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310038930
  • 作      者:
    杨永志等著
  • 出 版 社 :
    南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通过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始终是近代以来无数先进中国人执着追求的梦想。许多仁人志士为中国走向现代化殚精竭虑、艰辛探索,但却屡遭挫折,始终未能找到一条通向现代化的道路。以五四运动为转折点,中国人民的现代化追求和实践,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导结合在一起,有了一个全新的选择和出路。翻开中国近现代历史的长卷,可以清楚地看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引领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从社会主义建设到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使中国真正步人了现代化的前进轨道。
展开
精彩书摘
    一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过程中,邓小平深感没有民主法制保障的严重危害,对人的基本权力的肆意蹂蹒。提出“人民的民主权利,在林彪、.四人帮'横行时期遭到践踏。粉碎'四人帮'以后,特别是三中全会以后,我们一直在努力发扬民主。……我们各种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改革的总方向,都是为了发扬和保证党内民主,发扬和保证人民民主。”②为了普及法制观念,加强全民法制观念教育,使之形成公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他强调,“法制观念与人们的文化素质有关。现在这么多青年人犯罪,无法无天,没有顾忌,一个原因是文化素质太低。”③总而言之,邓小平关于民主法制、政治体制与现代化关系的认识,今天来看仍是深刻和科学的思想。
    4.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实现人的现代化的思想依托
    党中央明确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是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在改革开放后提出的。党的十二大报告指出:“我们就能够在建设物质文明的同时,建立起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物质文明的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不可缺少的基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对物质文明的建设不但起巨大的推动作用,而且保证它的正确的发展方向。两种文明的建设,互为条件,又互为目的。”④“报告”明确了精神文明的具体内涵即改造人的主观世界,按照邓小平的说法:“它表现为教育、科学、文化知识的发达和人们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的提高。”⑤邓小平还曾指出:“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忽视了发展生产力,所以现在我们要特别注意建设物质文明。与此同时,还要建设社会主义的精神文明,最根本的是要使广大人民有共产主义的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国际主义、爱国主义都属于精神文明的范畴。”⑥邓小平在全国人民聚精会神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提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强调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必须同时发展,具有深远而特殊的意义,为人的现代素质的培养和塑造奠定了思想基础。
    ……
展开
目录
绪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
一、人的现代化内涵及其分层结构
二、人的现代化特征、体现和本质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关系
四、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的历史趋势
五、推动当代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第一章 人的现代化思想的系统梳理和简要评介
一、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本质和发展的思考
二、西方国家历史上关于人的发展的主张
三、当代国内外关于人的现代化发展的主要观点
四、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关于人的现代化发展思想

第二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现代化的探索
一、毛泽东关于人的现代化的主要思想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人的现代化的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经验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与中国人的现代化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形成过程
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认识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影响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具有中国特色的人的现代化
一、历史和辩证地认识中国人的现代化特色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中国特色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
三、中国特色人的现代化发展要求和建设重点
四、中国特色人的现代化的非历史必然选择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视域下的中国人的现代化战略
一、运用辩证思维分析中国人的现代化发展面临的问题
二、运用战略思维谋划完成中国人的现代化的艰巨任务
三、运用创新思维思考实现中国人的现代化的基本策略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语境中的中国人的现代化评价
一、人的现代化的评价指标
二、人的现代化的评价体系
三、人的现代化的评价方法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