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权力的游戏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1322968
  • 作      者:
    (美)约翰·海尔曼(John Heilemann), (美)马克·哈珀林(Mark Halperin)著
  • 出 版 社 :
    中国华侨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波谲云诡的美国大选被视为一场不能错过的政治盛宴,而奥巴马、希拉里、克林顿、麦凯恩等美国政坛风云人物更是备受瞩目,在2008年美国大选中,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奥巴马迅速崛起,最终成为美国白宫的主人,并在2012年成功连任,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人瞩目的总统之一,也是唯一一位黑人总统。而这其蕴藏着的不为人知的内幕,更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
  《权力的游戏》这本书由美国权威政治记者约翰·海尔曼与马克·哈珀林共同写作而成,其中内容几乎全部取自第一手资料,全球首次深度揭露了美国总统竞选的真相,一经出版即受到热烈响应,迅速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几年内蝉联不下。
  该书资料翔实,情节跌宕,极具可读性。惜国内还没有中文译本,所以这次我们翻译出版了这本著作,以飨读者。

 

展开
作者简介

  约翰·海尔曼  (John Heilemann),美国资深政治记者,曾著有《骄傲跌落之前》(Pride Before the Fall)、《一生一次的比赛》(Race of a Lifetime)等作品。

  马克·哈珀林  (Mark Halperin),美国资深政治记者,著有《取胜之道》(The Way to Win)、《缺乏主见的选民对下一位总统的指导》(The undecided voter's guide to the next president)等作品。

 

展开
内容介绍

  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选举,成为轰动一时的娱乐活动。在这场入主白宫的角逐中,奥巴马迅速崛起,最终成为白宫的主人;希拉里竞选失败,却戏剧般地成为奥巴马的合作伙伴和国务卿;麦凯恩和萨拉佩林各显神通,但最终无缘总统宝座。
  在这场惊心动魄的选举背后,究竟隐藏了多少不为人知的内幕?美国资深政治记者约翰·海尔曼和马克?哈珀林深入接触奥巴马幕僚,通过对这些关键人物进行上百次的深度采访,揭露了2008年竞选的秘密历史:没有任何政治背景的奥巴马是如何击败对手,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的?当选举尘埃落定后,他又是如何说服希拉里成为国务卿的?克林顿为何会频频出现极具破坏性的政治错误?为什么麦凯恩选择新手阿拉斯加州长作为他的竞选搭档?佩林遭遇到了怎样的困扰?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她时代
  芝加哥正下着雷暴雨,该市的奥黑尔机场(O'Hare)进进出出的航班因此被迫取消。在巴尔的摩马丁市(Baltimore)外马丁国家机场(Martin State Airport)的飞机跑道上,希拉里一边坐着吃披萨,一边和身边两个助手聊天。而美国特工处安保人员则在私人飞机上等待着,等待着天空放晴,这样希拉里才能飞往目的地:为巴拉克·奥巴马在“风之城”(芝加哥市别称)举办两场募捐会。
  这一天是2004年5月7日,两个月前奥巴马这位年轻的伊利诺伊州参议员刚在该州的美国参议院民主党初选中出人意表地赢得了重大胜利,以53%的支持率击败了一名竞争对手。如同往常一样,民主党迫切需要希拉里出面帮助这些党内候选人在全国范围内筹措竞选资金。希拉里并不喜欢这样的工作,但也尽本分完成分配给她的任务。至少这并不像为自己筹集资金那样叫人痛苦,她很讨厌这种向人乞求的行为,有时候干脆就拒绝去做。
