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高级检索
高级搜索
书       名 :
著       者 :
出  版  社 :
I  S  B  N:
文献来源:
出版时间 :
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
0.00    
图书来源: 浙江图书馆(由图书馆配书)
  • 配送范围:
    全国(除港澳台地区)
  • ISBN:
    9787101087093
  • 作      者:
    张海沙著
  • 出 版 社 :
    中华书局
  • 出版日期:
    2012
收藏
内容介绍
  佛教与诗学的关系问题,一直是学界追逐的热点,也是难点之一。《中华文史新刊:佛教五经与唐宋诗学》至唐代为止的二千二百七十八部共七千余卷佛教经典中选取了流传最为广泛、影响最为深远且最具代表性的五部佛教经典《般若心经》、《金刚经》、《法华经》、《维摩诘经》、《坛经》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其翻译、传播、美学蕴涵及其在文人中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梳理和研究。
展开
精彩书摘
  五蕴只是己身聊以托付之处,而真正的主人妙无住处。这是对于五蕴虚幻与短暂属性的肯定。《为宜兴郑主簿赋寓轩一首》:“物生太空中,巨细同一寓。机缄固有待,舟壑本无住。二仪立毛尘,万化失朝暮。要之傥来寄,正自堕形数。滔滔人间世,俯仰若泡露。浮游皆适然,蚊睫漫来去。着身方丈室,聊作槁梧据。了睹诸幻境,内外绝欣恶。须知五蕴山,今我聊托附。回头主人翁,妙住了无处。”《题滕司户虚舟庵和韵》将孔子的乘桴于海、庄子的身如不系之舟糅合人佛教的五蕴皆空,人生处于极高境界:“万族同一海,至人乘桴浮。狂风鼓溟壑,安问蜃与鳅。扰扰堕浊水,蚩蚩守藏舟。其谁善游者,动寂两不侔。纷纶万境前,了了转处幽。爱君虚舟句,勿逐虚舟求。徜徉曹掾中,聊作虚舟留。长维五蕴山,亦泳爱水流。飘摇度夷险,不喜亦不忧。我乃蹇浅人,褊心屡招尤。君心果空旷,永矣从君游。”(《北山集》,卷三)
  佛教色空观,其着眼点乃在于人生观的建立,六根清净的境界是色空的人生目标。喜怒哀乐都不人心,就达到文人最为向往的清净的境界。“身口清净心无里碍,故无有恐怖。此全于天者能之,所以远离颠倒。心不念是非,口不言利害,此其所以身口清净也。手擎三千大干世界,庄生所谓狭宇宙者也。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此忘其肝胆,遗其耳目,内外俱尽者也。心处六情如鸟投网,因物有迁者也。”(宋曾编《类说》卷五十)
  以六根清净作为理想境界,人生中遇到许多不可避免的痛苦都可以获得精神解脱。人生老去,器官退化,苏轼耳聋还可以写诗自解。《次韵秦太虚见戏耳聋》:“君不见诗人借车无可载,留得一钱何足赖。晚年更似杜陵翁,右臂虽存耳先聩。人将蚁动作牛斗,我党风雷真一噫。闻尘扫尽根性空,不须更枕清流派。太朴初散失混沌,六凿相攘更胜败。眼花乱坠酒生风,口业不停诗有债。君知五蕴皆是贼,人生一病今先差。但恐此心终未了,不见不闻还是碍。今君疑我特佯聋,故作嘲诗穷睑怪。须防额痒出三耳,莫放笔端风雨快。”(《东坡全集》卷十一)以六根清净的境界而言,耳聋是达到扫尽尘根的途径,因此苏轼不以耳聋为忧。《初到杭州寄子由二绝》:“眼看时事力难胜,贪恋君恩退未能。迟钝终须投劾去,使君何日换聋丞。”(东坡全集,卷三)
  ……
展开
目录
前言 佛教经典与唐宋文人
一、佛教传入中国,其书籍即被称为“佛经”,佛教被称为“经教”,佛教经典成为佛教传播的重要途径
二、将儒家著述奉为经典的中土文人,对外来宗教之佛教书籍也称作经典
三、佛教经典的著录
四、佛教经典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
五、文人对于佛教经典的传播作用
六、唐宋文人阅读佛经的范围、原因及其获益
第一章 以智观境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第一节 《心经》的版本与解读
一、《心经》的版本及文本
二、《般若心经》的注释与文本解读
第二节 《心经》的灵迹与传播
一、《心经》的神奇获得
二、《心经》的书写刻石
三、关于《心经》灵验的记载
第三节 《心经》的“色空”观对唐宋文人的影响
一、唐代文人对于《心经》的接受
二、宋代文人与《般若心经》
第四节 张说与《般若心经》
一、张说的佛学活动及其汲取佛教智慧的立场
二、佛教空慧观影响下张说的文学思想
三、兼得“江山之助”与“空王之助”的张说诗歌创作

第二章 作为佛教经典代表的《金刚经》
第一节 《金刚经》文本及其解读
第二节 《金刚经》在唐宋时期的普及
一、《金刚经》是唐宋时期在文人中最普及的一部佛经
二、对《金刚经》神异功能的崇信
第三节 《金刚经》的义理含蕴及其诗学影响
一、降伏其心
二、《金刚经》的空幻观及其诗学影响
三、《金刚经》的“无住”观及其诗学影响
四、对于《金刚经》义理的其他探讨
第四节 苏轼与《金刚经》
一、苏轼与《金刚经》在宋代的传播
二、苏轼对《金刚经》“梦幻”思想的接受
三、苏轼对《金刚经》“无所住”思想的接受
四、苏轼对《金刚经》灵异思想的接受

第三章 天台宗持奉的经典《妙法莲华经》
第一节 《法华经》的文本及主要内容
一、《法华经》的主要版本
二、《法华经》的重要地位
三、《法华经》的分科及主要内容
第二节 《法华经》的传法方便
一、《法华经》譬喻的妙义
二、《法华经》中著名的譬喻
三、神奇的法华境界
第三节 禅宗“转法华”的方法及其影响
一、禅宗“转法华”方法的提出
二、“转法华”之方法所产生的影响
第四节 《法华经》在唐宋文人中的普遍传播及思想启迪
一、《法华经》在唐宋文人中的普遍传播
二、《法华经》对于文人的思想启迪
三、王维岑参与《法华经》
四、宋代文人对《法华经》的批评
第五节 “法华譬喻”与唐宋诗歌
一、对于现实的抨击与解脱:火宅喻、三车喻与化城喻
二、对于自身具有智慧的认知:穷子喻与衣珠喻
第六节 “法华境界”与唐宋文人的诗境

第四章 文人的案头常备书《维摩诘经》
第五章 宗教革命的经典《坛经》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展开
加入书架成功!
收藏图书成功!
我知道了(3)
发表书评
读者登录

请选择您读者所在的图书馆

选择图书馆
浙江图书馆
点击获取验证码
登录
没有读者证?在线办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