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欧洲共产党情报局”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224102000
  • 作      者:
    任晓伟著
  • 出 版 社 :
    陕西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任晓伟,男,1974年11月生,陕西清涧人,2005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2008-2009年为教育部派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访问教师,2010年起在陕西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博士后流动站从事科研工作,现任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
    目前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共运史和中共党史的教学和研究,出版《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历史和理论起源》(专著,人民出版社2009年)、《中国共产党开发西部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合著,人民出版社2008年)等著作,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研究》、《党史研究与教学》、《陕西师范大学学报》等刊物上发表学术研究论文30多篇。近些年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奖励2项,厅级奖励4项。
展开
内容介绍
    欧洲九国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本成果中简称为“欧洲共产党情报局”)是1947年9月在苏联推动下建立的一个特殊国际机构。从1947年9月建立到1956年4月解散,只存在5年多的时间,但这5年多的时间,却是“二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时期,也是深刻影响建国前后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理念和发展模式抉择的重要时期。
    《“欧洲共产党情报局”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研究》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整理大量的文献资料,着眼于欧洲共产党情报局从时代观念和发展模式两个方面对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以及中国共产党为了摆脱这一影响所进行的艰辛探索,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冷战背景下欧洲共产党情报局与中国共产党的关系,并从国际和国内、外交与内政、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等多重视角深入研究了抗战结束以后中国共产党国际政治理念的变迁和对中国发展道路的探索。
展开
精彩书摘
  “在俄罗斯,民族主义在长久的历史上一直不脱离宗教使命感和帝国主义色彩。”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在不断变化的国际政治秩序中,随着一些东欧国家共产党开始执掌政权以及美国不断对苏联采取强硬对抗政策,适应苏联的国家利益和安全需要建立新的国际机构的问题也逐渐被提了出来。1946年5月,匈牙利共产党总书记拉科西在匈共中央全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建立一个新的国际”,这个“新的国际不是一个组织性的机构;它的任务将是进行调停、在遇到挫折时提供帮助和把一个国家共产党的成功与失败的经验传递给别的国家的共产党,使他们能够学习别党的经验和吸取别党失败的教训。这无疑是十分有益的,不仅仅是我们,全世界的共产党都开始感到,如果不就经验和错误进行交流的话,它们就无法制定有关国际问题的适宜的方针。我们现在想要建立的就是这样一种国际,这种国际将有益于而不是有害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这是战后档案文献中关于建立新的国际的最早提法。1946年9月,捷克斯洛伐克党一名普通的党员赖赫里就恢复共产国际的问题,给斯大林写了一封信,提出“一些捷克斯洛伐克共产党人在小范围内开始认真思考恢复作为国际权力机构的共产国际的可能性”问题,并就这一问题征求斯大林的意见。五个月后,1947年2月,联共(布)中央对外政策部就这一封信中提出的问题在给苏斯洛夫的报告中说,赖赫里在信中提到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在新的国家实现无产阶级革命的自然条件的发展”这一点是“空口无凭地断言”,认为所谓恢复共产国际的说法,只是一种“国外某些共产党人寻求对有关全世界共产主义运动发展前景问题的答案的愿望,因为这些问题使他们感到焦虑和不安。”应该说,这一报告比较客观地反映出了苏联对当时国际形势和整个社会主义运动的真实认识,但随着美苏关系的快速变化和冷战的形成,苏联很快就改变了对成立新的国际组织的想法,特别是在杜鲁门主义和马歇尔计划下出现的东欧离心倾向所形成的压力,“要求克里姆林宫彻底修订原来的政策,包括苏联的外交政策和东西方共产党的政策。有必要‘拧紧螺丝钉’了。于是,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应运而生。”
展开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欧洲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和主要活动
一、“二战”结束初期的美苏关系
二、欧洲共产党情报局的建立和主要活动
三、中国对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建立的最初反应
第二章 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建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
一、从七大到抗战结束前夕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发展的战略构想
二、《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与斯大林的电报
三、毛泽东对《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的认识与重庆谈判的源起
四、关于欧洲共产党情报局成立前中国共产党的斗争策略
第三章 欧洲共产党情报局与中国共产党“一边倒”外交战略的源起
一、美苏合作与联苏防美:1945年4至8月
二、美苏妥协与以夷制夷:1945年8月至1946年4月
三、中间地带与独立自主:1946年4月至1947年12月
四、“两个阵营”与“一边倒”:1947年12月至1949年6月
第四章 欧洲共产党情报局与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历史命运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构建及其体制特征
二、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关于“两个阵营”的理论改变了维系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国际政治环境
三、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对南斯拉夫共产党民族主义的批判压缩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存在的意识形态空间
四、欧洲共产党情报局对苏联模式的强化提供了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替代模式
五、新民主主义社会主要矛盾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在中国的确立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摆脱欧洲共产党情报局“两个阵营”理论的探索
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对“两个阵营”理论的突破
二、新“中间地带”理论:对“社会主义阵营”论的质疑
三、“三个世界”划分的思想和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理论的现实主义
四、“三个世界”划分思想的发展
第六章 欧洲共产党情报局的解散与中国共产党改革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早期探索
一、苏共二十大与欧洲共产党情报局的解散
二、《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与毛泽东反思苏联模式的开端
三、毛泽东对改革苏联模式的认识演进:从《论十大关系》到《正处》
四、毛泽东对苏联模式的认识反复:从《再论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到“九评”
五、从对社会主义改革的曲折探索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兴起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