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我接触到了北京梁漱溟乡建中心,参加第二期人才计划的培训,接触到了一些乡建派的专家学者。从农业发展、从宏观角度、从当时碰到的问题出发,他们都帮助我进行了一次系统的梳理。那时我发现,自己最初的思路太窄了,导致根本发展不起来,和老百姓结合不起来,所以说那会儿参加人才计划有种开窍了的感觉。
从那儿回来以后,2007年我就开办了一个合作社。我从梁漱溟乡建中心学到东西,受到了启发,也到山西永济学到了一些经验。但是搞合作社还是出现了一些问题。后来我们就开始尝试土地流转规模经营。这是我最初的想法:合作社还得在土地上下文章,但是土地都是一家一户的,比较分散,社员的地也比较分散,我那时第一个把成片的土地用来耕作。
因为我在山东时搞的是蔬菜,所以我就把承包的土地拿来发展经济作物蔬菜。可惜那年的行情不行,效益不太明显,甚至可说赔了点钱,社员的积极性一下被打下去了。第二个问题就是,成立了合作社以后,我们又有了农资店,所以就搞统购统销,和大公司协议收农产品。结果那一年我们遇到了天灾,小麦收割的时候下了一个星期的雨,那些小麦一直生芽,导致我们和公司口头协议的订单人家没法履行--你的小麦生芽了,没法收。这一年,合作社进行得不顺利。
后来我改变了思路,自己一个人先承包土地搞起来。2007年,我自己承包了500多亩的农场规模种植,也就是先拿自己做实验,尝试把更多的土地集中起来,锻炼自己的管理能力,希望把管理搞好、效益出来后,再把整个合作社带动起来。但那一年又遇到了麻烦:我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大葱上面,那年北方的大葱行情比较看好,但是我那年是在英子的老家湖南衡阳培育的葱秧,结果葱秧遇上了南方50年难遇的大雪灾,整个20亩的葱秧全部冻坏了。那一年也是亏本不少。
2008年我缓了一下,把自己的农资店经营了一下,2009年我又回到村里承包了30亩地搞经济作物。总的来说这几年发展都不太好。我为什么要说这些?关于传统土地种植,我现在面临的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为什么老百姓增收困难。一个是农业种植风险大,这几年自然灾害对整个农业的影响很大,包括春天的低温,去年的大雪,我种植的这几年年年都遇上。而实际上,这几年最制约我的还是市场的问题。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