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监”:临水观己常自省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不要揪住他人的“短板”不放。那样,耽误时间不说,久了,容易“狗眼看人低”。
所以,瞪大眼睛时常监督的,该是自身。
其实,“监”字从诞生之日始,已经明确了一个中心思想:人当自查。
甲骨文的“监”字,生动形象——右边那个跪着的人,头上顶着个大大的“眼睛”,其实就是“目”。这个人扛着个“眼睛”在窥探什么呢?再看左边放着的那个器皿——里面盛满了清水。原来,此人以水为镜,观照尊容。
金文的“监”,其器皿之状更加“象形”,也置于下面了,这样,更有利于人从上面来下视自己的形象。
可见,“监”之本义就是“照影子”。这个影子,不是别人,而是自己。
“照镜子”这种自“监”,从古至今,都是人们追求自我完善的一种修炼。《论语》有云:“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我每天都要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有没有不忠实的地方呢?与朋友交往有没有不讲信用的地方呢?老师传授的知识和技艺是否复习过了呢?”
古人的这种自“监”品质,当是今人的楷模。
自“监”,可以保持清醒,不为一时之誉,得意忘形。
自“监”,可以清楚差距,“品貌”美于吾者,不可胜数。
自“监”,可以保持警惕,意志稍有松懈,立刻勒马,不等到了悬崖危境。
自“监”,可以自无约束,保证在制度、监察之外,又给自己建筑了一道“防火墙”,抵御各种“黑客”的猛烈攻击。
总之,自“监”的这种“临水观己”也好,“照镜子”也罢,应该成为人生的一个常态。
如果哪一天,我们成为了一个经理人,或者做了老板,更要铭记《尚书·酒诰》中的“人无于水监,当监于民”,并以此为鉴。因为这句话的意思就是——人不要只用水盆来照脸,当以民情照看自己——是啊,如果经常“深潜”,体察民心,关心民意,就能从他们的言谈举止中,观察到经营战略、管理思想,是不是获得了大家的拥护和执行,并及时得以纠偏。
不错,人当自“监”。
如果,还不太习惯这种“自我观照”,请慢慢学习,养成习惯。同时,也请杜绝一个恶习,这就是——拿电筒照别人的屁股。
……
展开
——张一白(著名导演,小马奔腾文化公司副总裁)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气象万千,本书古为今用,赋予了古老汉字在当下的意义,使得一笔一划都充满了形象与智慧,启迪人生。这是一本理趣兼有知趣的书,值得一读再读。
——何经华(中国IT行业领袖人物;用友、金蝶前CEO)
职场不应该只是一个你争我斗的战场,每一种现象,每一种文化都应找到它的根源。翻开这本书你会豁然开朗:原来,成功的密码就在早已谙熟的那些文字之中。
——李小白(新丝路模特机构总裁)