  希拉里在机场等了一个小时,然后是两个小时,这时希拉里的飞机驾驶员告诉大家,他自己也不确定飞机什么时候或者还能否获准起飞。让助手们惊讶的是,希拉里丝毫没有取消这次飞行之意,她坚持让飞机在跑道上原地等候。希拉里这位资深政治家正为奥巴马着迷——他的领导魅力和沉着风度,他父辈肯尼亚和美国堪萨斯的结合,以及他根植美国文化的成长背景,她非常乐意尽自己一份力来帮助他。
  “我想去,”希拉里态度坚决。
  当她到达芝加哥的时候,第一场筹款会已经结束了,于是她赶去参加了第二场。第二场筹款会是设在芝加哥艺术俱乐部的晚宴,在那里奥巴马和米歇尔热情地和她打了招呼,并为她大费周折前来出席表示感谢。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内,希拉里在宴会现场缓步走动与人攀谈,她的魅力迷倒了在场的每个人,她所讲的参议院轶事都惹得大家哈哈大笑。晚宴结束后她和奥巴马两人又赶去参加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在W酒店为年轻专业人士举行的党内聚会。房间里挤满了人,奥巴马人气爆棚,这给希拉里留下了深刻印象。
  这些人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希拉里对手下说。活动结束后她从芝加哥飞回,并且好多天都在滔滔不绝地谈论奥巴马。他是个年轻聪明的非裔美国人,还是位了不起的演说家。这正是民主党迫切需要的候选人,也是她和丈夫克林顿一直栽培和提拔的那棵政治苗子,他们对此非常自豪。希拉里告诉帕蒂·索丽斯·多尔(与她关系最密切的政治助手和个人政治行动委员会HILLPAC主任)让他在可允许的范围内为奥巴马提供尽可能多的资金。这仅仅是开始而已:在接下去的几周内,希拉里在华盛顿自己家里为奥巴马举行了一次筹款会,然后又再次前往芝加哥为他的竞选活动筹措更多的资金。
  希拉里的助手们过去从来没见过她在一名政坛新人身上投入这么多的热情。一个助手问她原因,她简单地说:“芝加哥出了个政治新星。”
  当然,政治明星是希拉里·罗德汉姆·克林顿特别熟悉的一种现象。她明白政治明星的成与败,悲和欢,在这点上她和其他美国人都并不陌生。十几年来,她一直生活在聚光灯里,一举一动都在媒体显微镜的严密监督之下,而这种经历有时候是非常痛苦的。在这个过程中,她变成了公众视野里高处不胜寒的人物:既受人爱戴又遭人厌恶,既受人赞扬又遭人抨击,既声名显赫又遭人诟病,然而从未被人忽视。
  现在她五十六岁,在参议院任职也已是第四个年头,但却依然是共和党右派的死对头。不过她还是美国民主党政治家里最受拥护的一个——受欢迎程度超过了民主党总统候选人约翰·克里,更超过了丈夫克林顿,后者的公众形象在莫妮卡·莱温斯基事件和马克·里奇特赦丑闻发生之后还尚未恢复过来。
  希拉里到达目前地位的政治轨迹从哪个方面看都是非同寻常的。在白宫岁月里,她从一开始就是极富争议的人物。(这一点连她自己也搞不明白。她不知道自己到底做了什么事让大批反对者如此愤慨。)她做第一夫人的时候,遭受了一连串可怕的失败、羞辱和阴谋论:医疗保健和畜牧品贸易,文斯·福斯特(Vince Foster)和“白水事件”,莱温斯基性丑闻和弹劾克林顿。她在经历这些挫折之后变得更坚强、更强大。莱温斯基丑闻因其道德层面上的严重性成为众多事件的一个转折点,希拉里在这次事件的映照下显得脆弱而令人同情。作为一名女性,她在最可怕的婚姻背叛面前表现出了尊严和坚韧。她2000年决定竞选纽约市参议员之位,当时这个决定遭到了很多朋友的反对,一些政治预言家甚至信心十足地说她一定会输。然而她最后轻而易举地赢得了选举,以超出第二名12个百分点的绝对优势当选参议员。总统大选之后,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Simon and Schuster)同意以800万美元的高价请她出版个人回忆录,在当年这是非虚构类文学有史以来出价之高排名第二的作品。当《亲历历史》(Living History)一书于2003年6月出版,出版社又将稿费赚回来了,首批印刷的150万本很快销售一空,后来接着加印了很多。该书的巡回宣传成为轰动一时的大事件,希拉里的书迷们为了得到她的亲笔签名通宵排队,媒体还将她跟麦当娜和小甜甜布兰妮这些流行偶像相比较。
  有了西蒙与舒斯特出版公司支付的丰厚稿费,希拉里和丈夫克林顿一道在华盛顿斥资285万美元买下了她的梦想之家,这座新乔治亚风格的房子有六间卧室,坐落在一条幽静的林荫道上,夫妇俩据此给这座房子起了个别名:怀特黑文(Whitehaven)。然而《亲历历史》的作用远不止如此,这本书在希拉里内心燃起了她2004年竞选总统的火花——她的这个想法从一开始就是严肃而隐秘的,隐秘得就连消息最灵通的民主党内部人士都毫不知情。
