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特征.发展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09818893
  • 作      者:
    王相坤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共党史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编辑推荐
  《中国特征·发展》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l的过程,使我们党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问题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第二代中共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实现了伟大历史转折,成功地走上一条区别于苏联模式和其他国家发展模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总结我们党在历史上的经验教训,借鉴其他国家政权模式、政党建设的有益做法,使我们党对政党与国家的关系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探索出一条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与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
展开
作者简介
  林建公,1934年出生,江苏张家港人。原任国防大学马克思主义研究所研究员、正师、大校。现为北京海淀区玉泉路军休所党总支委员兼第一党支部书记,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协会副会长、中共党史协会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副会长。专著合著:《邓小平与毛泽东思想》、《一个伟大思想理论的诞生》、《艺术、快感、磁力》、《毛泽东军事思想简论》;主编合编:《雷锋辞典》、《邓小平思想理论辞典》、《科学社会主义还是民主社会主义》、《邓小平的领导艺术》、《辉煌之路》、《中国综合国力论》、《革命领袖的与时俱进》等90余本著作。
展开
内容介绍
  发展,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当今世界的时代话题。在目睹“苏联模式”的失败,中国发生“文化大革命”的沉痛教训之后邓小平指引中国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中国特征·发展》阐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由来及演变介绍了中国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向读者展示了“中国模式”的成功经验。
展开
目录
总序
引言  发展是当代中国的最强音
第一章  “苏联模式”葬送苏联东欧社会主义
列宁领导十月革命(1917—1924)
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1924—1953)
赫鲁晓夫批判个人迷信,自己却搞“唯意志论”
(1953—1964)
勃列日涅夫的“发达社会主义”(1964—1982)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带病执政(1982—1985)
戈尔巴乔夫推行“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1985—1991)
苏联模式失败的经验与教训

第二章  毛泽东艰辛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
赴苏会晤斯大林,向苏联学习
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
开创自己的发展道路

第三章  邓小平对发展理论与实践的贡献
面对五千年东方文明
盘点近代中国发展理念
领导人民反思“文化大革命”
把经济发展放在中心地位
处理好发展,改革、稳定的关系
渐进的、灵活反应的发展途径

第四章  改革开放使中国社会主义活跃起来
改革是一场新的革命
中国的改革是第二次革命的继续
改革反映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
始终坚持“三个有利于”标准
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对外开放
深化改革更需要继续开放
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第五章  关键在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商品、商品交换、商品生产的新话
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学校
搞市场经济的12次论述
全面打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
坚持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关注按劳分配原则的具体运用

第六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
“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魂
社会主义理论贵在“中国特色”
牢固确立科学的发展理念
以科学发展赢得未来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