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改革开放以来,实现了经济高速增长的中国不仅在经济上,同时在政治上也重新成为了世界数.数二的大国。2004年1月12日,中共中央党校发行的《学习时报》将中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归纳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家”的同时,还定义为“地区大国”、“和平崛起中的大国”、“负责任的大国”、“核大国”、“尚未实现祖国统一的大国”。因此,正如《学习时报》自身承认的那样,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市场经济国家”,贫富差距扩大、能源不足以及环境恶化等一系列由于经济急速增长而出现的问题喷涌而出,威胁到了经济的进一步稳定和可持续增长。中国为世人瞩目的“世界工厂”地位其实质不过是由外资企业主导的“世界代工工厂”而已,中国经济结构依旧非常脆弱。中国在已经成为了一个大国的同时,内心深处依然深切感到自身与真正的强国还存在着遥远的距离。
此外,从国民的平均生活水平、技术水平、教育水平等指标来看,中国也同样算不上一个强国。因此中国才会期待,首先到2000年让全体国民的生活质量达到“小康水平”,到2050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最后“在2100年前后跻身于世界发达国家前列”(《中国现代化报告2005》)。总之,中国希望最迟到21世纪未能够成为一个“经济强国”。
屈辱的历史与复兴“中华”的誓愿
中国之所以如此强烈地想要成为一个“强国”,其原因就在于,自鸦片战争(1840—1842年)以来,作为一个强权主宰下的殖民地“弱国”,中国所体验到的屈辱的历史。这些屈辱体验使中国不仅产生强烈的成为大国的愿望,并且还要成为一个内外兼顾的真正强国,从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所希望成为的强国,与复兴从2000年前与罗马帝国同样属于世界中心的大汉王朝一直到300年前清初时的繁盛“中华”是一个意思。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