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设限的人生无极限》:
“理想我”模式不仅仅适用于借贷这种特殊的生活情境,不论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但凡有纠结、矛盾、痛苦的心情出现时,往往就是内在的“理想我”、“真实我”和“现实我”彼此抗争、自我憎恶。我们在内心不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真正的需求,它是多个需求之间的对抗与分裂,是头脑与心之间的战争。对抗与分裂最后往往会伤害我们的健康和人际关系,让我们无力清晰智慧地看明白自己。同时,我们不同角色层面的“理想我”也是不同的,为了争夺资源,它们往往也会发生斗争。
如对女性朋友而言,想要成为一位好妈妈的“理想我”和同时想要成为一名事业上有所成就的“理想我”之间往往会发生冲突,“真实我”却想抛开一切烦恼,重回无忧无虑的少女时代,而“现实我”在夹缝中左右为难,很难兼顾事业、家庭、孩子成长、自我成长和两性关系等。于是,无力感、挫折感和自卑感会一起涌上心头。
在无法处理好“理想我”、“现实我”和“真实我”三者的关系时,我们的行为往往充满了焦灼、压力以及自我矛盾。这种破坏性和自我否定的张力驱使着我们采取某些刺激性的行为,例如对烟、酒、购物、网络或者某个特定感情对象的上瘾行为,这往往也会引发我们的健康问题,程度最强烈时甚至会引发抑郁症、自杀等行为。
当我们看清自己内在的图像后,如何理顺内在的“理想我”、“现实我”和“真实我”之间的关系呢?
HAVEN“理想我”模式给出了自我疼惜的解决之道。从我的生命体验来讲,这是一条充分接触我内在资源,接触我未能发展出来的自我潜能之路。它让我看到自己,并有机会重新审视我生命的现有选择,松动过去固着的信念。选择过,才意味着真正存在过,生命的每个当下都发出熠熠光辉。更有意思的是,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每一次重新回顾“理想我”模式,都能在不同的生命情境中给我带来新的启迪。
首先是觉察。
在人类的行为上,很多时候是基于刺激而产生了某种行为,却丧失了自主选择的权利,这意味着我们抛弃了“真实我”,但对应的“真实我”部分却并不会消失。于是,身心分离的症状往往会以疾病、意外事件、人际关系中的冲突等体现出来。盈真和文莉的案例正是一个完整的呈现。
觉察不仅仅意味着对自己行为背后的动机有更深一步的了解,它更加意味着我们深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的部分。在工作坊、课程或现实生活中,我接触到了一些朋友。他们是这个社会所谓的正常人,他们拥有正常的职业、正常的家庭、正常的夫妻关系、正常的健康,可他们对内心隐蔽的情感部分却是麻木而无知觉的,尽管有时候这个部分像烧开的水一样沸腾。我自己就曾经是这样一个人:当我愤怒的时候,周围的人都能感受到我的愤怒,我所有的行为、语言都说明了这一点,而自己却完全不知道。这种不自知、应激而生的愤怒以身体的疼痛表现出来,我常常头昏脑涨、身体酸痛。在迈向智性认同的“理想我”的攀途中,“真实我”却被放置于无人照顾的黑暗中。于是,不要愤怒和应激而生的愤怒在我身体里争斗不已。
……
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