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科学人才观理论读本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010110707
  • 作      者:
    中共中央组织部人才工作局编
  • 出 版 社 :
    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科学人才观丛书:科学人才观理论读本》编写坚持理论与实践高度结合,前者以通过案例解读的方式宣传人才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创新实践;后者以理论剖析的方式,引导广大群众全面理解科学人才观的精神实质和深刻内涵,使科学人才观更加深入人心。
    《科学人才观丛书:科学人才观理论读本》主要阐释了:科学人才观的理论渊源和重大意义;人才是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人才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源;树立人人皆可成才的理念;人才服务科学发展;人才优先发展是科学发展重要途径;人才投资是最大的效益投资;人才发展坚持以用为本;人才队伍建设坚持高端引领;遵循人才系统开发规律;人才发展要坚持改革创新等内容,通过这些努力,从而最终实现走向人才强国的目标。
    《科学人才观丛书:科学人才观理论读本》是各级领导干部,广大群众及相关人员必读书。
展开
精彩书摘
    人才共生规律
    在人类发展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现象,形成了人才共生规律。所谓人才共生也叫群落效应,指人才的生长、涌现通常具有在某一时期、地域、单位和群体相对集中的倾向。具体表现为“人才团”、“人才链”现象,就是在一定的空间和时间内,人才不是单个出现而是成团或成批出现,形成众星捧月之势。主要表现为四种共生效应:一是地域效应,表现为人杰地灵。某一地区因为历史文化传统或其他原因,往往产生、汇集了某一方面的大量人才,处在这个地域的人,如果努力会比其他地域的人更容易成才。我国历史上出现的宋代以黄庭坚为代表的江西诗派和清代以朱彝尊为代表的浙西词派,反映的就是这种现象。二是时代效应,表现为时势造英雄。不同的历史年代,有不同的需求,从而推动相应领域的人才大量产生。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诸子百家;唐宋时期涌现出的以李白、杜甫和苏东坡、辛弃疾、李清照为代表的众多文学家和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造就的大批哲学家、文学家、科学家、艺术家、建筑师、诗人等,都曾呈现出一个群星灿烂的英才辈出时代。三是师承效应,表现为名师出高徒。孑L子七十二弟子,个个不凡。被誉为一代师表的叶企孙在主持清华大学物理系和理学院期间,有57名学生后来成为院士,包括王淦昌、彭桓武、王大珩、陈芳允、邓稼先、朱光亚、周光召、王希季等10位“两弹一星”元勋,以及杨振宁、李政道、林家翘、钱伟长、王竹溪等杰出人才。英国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自建立以来共产生29名诺贝尔奖获得者,成为世界科学史上少有的人才辈出的研究机构。创建于1956年的美国GE(通用电气公司)克劳顿管理学院迄今已培养出168名世界500强的CEO(首席执行官),被《财富》杂志称为“美国企业界的哈佛”。除此以外,现实生活中许多特殊工艺人才和特殊表演技巧人才,至今仍是依靠一些特殊人才的师徒口口相授、手把手传承。四是团队效应,表现为众星捧月。
    ……
展开
目录
一 导言
1.人才发展的科学理论
科学人才观内涵特征
科学人才观核心理念
科学人才观基本内容
2.科学人才观理论渊源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人才思想
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人才思想
马克思主义人才思想的丰富和发展
3.科学人才观形成背景
科学发展需要宏大人才队伍支撑
综合国力竞争需要提升人才的战略地位
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需要科学理论指导
4.科学人才观的重大意义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运用
人才发展创新实践的科学总结
人才工作科学化的行动指南

二 最活跃的先进生产力
1.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
人是生产力要素中的能动因素
人才是高素质的创造性劳动者
人才推动先进生产力发展
2.科技创新的决定性因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人才是知识、技术和技能的有机载体
人才是科技创新主导力量
3.创新型经济的第一推动力
世界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赢得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
创新驱动发展以人才为本

三 科学发展第一资源
1.国家发展的战略性资源
人才是最重要的战略性资源
人才资源是现代经济增长的核心资源
人才资本是科学发展第一资本
……
四 人人皆可成才
五 服务科学发展
六 人才优先发展
七 人才投资效益最大
八 人才发展以用为本
九 坚持高端引领
十 遵循人才系统开发规律
十一 推进改革创新
十二 走向人才强国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