  希拉里是在新书巡回宣传途中产生竞选念头的。但凡她所到之处,人们总是在耳边说她应该去参加竞选,并且还认为她是民主党内唯一有可能击败乔治·W·布什总统的人选。而且不仅仅普通民众如此认为,很多重要人物也这么劝说过她,其中包括在任政府官员、大额捐赠人和财富五百强领导人。他们对于民主党候选人现状怀着一种恐慌的情绪:克里的全国民意调查支持率是个位数,情况已经糟糕到要把竞选经费出让给其他候选人使用的地步;迪克·格普哈特(Dick Gephardt)已经过气,约翰·爱德华兹虚有其表,而乔·利伯曼(Joe Liberman)则屡战屡败。因此民主党内现今还说得过去的只有佛蒙特州州长霍华德·迪恩(Howard Dean)一人,然而民主党高层却认为他脾气太暴躁,立场太左倾,手腕不够强硬,因此也不足以在大选中取胜。
  希拉里完全同意这些看法,特别是对迪恩不可能竞选成功的评价。布什政府会将他咬碎吞掉,吐出骨头,然后再踏过他的残骸。她也知道民意调查中凡是出现她的名字,她的支持率都会远超过其他候选人——以30个百分点的绝对优势打败民主党的任何候选人。当然了,她的知名度和高支持率之前有莫大的关系。就算这样,那也是30个百分点啊!不费吹灰之力!
  希拉里还发现,参加总统竞选这个想法在丈夫克林顿手下中间也越来越普遍。这年夏天的几周以来,史蒂文·里切蒂(Steve Richetti)不停地对遇到的每个人说,希拉里如今面临着一个像鲍比·肯尼迪那样的好机会,里切蒂曾在克林顿当政时出任白宫办公室副主任并且一直是这位前总统最亲密的政治助手之一。他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希拉里跟这位美国前参议员一样,眼前面对着可怕的战争、疲惫的选民,还有一个在其位却无力履行团结民众重任的现任总统,这是时代赋予的一个历史性机遇。曾任希拉里白宫办公室主任的麦琪·威廉姆斯(Maggie Williams)以言行谨慎著称,她也十分赞同希拉里参加总统选举这个想法,而且她认为希拉里获得提名并当选总统简直如同探囊取物般容易。索丽斯·多尔的态度比威廉姆斯还要积极——她甚至已经开始在HILLPAC网站上贴出希拉里支持者请求她参选的信件内容。多尔告诉希拉里,马克·佩恩和曼迪·格伦渥德说如果她考虑参选的话,一些系统性的铺垫工作已经有序开展,而且他们二人很乐意为她效劳。
  希拉里感到很惊奇。虽然说佩恩和格伦渥德曾长期在她手下工作且声誉良好,但如今他们正在帮助民主党参议员利伯曼竞选,佩恩负责民意测验,而格伦渥德则任传媒顾问。
  “可是你知道这么做有多么不道德吗·”索丽斯·多尔对希拉里说。
  希拉里当然知道这样做不道德,但让她感兴趣的是他们的态度,她不可抗拒地喜欢这种别人对她政治生涯的忠诚。
  除了民意测验和网络舆论之外,新闻媒体对希拉里参选的揣测也开始铺天盖地了。然而希拉里所公开的立场依然坚定不移:个人不可能去竞选。她八月份在奥尔巴尼市举行的纽约州博览会上对美联社的一名记者表示:“我压根不考虑参选。”
  但在私底下,希拉里的表现似乎更倾向于参加竞选。在接下来的三个月内,她和手下核心成员忙于召开一系列的秘密会议和电话会议,一起对参选的可能性做了深入分析。尽管佩恩此时依然是利伯曼的手下,希拉里还是派他前往爱荷华、新罕布什尔州和全国其他选区做了极其秘密的民意调查。(调查结果一片大好,让她信心倍增。)然后她派约翰·哈特(John Hart)对后期参选做了情况调查:申请截止日期以及争取足够代表获得候选人提名的可行性。(不好办,但还是可以做到的。)她还交给手下信息联络人员一项任务,让他们为她的弃诺行为找出一种合理的说法,因为当时她竞选参议员时曾起誓好好完成六年任期。(国内政治形势异常严峻,因此她被逼无奈才决定竞选。)
  到了最后,希拉里手下几乎所有顾问都达成了一致意见:她应该参选,因为时机刚好,因为她很有可能会赢,还因为,正如索丽斯·多尔所说,“这是属于你的机会。”
  可是希拉里并不是轻易会被他人空泛的规劝之辞而动摇的人。她是一位理性主义者和经验主义者,骨子里具有衡量风险和报酬的本能,而且对于未来不利因素有着敏锐的——甚至说过度敏感——第六感。
  希拉里对当初起誓任职期满一事非常认真,这是她获得纽约州选民信任的重要原因。不错,克林顿当阿肯色州州长的时候也立过类似的誓言,但后来在参加1992年总统竞选之前背弃了,理由是国家对他的需要比神圣的诺言更重要。但希拉里担心这样做会背叛支持她的选民,也担心会因此付出沉重的政治代价。人们会谴责她不诚实、太过现实和太机会主义吗·太……总之就是政敌多年来批评她的那些词儿!
