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社会思潮专题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7355
  • 作      者:
    邓卓明主编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邓卓明,重庆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教授,西南大学博士生导师。曾任西南师范大学党委组织部部长,中共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
    长期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思潮理论等教学与研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规划项目、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和重庆市社会科学重点规划项目等多项课题。在人民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等出版《西方社会思潮与我国青年人生观问题研究》、《当代社会思潮与青年教育》、《当代国外社会思潮专题研究》、《社会时尚的嬗变与青年价值观研究》、《当代社会时尚与大学生》等专著、教材20余部,在《光明日报》、《红旗文稿》、《高校理论战线》、《思想理论教育导刊》、《思想教育研究》等报刊发表论文40余篇。科研成果获得重庆市人民政府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三等奖多项。
展开
内容介绍
    《西南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重点学科系列丛书:社会思潮专题研究》主要内容包括: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及研究意义、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和类型、社会思潮的形成、流变及作用、社会思潮的传播、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与启示、我国高校改革开放以来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过程与策略、西方国家应对社会思潮的方式及其启示。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社会思潮多样化是经济制度变革的必然结果
    社会转型往往伴随着经济制度,尤其是作为其具体形式的经济体制的巨大变革,而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的变革又会引起人们思想意识的变化。以我国为例,我国当前的社会转型是建立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基础之上的。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不仅仅决定着资源配置的方式,而且通过资源配置、利益分配影响和控制着人们的愿望、要求、情感、意志、思想以至行动。在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养成了对权力、上级、组织的绝对依附和服从。人们的一切思想和行为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在这种依附关系的前提下演绎出来。因而,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民众往往缺乏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参与意识,以及独立的主体价值取向。由此,在计划经济时代自然难以产生出丰富、多样的社会思潮。
    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为当代中国多样化社会思潮的产生创造了条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主体意识空前强烈,而人们的主体意识的觉醒是社会思潮产生的前提条件。有了主体意识,人们才能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形成体现自身利益、需要、愿望、诉求、情感、意志的社会心理,并对社会基本问题和矛盾表达自己的态度和评价意见。在此基础上,社会思潮才能得以形成。在历史上,凡社会思潮激荡、汹涌的时期,都是民众的主体意识比较觉醒的时期。在欧洲的中世纪,由于人的身心遭到禁锢,所以难以出现多样化思潮相互激荡的局面。而西欧人文主义思潮及随后的一些社会思潮的蓬勃发展,也是与快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唤醒了人们的主体意识密切相关的。
    我国现代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得人们的主体意识凸显,主要表现在人们的开放性价值取向、自主性价值取向和创新性价值取向的确立。
    随着社会经济体制的转型,社会主体的开放性越来越明显。
    ……
展开
目录
第一章 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及研究意义
第一节 社会思潮的基本含义
第二节 研究社会思潮的意义

第二章 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和类型
第一节 社会思潮的基本特征
第二节 社会思潮的基本类型

第三章 社会思潮的形成、流变及作用
第一节 社会思潮的形成
第二节 社会思潮的流变过程
第三节 社会思潮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

第四章 社会思潮的传播
第一节 社会思潮传播的含义及本质
第二节 社会思潮传播的过程
第三节 社会思潮传播的方式和途径
第四节 社会思潮传播的控制

第五章 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
第一节 社会思潮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关系
第二节 社会思潮多样化:社会转型的必然结果
第三节 主流意识形态“价值整合”的必要性及前提
第四节 主流意识形态“价值整合”的方式

第六章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领社会思潮的经验与启示
第一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领社会思潮的基本历程
第二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领多样化社会思潮的基本经验
第三节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引领社会思潮的启示

第七章 我国高校改革开放以来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过程与策略
第一节 社会思潮在高校的传播历程
第二节 高校应对社会思潮传播的历史发展
第三节 高校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主要经验
第四节 高校应对社会思潮影响的具体策略

第八章 西方国家应对社会思潮的方式及其启示
第一节 法治传统的运用
第二节 社会改革
第三节 公民社会“政策”工具作用的发挥
第四节 “电视文化”和商业文化的浸染
第五节 社会的宽容化
第六节 启示与思考

第九章 社会思潮与青年价值观的相互作用及其意义
第一节 社会思潮对青年价值观产生影响的一般特点
第二节 社会思潮对青年价值观形成和巩固的作用
第三节 青年价值观的形成和巩固对社会思潮的作用
第四节 正确认识社会思潮与青年价值观相互作用的意义

第十章 社会思潮涌动中的青年教育途径
第一节 加强对青年的科学世界观教育
第二节 坚持正确的教育原则和方法
第三节 引导青年正确看待和评价国外社会思潮
第四节 营造良好的青年社会教育环境
作者已发表的部分相关论文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