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中国南传佛教研究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516106808
  • 作      者:
    郑筱筠著
  • 出 版 社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哲学宗教研究系列:中国南传佛教研究》作者广泛搜集历史文献资料并长期深入民族地区进行田野调查,在翔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基础上,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跨学科研究的理论方法,对错综复杂的宗教现象进行研究,系统梳理了中国南传佛教的历史,深入探讨了南传佛教的经典和教义、教派的形成和演变、寺院经济、僧阶制度、僧团管理模式、寺院教育、宗教艺术、南传佛教的社会功能和现实意义等诸多问题,提出了观点鲜明的独特见解,填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
展开
精彩书摘
  一 蒲甘王朝时期佛教派别
  缅甸蒲甘王朝的阿奴律陀国王于1044年统一全缅建立蒲甘王朝后,就进行宗教改革。他遵从一位孟族高僧阿罗汉的教导,大兴上座部佛教。据缅甸《琉璃宫史》、《佛教史》载,阿罗汉原在缅甸南部的达通,初到蒲甘布教时住在蒲甘城外的林间。后得阿奴律陀信任,出任国师之职,使缅甸成为一个发达的佛国。阿奴律陀遵从阿罗汉的意见,从南方孟族地区的达通取来巴利三藏,并礼请大批孟族高僧到蒲甘布教。同时,阿奴律陀又遣使兰卡,取来一套完备的巴利三藏。1058年始创缅文字母,音译了上座部佛教三藏典籍,奠定缅甸上座部佛教的基础。蒲甘佛教文化盛极一时,成为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中心。1071年,锡兰国王毗舍耶摩诃一世遣使者来缅,求赐三藏,请派僧团传戒,一时缅甸成为南传佛教的中心。
  阿罗汉圆寂之后,由班达古长老继任国师。班达古赴斯里兰卡修学7年,深受兰卡佛教的影响。接任班达古国师之职的郁多罗耆婆长老也带了孟族沙弥车波多等大批僧人到斯里兰卡求学。车波多10年后归国,还带了斯里兰卡、柬埔寨、印度等几个国家的比丘一同回到蒲甘。他们一到蒲甘,便宣称唯有兰卡佛教最为纯正,并大力弘扬。他们依照兰卡仪轨,在江中水上结界,为很多人传授戒法,收大批弟子门徒。因为得到国王的护持,兰卡派佛教在缅甸迅速发展壮大起来。初期的蒲甘佛教,一半来自金地达通,一半来自斯里兰卡。后经几位国师及车波多的努力,使兰卡派佛教逐渐成为缅甸佛教的主流。那时的斯里兰卡已取缔无畏山寺和祗多林寺两派,变成了大寺派的一统天下。但林居派和村居派依然存在,传人缅甸的是林居派还是村居派,尚难以断定。阿奴律陀还大肆扩张疆域,向东征服了掸族诸邦,并纳一掸族公主为妃,密切了蒲甘和掸区的关系。发达的蒲甘佛教文化很自然地传向掸区,又通过掸区传到泰、老、傣族地区。
  ……
展开
目录
绪论
一 学术研究综述
二 学术研究思路
三 主要研究内容
四 研究方法
五 学术价值及创新之处

第一编 历史记忆:中国南传佛教的传播
第一章 中国南传佛教的分布
第一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地理位置分布
第二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信仰民族分布
一 云南省境内傣族的分布
二 云南境外的傣泰族群
第二章 中国南传佛教的传播及发展
第一节 云南宗教传播及其发展
一 佛教传播及其特点
二 伊斯兰教传播及其特点
三 道教传播及其特点
四 基督教传播及其特点
五 天主教传播及其特点
第二节 东南亚佛教传播及发展
一 缅甸佛教的传播及发展
二 泰国佛教的传播及发展
第三节 中国南传佛教的传播及发展
一 佛教传入云南的一些观点
二 对南传上座部佛教传入时间的分析
三 中国南传佛教传播的特点

第二编 中国南传佛教的教理与派别
第三章 中国南传佛教经典及基本教义
第一节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经典
一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三藏
二 云南上座部佛教仪式中常颂的佛经
第二节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主要教理、教义
一 缘起论
二 业报轮回的思想
三 四念处
第四章 中国南传上座部佛教的派别
第一节 斯里兰卡佛教派别
一 大寺派、无畏山寺派、祗多林派
二 林居派和村居派
第二节 泰国佛教派别
一 兰那泰王国佛教派别
二 素可泰王国等泰国佛教派别
第三节 缅甸的佛教派别
一 蒲甘王朝时期佛教派别
二 南北朝时期佛教派别
三 东吁王朝时期佛教派别
第四节 中国云南南传上座部佛教派别
一 润派佛教
……

第三编 中国南传佛教的宗教管理模式
第四编 中国南传佛教与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