  然后还有她输掉这场竞选的可能性。参议员之位给了她一种政治认同感,而这是和丈夫克林顿截然不同的。倘若她现在参加竞选并且失败的话,她个人的政治生涯就从此止步参议院了,她想道,参议员的身份已使她摆脱了前第一夫人称号的桎梏,如果参选总统,那么到时她的政治平台也会因此受损。
  当选的前景几乎是难以抗拒的,克林顿家族又可以把一个灰头土脸的布什家族成员赶出白宫。
  希拉里很重视手下对此事的看法,但也并不是完全认同他们的观点。他们不知道这对她来说意味着什么。野心和谨慎并存是她一贯的心理状态,而她此时正在两者之间左右为难。她需要得到更多的数据,更多的信息和更多的建议,但她并不愿意扩大知情者的圈子,因为害怕会走漏消息。
  晚秋的一天,希拉里通知詹姆斯·卡维尔(James Carville)到她的参议员办公室来,后者是克林顿1992年胜利当选总统的总规划师。希拉里十分喜欢詹姆斯,对他的忠诚和判断力深信不疑,虽然此前她并未将他收为己用。卡维尔由于之前曾劝说希拉里不要竞选参议员,这次来心里有点忐忑不安,所以给出的意见并不是十分明确。希拉里似乎欲言又止,最后她说,我觉得自己可以参加竞选。业已参选的这些候选人中没有一个人能打赢布什,而我认为他是可以打败的。
  听到这话,卡维尔坐在那里惊呆了。会面结束后,他边走出办公室边想道,天哪,她可能要竞选总统!
  希拉里还给老朋友汤姆·维塞克(Tom Vilsack)打了个电话,他时任爱荷华州州长。希拉里11月5日要前往爱荷华州得梅因市参加一年一度的杰弗逊-杰克逊晚宴(Jefferson-Jackson Dinner)。这次晚宴是一年里很重要的活动,不过如果在总统选举年爱荷华党团会议初选前夕举行的话,对于民主党来说具有最重要的政治意义。届时党内主要候选人都会参加,爱荷华州选也意味着进入最后冲刺阶段,而候选人希望也借此次演讲机会给各自的竞选工作注入一针强心剂并顺利冲过胜利的终点线。希拉里被邀请在晚宴上做主题发言并担任主持人,这是一项通常专门留给无意总统提名竞选的民主党内重要人物的荣誉。
  其实希拉里已经听到传闻,说维塞克认为她应该参加竞选,维塞克在电话里证实传闻非虚,然后几乎用祈求的语气请希拉里参选。民主党绝对要阻止迪恩参选,维塞克对希拉里说,她是党内唯一一个有实力的总统候选人。“这将是一场圣战,我们要派精英党员来参战,”维塞克说道,“而你就是我们的精英之选。”
  希拉里听了之后既觉受用,但内心又有些矛盾,维塞克的话虽然动听,但她尚未被完全劝服,于是她就带着这样的复杂心理去参加杰弗逊—杰克逊晚宴。在晚宴发言中,希拉里严厉谴责了总统布什——“他对未来美国的发展状况并无远见卓识,在他领导下美国不会变得更安全、更强大、更厉害、更富裕、更美好或者更公正”,台下观众听后紧张不已。
  现在看来,克里当晚的表现稳健而有生气,被视为他实力恢复的开始。爱德华兹的表现也不错。但是希拉里的演讲盖过了所有发言人的风头,连她自己也知道这一点。她看着宴会上的民主党候选人——一个个都是伪装高手,举止既不庄重,也无风采可言,更不必说有可能打败布什了,她想道,难道这些就是我们的总统候选人吗·
  主要州总统预选的申请日期眼看12月就要截止,抉择时刻迫在眉睫。希拉里召集手下最重要的核心成员到位于纽约威斯彻斯特县郊区查巴克镇的家中开了最后一次会议。桌边坐着克林顿;他们的女儿切尔西及其男朋友;威廉姆斯和索丽斯·多尔;两名和希拉里关系紧密的克林顿政府死忠派;目光敏锐的伊夫林·利伯曼(Evelyn Lieberman),她曾任克林顿政府白宫办公室主任,以将莱温斯基调到国防部而著名;还有作风强硬的谢里尔·米尔斯(Cheryl Mills),曾在克林顿遭弹劾时担任他的辩护律师。
