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民主社会主义的兴荣与困境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3014779
  • 作      者:
    禄德安著
  • 出 版 社 :
    知识产权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禄德安,男,1970年2月出生,河南许昌人,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河南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郑州大学文博学院世界历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际政治专业博士研究生毕业。主持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等省部级项目3项。在《政治学研究》、《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多篇。
展开
内容介绍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资本主义世界产生了政府干预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主张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改良的欧洲社会党纷纷上台执政,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全面兴起。在战后重建东风的助推下,民主社会主义在经济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一些成就,迎来了其发展的黄金时期。20世纪70年代,伴随着经济滞涨阶段的到来,民主社会主义高税收、高支出的福利国家模式陷入困境之中。虽然社会党努力改革,也出现了90年代的“神奇回归”,但至今仍处于困境之中。与民主社会主义在二战后由上而下的发展路径形成对比的是,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取得革命成功之后,经历了摸索、徘徊和快速发展的过程,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并被誉为“中国模式”。把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模式进行比较,可以得出结论:民主社会主义不适合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人民的正确选择!
展开
精彩书摘
    第一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中改良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
    19世纪后半期至20世纪初,伴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变化,欧洲各国工人运动中出现改良主义思想,这些思想和理论对工人运动产生了较大影响。
    一、19世纪后半期欧洲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流派
    1.蒲鲁东主义
    蒲鲁东(1809~1865)法国政论家、经济学家,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者,无政府主义创始人。蒲鲁东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法国,是19世纪五六十年代在西欧国家颇具影响的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无政府主义思潮。蒲鲁东在他的《贫困的哲学》、《社会问题的解决》、《一个革命者的自白》和《19世纪革命的总观点》等著作中,全面系统地阐述了他的无政府主义观点。
    蒲鲁东的改良主义思想,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认为在不触动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情况下,通过组织生产、销售、信贷合作社等办法,特别是通过建立生产合作社和“交换银行”,就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一切弊病。二是在反对资本主义大生产带来的灾难的同时,又力图永远保存小生产者的私有制及其商品生产的所有权,反对马克思关于一切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原则。
    蒲鲁东认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不平等,是由交换不平等造成的,只要建立起平等交换的相互关系,能使每个社会成员得到他劳动产品的全部价值,就能摆脱资本家的剥削,就能得到永久的公平。建立平等交换关系的主要办法,就是在全国普遍成立合作社和建立发放“无息贷款”的“交换银行”。这样,就能够和平地过渡到社会主义。以这些理论为依据,他反对无产阶级进行夺取政权的政治斗争,反对各种有组织的革命活动,反对成立工会和建立无产阶级政党。蒲鲁东主义对工人运动最大的危害就在于他主张通过改良的道路把私有制普遍化,反对用革命的办法来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中改良主义的发展及其原因
第一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中的改良主义
第二节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工人运动中改良主义发展的背景和原因

第二章 “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全面兴起
第一节 “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在欧洲的全面兴起
第二节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世界和欧洲形势与民主社会主义兴起
第三节 欧洲社会党的理论和组织准备

第三章 “二战”后民主社会主义的繁荣
第一节 战后英国工党的经济社会政策及其成就
第二节 战后初期至80年代法国社会党的经济社会政策及其成就
第三节 战后德国社会民主党的经济社会政策及其成就
第四节 战后民主社会主义进入黄金时期的原因

第四章 20世纪70年代以来民主社会主义的危机与困境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陷入危机与困境的表现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陷入危机与困境的原因

第五章 世纪之交民主社会主义“第三条道路”的兴衰
第一节 欧洲社会党的改革探索
第二节 “第三条道路”的兴起
第三节 “第三条道路”的衰落

第六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中国模式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各种社会改良思潮及其失败
第二节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
第三节 中国模式及其意义

第七章 民主社会主义模式与中国模式比较
第一节 两种模式的源起和联系
第二节 两种模式在指导思想、价值体系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比较
第三节 两种模式在经济与社会政策方面的比较
参考文献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