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14414
  • 作      者:
    张志强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作者简介
  张志强,男,1969年生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兰州大学历史学学士(1991年)、北京大学哲学硕士(1994年)、北京大学哲学博士(1997年)。现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哲学研究室副主任,兼任中国哲学史学会《中国哲学史》杂志编辑部主任。2000-2001年韩国国立首尔大学哲学研究所、2009年3-7月日本东京大学中国思想文化室访问学者,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台湾交通大学社会与文化研究所客座教授。曾出版专著一部,译著多部,学术论文三十余篇。
展开
内容介绍
  《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关切的核心主题是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问题,围绕此一主题,集中探讨了如下几个贯穿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史中的重要议题:一是孔佛会通是否也可能是一种新文化?二是现代条件下成德之学如何讲?三是共和之后,教化任务由谁承担?《朱陆·孔佛·现代思想:佛学与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的现代转换》重点探究了彭绍升、章太炎、欧阳竟无等思想人物,特别对近代唯识学复兴的思想史脉络进行了深入解析。
展开
精彩书摘
  《儒学五论》一书的完整再版,为深入全面地理解蒙文通先生的学术成就,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儒学五论》是由蒙文通先生自编、自校、自跋的唯一论文集,于1944年11月由成都路明书局出版。据先生哲嗣蒙默先生言,“先生时届五十知命之年,学问亦已大成;除《古史甄微》、《经学抉原》系由商务出版早已获誉林外,他如《周秦少数民族研究》、《中国史学史》、《古地甄微》等亦基本定型,其中部分也以论文形式刊布于世。先生之儒学思想也在此时趋于成熟。”作为经、史学研究已经基本成熟定型之后的作品,《儒学五论》的出版实际上具有某种中年论定的学术总结意味。其实,作为《五论》基石的《哲学思想之发展》与《政治思想之发展》之两文的写作,正如先生所言“蕴此历有年,而终未敢发”,而正式属稿则在1936年任教天津时。而u1933年任教北大以后,正是先生“始一一发南渡诸家书读之”,深入南宋浙东史学,而研史“稍知归宿”的时期。同时也正是先生“年四十,乃知朱子阳明之所弊端在论理气有所不彻”的时期。实际上,五篇本论中有四论其实是他多年经学研究之集成,也是他的经学思想和方法完全摆脱乃师廖平樊篱后的集中体现。而四篇广论,在一定意义上则可以视为在浙东史学观念指导下的史学研究之范例。由此可见,《儒学五论》一书集中展现了蒙文通成熟的经学、史学乃至儒家义理思想研究(蒙先生称之为“哲学思想”,他的义理思想有三变,本书收录之《儒家哲学思想之发展》是其义理思想“二变”时的作品)的成果。值得注意的是,蒙先生将他的经、史、义理诸学,统冠之以“儒学”之名,这至少说明,其实我们已经很难再以“经学向史学的过渡”这样一个框架来描述他的成学历程,与其说他的学术是由经学走向史学,毋宁说最终又经过了史学而汇入了一个经、史、义理学充分分化发展的“大儒学”观念。于是我们也很难将他由经向史的转向的意义,定位为从传统学术向现代学术的单纯转变,而是具有更为复杂的面向及意涵。
  ……
展开
目录
自序
绪论 晚明以来中国思想现代转换中的几个议题
第一章 从“理学别派”到士人佛学——由明清思想史的主题演进试论近代唯识学的思想特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朱陆与经史:新理观的发生与“浙东”“浙西”的学术分野
第三节 新义理学:是社会理论,还是成德之学?
第四节 近代唯识学:如何在“现实性”的基盘上重建成德之学?

第二章 王阳明《大学》论与“朱陆”问题的展开——兼论王学流衍与“朱陆”问题在晚明背景下的重构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朱陆”问题的深化与阳明学的成立
第三节 “良知”解释的歧义与王学流衍的分途
第四节 阳明学基盘上的“朱陆”问题重构

第三章 从“朱陆”到“儒释”:清代思想史的另一种可能性——以彭绍升的“儒释”观为中心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长洲彭氏家学的特质与彭绍升的理学抉择
第三节 彭绍升理学抉择的佛学化转化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四章 生死·道德·革命——晚清“志士”理想中的个体、社会与道德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有欲以成其公”的道德如何可能?
第三节 从“无生主义”到“生生主义”
第四节 “无我以建立群体”的理想如何落实?
第五节 “依自不依他”与“以他为自”

第五章 “操齐物以解纷,明天倪以为量”——论章太炎“齐物”哲学的形成及其意趣
第一节 前言:哲学的突破与人格的“回心”
第二节 “见谛”的内涵:何谓真?何谓俗?
第三节 《齐物论释》的结构:齐物哲学的三个层次

第六章 方法与宗旨之间——试论现代学术嬗变中哲学、义理学、经史之学的离合及现代佛学对其的导引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哲学:“义理”与“真理”之间
第三节 方法与宗旨之间的体系与知识

第七章 经、史、儒关系的重构与“批判儒学”之建立——以《儒学五论》为中心试论蒙文通“儒学”观念的特质
第一节 前言:“源流互质”视野下的“大儒学”观
第二节 何谓“经学”:“治经之法”还是“治子之法”?
第三节 何谓“史学”:“察势观风”还是“损益发展”?
第四节 何谓“义理学”:“反本复性”还是“革新发展”?
第五节 经、史、义理学相资为用的“批判儒学”之确立
第六节 余论:另一种经学向另一种史学的过渡

第八章 “哲学”、“史学”与“量论”——现代中国学术思想史上的“真理”、“知识”与“价值”问题
第九章 哲学·文明·现代性——“古今中西”之争中的“中国哲学”
第十章 “法相”与“唯识”何以分宗?——试论“法相、唯识分宗说”在欧阳竞无佛学思想中的奠基地位

附录一 时代·传统·中国哲学——时代课题与中国哲学史研究三十年来的演进逻辑
附录二 传统与当代中国——近十年来中国内地传统复兴现象的社会文化脉络
分析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