  希拉里一个接一个地征求在座所有人的意见,认真地听取了他们的意见。这些人的意见对她而言非常重要。索丽斯·多尔和威廉姆斯坚持一贯的观点,赞成希拉里参选;利伯曼和米尔斯也同意参选。克林顿也是一样,他坚信希拉里比当时哪个候选人都更适合做总统。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他肯定希拉里能赢。
  然而希拉里发现屋子里有一个人对此持反对意见。女儿切尔西认为母亲必须完成参议院任期,因为既然许下承诺就一定要遵守,否则选民们将不会原谅希拉里。
  尽管希拉里试图说服自己,但她认为切尔西是对的。经过数月的利弊权衡和周全考虑,她就是过不了许诺这一关。无论如何,世界上一切巧妙的借口都无法说服她自己的良心,也不能消除那些反对的声音,而且如果她最后一刻参加总统竞选的话,那些反对派媒体也会对她大加鞭伐。她现在就能听见那些骂词:女野心家,虚伪,诡计多端,无原则的机会主义者,到时候她又得经受这一切。
  “那样我就完了。”希拉里对索丽斯·多尔说。
  希拉里放弃2004总统竞选的决定被证明是具有重大意义的。现在已经无从知道当年希拉里会不会赢得民主党候选人提名或者入主白宫,但当时负责布什改选的竞选策略师都认为她是比迪恩和克里更难以应付的民主党对手。不过如果她参加的话,也会严重扰乱民主党党内竞选。她关上了一扇门,却开启了一扇窗,无意间引发一连串连锁政治反应,这些反应原本是可以对她搁浅的总统之梦产生巨大影响的。希拉里的缺席为克里惊人的兴起扫清了障碍。他出人意表地在爱荷华州击败了迪恩,然后是新罕布什尔州的压倒性胜利,最终克里在“超级星期二”重磅出击,一举获得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现在他要做一个不可能极其重要的决定:选择一名知名度不高的伊利诺伊州立法委员在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上发表主题演说。
  当克林顿于2004年7月2日去芝加哥的时候,克里的决定还没对外公布,他选择了奥巴马。当时这位前总统正为他的个人回忆录《我的生活》(My Life)在全国做巡回宣传。这本书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比希拉里的那本自传还热门——发售第一周就卖出100万本。那天天气低沉,潮湿而闷热,但克林顿的活动行程却排得满满当当。因此当他到达当天的最后一场活动,是在地产业巨头、亿万富翁尼尔·布鲁姆(Neil Bluhm)家中为奥巴马举行的筹款会,他已经筋疲力尽,心情狂躁,感到岁月不饶人。但是当他到布鲁姆家楼上稍作休息并见到奥巴马夫妇后,他又恢复了生气,开始向大家介绍奥巴马本人,这是典型克林顿式的介绍,生动而毫不吝惜溢美之辞。克林顿介绍完之后,奥巴马向前一步走到台上,以自谦的口气说起自己微薄收入与克林顿巨额稿费之间的差别:“如果是我刚结束这次巡回宣传的话,那么我的生活质量可要比现在好多了。”
  克林顿大笑起来,然后一如既往地接过奥巴马的话茬。
  “年轻人,”他说,“我什么时候都可以和你交换位置!”
