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是贝尔纳·斯蒂格勒在德里达指导下所写的博士论文的第三卷,被认为是20世纪末法国哲学界最有影响力的著作之一。
《技术与时间:3.电影的时间与存在之痛的问题》描述了现代科学技术,尤其是视听技术的飞速发展给人的广义上的“存在”所造成的重大负面影响。
告读者
引言
第一章电影的时间
1.故事欲
2.烦恼
3.电影的两大根本原则
4.“电影幻觉”的意识
5.“库里肖夫效应”
6.遴选、准则与记录
7.录音的启示
8.再论《访谈录》
9.《美国,美国》
10.重复与无意识
11.《四点整》里的前摄
12.《蚀》
13.他者的时间
14.电视
第二章 意识犹如电影
1.精神灾难
2.从客体图像到先验想象力
3.好莱坞,工业图形法之都
4.胡塞尔、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共同关注的领域以及意识的政治经济学
5.《纯粹理性批判》中的“三重综合”
6.康德的混淆
7.认定的综合,即可再现性意识流的统一
8.“面对全体读者群”的康德意识的两个版本
9.作为投映的质料的“自我”及其位置
10.”图像”与“图形”:作为“内感官与外感官同时化的能力”的知性
11.作为“第三持留的一般系统”的意识的位置以及思维的活动
12.谬误推理以及意识流中的不相符性
13.闪回:活跃了胡塞尔的电影
14.统觉的基础
15.”流”的同时化与意识市场的构成,兼论“讲解体系”
16.新的前摄过程的悖论以及欲望的崩溃
17.思想的未来
……
第三章 “我”和“我们”:美国的接受政策
第四章 我们的教学机构的动荡
第五章 进行区别
第六章 技术科学与复制
附录1 中法概念性词汇对照表
附录2 中法专有名词对照表
作为德里达的继承人,斯蒂格勒在技术命运的哲学分析领域开启了一个转折。
——格里高利·沙东斯基
为了摆脱技术霸权,斯蒂格勒认为除了公共权力的积极介入外别无他法。如果让数字技术与其强大的能力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与金融资本主义携手,那就意味着向政治妥协。
——加布里埃尔·梅仑贝尔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