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及实现方式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217127
  • 作      者:
    高洪力,李秀芝主编
  • 出 版 社 :
    光明日报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高洪力,女,1959年出生,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多年来主持和参与省部级课题4项,出版专著6部,主编、副主编教材4部,在《人民日报》、《当代世界于社会主义》、《理论前沿》等核心期刊和杂志上发表论文30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及实现方式》从研究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和实现方式人手,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涵和意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化、时代化的关系;分析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的环境特点一总结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色;重点阐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及功能,并按照时间的顺序总结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建国后前30年及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历史进程及实现方式和基本经验,探讨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具体实现方式的选择,并结合高校的特点概括了当代高等院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性及实现方式,是一本较为系统地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著作。
展开
精彩书摘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经验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宏伟蓝图。我们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伟大的成就,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党探索和总结了适应我国国情的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战略任务;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又强调要“不断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再次要求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及时总结和推广行之有效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本经验,对今后更好地推动大众化宣传教育的开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
  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广泛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社会主义特别是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批判地汲取其理论成果的合理内核,深入研究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新形势。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运动,总结这个时期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超越前人的理论。它是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基础,从实践当中得来的科学的理论体系。自马克思主义诞生一个多世纪以来的实践证明,其立场、观点、方法以及基本原理是正确的。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开始就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实现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无产阶级政党。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曾多次修改党的章程,从1921年的“一大”到1945年“七大”正式把毛泽东思想写进党的指导思想,到1997年“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写进党的指导思想,到2002年“十六大”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进党的指导思想,再到2007年“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写进党的指导思想,在不断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党领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不可动摇的指导地位。
  ……
展开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理论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及其界定
(一)大众化的涵义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涵义
(三)关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内涵的学术界研究观点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关系
(一)中国化是前提
(二)时代化是灵魂
(三)大众化是目的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在全球大众化历史进程
(二)苏联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及经验
(三) 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功能及影响因素
一、价值与价值功能解析
(一)价值的概念界定
(二)价值与必要性
(三)价值与意义
(四)功能的语义解析
二、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
(一)意识形态含义的演变
(二)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价值功能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人文价值
(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科学价值
(三)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价值
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发挥的制约因素
(一)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发挥的经济因素
(二)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发挥的政治因素
(三)制约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价值发挥的文化因素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和实现方式
一、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和实践
(一)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环境特点
(二)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方式及特点
(三)五四运动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经验
二、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实现方式的特点
(一)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因
(二)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特点
(三)建党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及经验
三、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实现方式的特点
(一)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特点
(二)土地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
四、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实现方式的特点
(一)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特点
(二)抗日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与经验
五、解放战争时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方式的特点与经验
(一)加强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创新和丰富军事理论
(二)在战略决战和夺取全国胜利过程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

第四章 建国后前30年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实现方式及启示
第五章 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价值、历史回顾和基本经验
第六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出的现实依据与理论基础
第七章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方式
第八章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特殊性及其实现方式
参考资料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