网络舆情管理相关的配套法规,但微博技术对现有的管理制度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府应以此为契机以法治化建设推动网络舆情管理制度建设。俞祺的文章发表时已是北京大学法学院硕博连读生,他同样选择了“微博”作为文章论述的出发点,提出政府应对微博这一新的传播工具善加利用,为法治的发展以及《宪法》上公民基本权利的落实服务。梁景瑜博士将法案网络征求民意作为文章的中心论述点,他认为法案征求民意是我国宪政架构的必然要求,是主权代表者就法案征求主权者同意,发现主权者真意的工作机制,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法案征求民意提供简便、快捷的工具,大大降低了法案征求民意的成本。来自中国政法大学的林华博士多年来一直是北京大学公众参与中心组织的行政公开测评项目的核心人员,他结合多年的项目运行和参与经验对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公众参与进行了探讨,指出网络技木的发展可以为完善公众参与突发事件应对提供某些独特的路径。
  本卷的“学术BBS”则摘取了若干新热点进行研讨。在网络治理方面,刘丹的“网络实名制的法经济学分析”运用现今流行的法经济学分析方法对我国应否以及如何实施网络实名制进行了研讨,得出了以下结论:我国全面推行网络实名制并不必然优于匿名制,二者各有利弊,而在寻求改善网络匿名弊端的方面,结合法律均衡理论宜遵循客观规律。“网络世界里如何被遗忘”一文分析了欧盟在个人信息保护方面的最新进展,提出我国网络环境下的个人信息保护应有统一的立法、专业的执法机构、立法与自律并重。
展开
精彩书评
  法学是人类古老的学问,网络是当代新奇的发明。二者之间的结合产生了一门新学问:网络法学,网络技术给法学及法律的发展提供了前人无法想象的空间,同时也给传统法律理论和法律规范提出了此起彼伏的难题。法律人在新空间里解决新问题,将使老学问焕发新青春,仿佛老树由于嫁接而获得新生机,开出灿烂的花,结出丰硕的果。《网络法律评论》让我们看到了这样的前景。
  ——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贺卫方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引论
  每一次新技术革命的发生都可能意味着无限深远的意义。这正如印刷术的出现大大刺激了西方近代的自由民主运动,新媒体技术手段的运用往往意味着某种意义上的公民赋权(empowerment),即自由能力的提高。或许正是因为这种更趋自由化情况的出现才导致了管理的必要。毕竟,极度的自由不过是对“丛林状态”的另一种表述而已。技术革命的两面性效果可能会诱发社会自身难以应对的各种问题与风险。因而,新技术的运用必然伴随着对规则与秩序的追求。
  微博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技术,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社会交往方式,也改造着社会舆情的生产与传播形态,从而在某种程度上重新形塑着当下的舆情生态体系。网友的高度参与,使得微博自身得以“媒体化”,每一个人都即是新闻的接收者,同时也新闻的传播者与生产者。在这种条件下,传统的舆情管理体制必须加以调整;同时,也应该以此为契机加快自身的法治化建设历程,从而使新技术既成为推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重要积极力量,也成为促进政府对信息化社会管理制度进一步理性化、法治化的催化剂。二、社会管理背景下的网络舆情管理
  (一)社会管理:历史、内容与目标
  社会管理的提出,是与政府对当下社会深刻变迁情况的认知和把握分不开的。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单位和社会组织的功能逐渐减弱,市场经济中人们日趋原子化、自由化,人们日益从“单位人”变成“社会人”,这成为了政府加强社会管理的前提判断,这一判断早在2000年左右就已经形成了。2004年,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正式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而当前对社会管理的理论问题与有关工作思路的完整表述则形成于2006年。但只是在2010年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将创新社会管理又一次写入全会决议后,这一问题才变成了热点。2011年9月,原来的中央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正式更名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这体现了近来执政党对于社会管理问题重视程度的提高,把社会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社会建设工作抓了起来。这是执政党当前一方面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一方面推动社会建设这一大工作布局的体现。因而,对社会管理的强调,无疑将会促进相关领域里呈现为各种具体形态、具体方式的公权力的活跃化,从而对法治化的需求也进一步提高。所以,作为必要的知识背景,这里有必要论及社会管理的主要内容与制度目标。
  论者认为,尽管社会管理可以有其学理的含义,但在当今中国则是指政府联合社会力量,对教科文卫、社会福利、社会治安等社会事业及这些领域的相互关系进行组织、指挥、监督和调节的过程。同时,要实现“在服务中管理,寓管理于服务”,使两者有机统一的效果。从行政法的视角分析,即是秩序行政与服务行政的综合体系。行政法治对这两种行政模式都提出了针对各自特色的具体要求。而其核心制度目标则定位于“维护和促进社会稳定,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即通过积极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有效抑制和减少影响稳定的各种社会消极因素,从而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和谐因素,又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以维护社会的稳定。
  笔者以为,社会管理本质是政府在新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基于新的管控理念与管控技术,对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因以组织身份归属为基础的传统社会控制体系的失效所导致的秩序与权力真空的重新填补。这体现了一种反冲突的、强调社会自身功能结构协调的社会治理思路。其理念是,冲突在任何意义下,都不具有正面的价值功能;而稳定均衡则被赋予了最高的价值地位。尽管在社会学理论上,上述论断是否正确是有争议的。而舆情问题,尤其是借助网络新媒体技术加以展现的社会舆情,因其既是公众社会意识、利益诉求的展现形式,同时也是公众实现自身权利,参与社会管理的重要渠道,所以成为了以维护社会维护为政策目标的社会管理的重要领域。
  (二)传统的网络舆情管理模式:工作体制与技术
  ……
展开
目录
2004年序
序言节录
本卷导读

专题链接
“微博”冲击:新媒体技术条件下网络舆情管理
制度的法律建构
浅议微博作为中国公民社会增长点的可能性
民主立法的新进展
——评法案网络征求民意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公众参与

学术BBS
网络实名制的法经济学分析
网络世界里如何被遗忘
——欧盟网络环境下个人数据保护最新进展及对网规的启示
网络商标侵权中电子商务平台商的共同侵权责任研究
避风港原则在电子商务侵犯商标权中适用的根据
第三方电子商务交易平台的知道判断标准研究
互联网应用中的消费者权益保护
台湾经验及其借鉴:网络购物标价错误的民法应对
——由台湾地区的“UB MALL”案和“Dell”案展开
云计算问责视角下的合同问题与服务等级协议
将他人商标作为付费搜索关键词的法经济学分析

追踪研究
税法改革背景下的网络经济
互联网市场规范中的竞争问题
后Bilski时代电子商务商业方法专利之因应与挑战
日本著作权间接侵害理论的新发展
……
信息窗口
案例收藏夹
编者手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