  克林顿语气里的辛酸之情很快就成真了。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于周一晚上在波士顿召开,克林顿在会上表现堪称上佳,而第二天晚上奥巴马的主题演说就给他当天的发言做了历史的脚注,奥巴马一下子声名鹊起。一个月后,克林顿因为心口痛和气促去医院做了血管造影,结果显示心脏动脉血管严重堵塞(若干处堵塞率已经达到90%),于是医生为他安排了手术日期。9月6日,他接受了心脏搭桥手术,医生剖开他的胸骨,打开了胸腔,手术过程中心脏停跳长达73分钟。手术的恢复过程是缓慢而艰苦的,还要忍受手术并发症的折磨。在某种程度上,克林顿再也不会跟从前一样了。
  克林顿从医院的病床上给克里打电话,从交谈中他了解到数月来克里在布什竞选团队及其保守派媒体宣传的夹攻之下竞选形势不太妙 に里给了共和党人太多描黑自己的空间,对手将他刻画成了颓废、傲慢的自由主义墙头草,而且更为糟糕的是,他未能击退快艇老兵寻求真相组织(swift boat veterans for truth)的进攻,以致个人诚实度和越战记录受到怀疑。克林顿给克里的建议是基本性的:多说经济,少谈越战;“布什为财富五百强而战,约翰·克里为孩子们的福祉奋斗。”
  尽管克林顿缠绵病榻,身体疲惫,他也看得出民主党选举颓势不断加剧。10月末克林顿出院,尽管脸色苍白、憔悴瘦削,而且中气不足,但他仍为挽救民主党旗手克里的选情做了最后的努力,前往费城出席克里的一次集会,他在十万名观众面前说道:“如果这样的发言对我的心脏没好处的话,”他大声说,“就没有别的什么会有好处。”
  希拉里为克里也尽了自己一份力,在选举即将结束的日子里到全国各地四处为克里拉票。不过希拉里对克里没多少同情心。她对那些在共和党畸形政治秀里,任凭个人公共形象被破坏以及人格被诋毁的民主党候选人只有轻蔑之情。这就是为何她轻视迪恩和质疑克里的原因。她在民主党总统候选人提名过程中还发觉阿尔·戈尔也是个麻烦:太被动,太软弱,自卫反击能力差,更不必说在适当的时候打败对手了。她认为戈尔缺少必要的强硬政治手腕,因此无法在后现代政治的组合绞肉机或快闪焚化炉面前生存。这种强硬手腕对于她来说并不是与生俱来,但现在她已经像佩戴荣誉勋章一样以此为傲。
  对希拉里来说,大选日的最终结果正是她那些逆耳忠言的最好证明。又一位体面的民主党候选人落败了,又一场本可以取胜的选举输掉了。当然这次失败也算是一件好事:2008年将是一场开放式的选举。布什政府连任两届之后,民主党将会在她的领导下团结一致起来——自然、快乐、热切。到时候她参议员任期已满,前景十分看好,这样她当初的誓言也用不着违背。
  大选结束了。几天之后,希拉里将手下召集到查巴克的家中,开始谋划她未来的政治生涯。她一如既往地言辞审慎,说当时尚未完全确定将来竞选总统,不过所有人都认为她的这些话言不由衷,因为她可是希拉里啊。人们毫无疑问地认为,希拉里深信2008年将是属于她的时代。
  然而2004年的大选日也传达了别的一些信息:巴拉克·奥巴马以压倒性的优势入选参议院。芝加哥的这颗政治明星正在朝着通往华盛顿的路上迈进。
  ……
展开
目录
自序
前言
第一部分
第一章 她时代
第二章 别样选择
第三章 她脚下的土地
第四章 达成一致
第五章 不可避免
第六章 进退维谷的奥巴马
第七章 “他们爱我”
第八章 转折点
第九章 好戏登台
第十章 买一送一
第十一章 恐惊蜥蜴丛林
第十二章 挣脱与瓦解
第十三章 奥巴马斗士
第十四章 苦战到底

第二部分
第十五章 特立独行者的危机
第十六章 一路畅通
第十七章 险象环生,见龙卸甲

第三部分
第十八章 巴黎和柏林
第十九章 高空俱乐部
第二十章 萨拉梭子鱼
第二十一章 九月的惊喜
第二十二章 二把手
第二十三章 终点线
后记 汇流成河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